管理工作千頭萬緒,錯綜復雜,但最主要的是對人的管理。尤其是學校,管理的主體和客體都是人,所以更要重視人這個關鍵因素。雖然學校管理的內容包括人、財、物、事,然而財、物、事都是由人支配的。鄧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所謂管理得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可見,人是管理的關鍵因素。
校長如何做好對人的管理工作呢?筆者經過不斷的實踐探索,認為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正確認識、處理好人事管理中一些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如約束與調動,服從與協(xié)調,使用與培養(yǎng),求同與存異等。我把它們形象比作“方”與“圓”(前者為方,后者為圓)。作為一個校長若能嫻熟地掌握好這些“方”與“圓”的辯證關系,把握其中的度,并運用于實踐中,那他就能夠較成功地做好對人的管理工作。我認為這就是校長的一種管理技巧。本文就對上述四類“方”與“圓”的辯證關系,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
一、約束與調動----應是“從圓而方”
在對人的管理中,首要的問題就是必須搞清楚管理究竟是對人的約束,還是對人的調動(指積極性、能動性的調動),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對人的管理,往往被理解為單純對人的約束,只求約束,不講調動或者重約束、輕調動。其實這是一種十分消極的管理思想。相反,若只求調動,不講約束,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為管人是有施加約束的含意的。在一個集體之中,必然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需要有一定的規(guī)范、制度、紀律等管理措施去保證共同活動的正常開展。因此,我認為,約束與調動的辯證關系應是“從圓而方”。就是要強調從調動著手,采取必要的約束手段,從而達到對人的管理。
目前學校對人的管理正在逐漸向制度管人,以法治校的方向發(fā)展。對人的管理主要體現(xiàn)在學校各項規(guī)章的制定和執(zhí)行之中。有的校長在制定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時,只是單方面考慮如何對教職工采取約束,從約束著手,制定種種的條條框框,企圖把人套住,其結果常是約而不束,甚至導致關系僵化、惡化。特別是在教師普遍反映工作條件較差,待遇較低的學校,更應該注意調動,給他們以足夠的精神動力,這不僅可以補償物質條件方面的不足,而且精神本身就有著巨大的威力。
怎樣“從圓而方”辯證地處理約束與調動的關系?我認為關鍵在于“從圓”兩個字?!皬膱A”就是強調調動,凡事從調動著手。從圓而方必須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從調動著手,爭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約束化為無形約束,在調動中寓約束。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知識分子在這方面更為突出。教職工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時,他們才會“士為知已者死”,才會自覺遵守規(guī)章制度,自覺接受約束。校長要確實從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能動性著手,采取多種激勵手段,如目標激勵、榮譽激勵、信任激勵、情感激勵等。多為教職工提供實現(xiàn)志向和發(fā)揮才能的機會,多給教職工一些感情“投資”。注意不利于調動的事不做,不利于調動的話不說,不利于調動的事不做,不利于調動的規(guī)章制度不制定。
2、調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校領導的以身作則。學校領導要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在教職工中起表率作用。
3、建立健全對學校領導的監(jiān)督、約束機制。如學校黨政干部廉潔制度、民主評議干部制度、干部聯(lián)系群眾制度、干部年度考核制度等。學校領導必須主動置身于共同的束約之中。只對下、不對上的約束,是達不到調動效果的。
4、完善規(guī)章制度這里講的完善是指規(guī)章制度要有約束性的,也要有調動性的。約束性的如:“××學校教師教學常規(guī)要求”、“××崗位工作職責”等;調動性的如:“××學校年度評選青年優(yōu)秀教師制度”、“教學質量獎勵條例”、“先進班主任、優(yōu)秀教研組長評比制度”等。制定規(guī)章制度中,一般都會傾向約束性的,而忽略調動性的。校長要注意這個問題,建立健全調動性的規(guī)章制度,使之互相配套。
5、調動的另一層意思是要防止“力”的抵消,注意及時排除離心力。要設法變約束抵制為調動競爭,促進競爭機制的形成。
二、服從與協(xié)調----應是“以圓促方”
在處理人際關系上,往往有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一種是一味要求下級服從,強調教職工聽話;另一種是講究民主,注意協(xié)調,以協(xié)調促服從。我認為后一種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這就是“以圓促方”。
協(xié)調人際關系是對人管理中最經常、最復雜的一個重要內容。校長如不注意,過份要求服從,可能會陷入困境之中。也許是一時沖動,采取強硬手段來壓服;也許是命令人家做一件做不了的事而有傷人的自尊心,結果是“壓服,壓服,壓而有服”。
