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教師就是一種好教育
“文涵”:在您看來,什么是“好老師”?
竇桂梅:由于環(huán)境、經歷不同,在學校中的角色不同,每個老師對“好”的理解也自然不同。在我看來,好老師是有專業(yè)尊嚴的教師,是精神上氣象萬千的教師!
“做有專業(yè)尊嚴的教師”是我專著的名字,“做一個精神上氣象萬千的教師”出自我發(fā)表在《人民教育》上的文章。這兩句話一直是我的座右銘,也是我對“好老師”中“好”字的兩個維度的理解。
我們清華附小對“好老師”是這樣理解的——每一位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因知識和才能而受聘,并全力投入事業(yè)的人;一個不斷獲得知識與社會經驗的人;一個能完成相當多令人振奮任務的人;一個富有真正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一個隨時準備從經驗和教訓中學習的人;一個從人品到職業(yè)都受到尊敬的人。
好老師一定懂得,教師雖然不是待遇最高的職業(yè),但永遠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的職業(yè)。好老師也深知,生活上可以被照顧,工作上不可以被照顧,要永遠將不敬業(yè)視為失職。
好老師更加明白,一個好教師就是一種好教育。
一個好教師應該擁有的一種優(yōu)雅的姿態(tài)。儒雅是教師最美的氣質,儒雅所彰顯出的外在形象會化作無聲的教育力量,熏陶感染每一個人,所以,教師要努力成為學生的審美對象。清華附小的老師,正努力展現這樣的敬業(yè)、博愛、儒雅的人民教師形象。這也是精神層面對“好老師”的解讀。如果可能,您可以找來我關于專業(yè)尊嚴的書和關于精神塑造的那篇文章閱讀,我們一起再討論!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過時,要畢生用“終身學習”的觀念去追趕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繁花點點”:對于一直很普通的,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老師,是否還有機會成為一個有特色、有影響力的老師呢?
竇桂梅:從普遍意義上來說,終身學習,終身受益。我一直相信,只要你永遠處于學習、吸納的狀態(tài),你永遠都會“繁花點點”。
面對工作壓力,要懂得忙是“營養(yǎng)”,不忙就是“營養(yǎng)不良”。要有“本領恐慌”,懂得我們的“本領”在時代發(fā)展中會不斷折舊,必須通過持續(xù)學習來實現保值與增值。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過時,要畢生用“終身學習,終身受教育”的觀念去追趕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去感受這個時代的奔騰,吸納這個時代的力量,并以此去鍛造下一個時代的精華與脊梁。
從兒童立場來說,我們小學老師是泥土,是飽滿的土地,在用雨露陽光滋養(yǎng)兒童。這是我們的特色。
說到影響力,我覺得,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個體、呵護個性;要認識到學生只有差異沒有差距,相信每一朵兒童之花都會綻放,只是花期各有不同。當我們這樣看待、對待兒童的時候,我們的影響力就不請自來了!
關于特色,我覺得,每一個老師都有自身的特點。如何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并很好地將其運用到教育教學、班級管理中,這值得思考。過去總被提及的“木桶原理”,意思是決定勝負的是你的那塊短板。然而,已邁入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你應該讓你“長”的地方更長!適才揚性,對學生、對自己都適用。比如,你擅長書法,就可以把班級打造得有書法特色;你會舞蹈,就可以培養(yǎng)你的學生形體挺拔、有審美氣質……
總之,讓我們一起與時代共進,與學生一起成長——你永遠都是“長大了的兒童”!
優(yōu)雅不是你長得天生麗質,而是你不斷修煉出的面對學生時的微笑
“泊通”:竇老師,我非常向往您所說的,做一個“優(yōu)雅”的老師??墒?,我是一名中學班主任,每天要備課、上課、開會、準備評職稱,還要保證學生的安全,常常感到筋疲力盡,我甚至只追求學生不鬧事、不出事,覺得“優(yōu)雅”離我太遙遠了。我要怎么辦?