“以圓促方”處理好人際關系,應做到以下三點:
1、努力建造一個共同的思想基礎,樹立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和諧的人際關系,在于有一個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奮斗目標。校長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以忠誠于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yè),培養(yǎng)一代“四有”新人,以及實現(xiàn)學校近、遠期奮斗目標,成為處理人際關系的共同基礎。
2、維持心理平衡。校長必須真正做到愛護教職工,堅持以理服人,經常誠懇談心,交換意見,關心教職工,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還應該進行心理互換,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考慮教職工在工作、組織、生活上的問題,隨時注意調節(jié)各方面(縱的、橫的)關系,使教職工心理平衡,以取得協(xié)調配合。
3、處理好人際關系,不拉幫結派,搞小山頭;也不能耍手段,搞權術,做表面文章。這樣做只會產生逆反心理,破壞人際間的協(xié)調關系。
三、使用與培養(yǎng)----應是“圓中求方”
對人管理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研究對人的使用和培養(yǎng)。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應該如何認識?目前對人的使用研究較多,如用人所長,避人所短;知人善任,人盡其才;用人不疑,疑人有用等,而對于兩者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研究較少。一般是重使用,輕培養(yǎng)。在使用中求培養(yǎng),這種培養(yǎng)也只是急用中的培養(yǎng)。我認為,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是辦好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問題,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應是立足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中求使用,即“圓中求方”。
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學校培養(yǎng)新一代的要求不斷提高,為此對教育者素質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若是采取使用中求培養(yǎng),對教師的培養(yǎng)只能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肯定適應不了形勢需要的,將一直會處于被動的地位。尤其是目前中學師資隊伍普遍較年輕,教學骨干出現(xiàn)斷層的情況下,做好這項工作顯得更為重要,更具有戰(zhàn)略意義。
抓好教師隊伍培養(yǎng)這項工作不僅教育行政部門有責任,中學校長也有責任。校長要懂得立足教師培養(yǎng),要有育才之方,真正做到在培養(yǎng)中求使用。
首先,要樹立學校職能新觀念,把培養(yǎng)教師作為學校職能之一,改革現(xiàn)行學校只培養(yǎng)學生的單一職能的管理體制。校長必須認真分析本校教師素質狀況,把培養(yǎng)教師列入行政議事日程和工作計劃,同時要有一位副校長專門負責,使學校培養(yǎng)學生和培養(yǎng)教師兩項工作一起抓。
要根據學校具體情況,采取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培養(yǎng)、培訓措施,特別要注意把培養(yǎng)年輕教師和骨干教師作為重點來抓。
對年輕教師的培養(yǎng)可采?。阂岳蠋陆Y對子,舉辦系列專題講座,把課堂教學與理論研究結合起來,開展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基本功訓練,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對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可采?。撼袚芯空n題,參與教學改革實驗,組織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學習,要求撰寫教學研究論文,選送參加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進修培訓學習,全面提高素質。
四、求同與存異----應是“小圓大方”。
在做人的工作時,經常會碰到求同存異這個問題。所謂“小圓大方”,即在細節(jié)問題和局部問題上允許存異,在原則問題和全局問題上必須求同。
我認為一所學校,思想工作做得再細,管理制度再好,矛盾和不同意見,不同看法總是存在的,不必大驚小怪,這是正?,F(xiàn)象。教職工的思想有多種多樣,個性也是各種各樣的,但根本的問題在校長能否堅持在大事上講原則講求同,不怕得罪一些人;在小事上,容人之短,諒人之過,允許存異。作為一個校長平時要注意了解教職工的工作特點、心理特點和個性特點,講究管理藝術,處理事情能“小圓大方”,造就一個既有全局上的同,又有局部上的異,既有整體的統(tǒng)一,又有個性的發(fā)展,這樣一個良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