竇桂梅:優(yōu)雅不是你長得天生麗質,而是你不斷修煉出的面對學生時的微笑,時常為孩子豎起的大拇指,并能夠低下身子、彎下腰,還孩子一個鞠躬禮……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優(yōu)雅”,還有你的不斷學習,你的迷人魅力——比如,你是一個出口成章的人,你是一個把尷尬化為幽默的人,你是一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人……
再比如,你是內涵博雅的人。學習是最好的保養(yǎng),這是我們清華附小每一位老師修煉自身的座右銘。改變,從閱讀經典開始。當然,這個閱讀不僅僅是書本,現在學習的渠道太多了,只要你有“鉤子”精神,只要你愿意做一塊干硬的海綿,不斷去吸納,你就可以獲得促進你成長的“食糧”。人外在的形貌基于遺傳基因,不容易改變,但人的精神卻可以因讀書而蓬勃蔥蘢。那些歷經時間沉淀依然流光溢彩的文字,會在我們的心靈中留下繽紛的映像,讓我們的內心漫卷云舒。
因此,我想說,你若奉獻還將成長,并走向優(yōu)雅;你若粗俗、隨心所欲,便將“腐朽”。每位教師都要努力成為學科代言人,讓學生因為熱愛自己而熱愛自己任教的學科。學習是最好的保養(yǎng),教師要努力成為“通才”與“專才”的結合體。到那時,你就成為了學生的審美對象啦!
上好課,是教師最崇高的師德,你一切工作的核心就是——兒童站在課堂正中央
“君心可晴”:當前,語文教育被空前重視,可我常常感到個人能力有限,究竟如何通過語文教學促進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應該從哪里開始突破?
竇桂梅:課堂改變,學校才會改變;課堂高效,教育才會高效;課堂優(yōu)質,學生才會卓越;課堂創(chuàng)新,學生才會創(chuàng)造;課堂進步,教師才會成長。
我們要努力用敬業(yè)、博愛、儒雅成就每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當作最高的榮譽!
因此,上好課,是教師最崇高的師德。你一切工作的核心就是——兒童站在課堂正中央。
要立足課堂,走好課堂上的每一步。要把學科教學提高到學科教育的高度,即課堂上的目標是培養(yǎng)人,而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要懂得,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取決于教師學養(yǎng)的深厚程度。教師可以有自己的個性甚至缺點,但要克服墨守陳規(guī),更要杜絕“不學無術”與輕慢課堂。另外,明確課堂改革方向,立足團隊,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從課堂操作者變?yōu)檎n程創(chuàng)生者,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課程內容是學校最重要的產品,是一個學校發(fā)展的核心供給力
“晶晶”:您的“主題教學”我很早就聽說過,特別渴望,但是,重構課程難度很大,無論是從教育觀、課程觀上,還是在具體實施上,都對校長和老師的要求特別高。我所在的只是一所很普通的學校,這種模式可以復制嗎?
竇桂梅:謝謝你這樣關注我們學校的課程改革。關于是否可以復制,我想說,教育的原理是相通的。
主題教學以“語文立人”為思想,在“三個超越”的基礎上以“整合”為方法,撬動了學校“1+X課程”改革。結構決定品質,課程結構決定著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格與層次。課程內容是學校最重要的產品,是一個學校發(fā)展的核心供給力!
借此機會也想跟你分享清華附小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首先是鮮明的兒童立場,“兒童站在學校正中央”是清華附小的辦學理念,尊重兒童,發(fā)現兒童,解放兒童,是教育發(fā)生意義的前提條件。
其次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清華附小“1+X課程”模式,就是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而建構的。其中,在對“1”的優(yōu)化整合方面,可以根據貴校的特點和學生發(fā)展需求而進行適當整合,從而夯實基礎,這也是減負增效的基本保障,而“X”就是思考怎樣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更好的發(fā)展空間。
當下教育最大的挑戰(zhàn)是“差異”
“美夢成真”:我一直在嘗試作業(yè)分層、作業(yè)個性化,但是沒有什么效果,您學校的老師們怎樣給學生留作業(yè)?
竇桂梅:首先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當下教育最大的挑戰(zhàn)是“差異”!對我們這樣的“老”教師,或者說有經驗的教師而言,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面對不同的兒童,哪些是孩子們的共性,哪些是孩子們的個性,我們應該怎樣去做。而您,在作業(yè)分層、作業(yè)個性化上做研究——這多么好!
未來的教育一定是面向個體的。你說的分層教學,也是我們研究的課題。
我們學校在整體課程設計上的基本理念是:既面向全體,又尊重個性,因此也就有了“1+X課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X”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并打破班級界限,實行“走班制”。同時,課堂教學中,還要努力在尊重差異、體現分層上下功夫。值得一提的是,探究課堂手勢文化,也是一種對差異的尊重。
尊重差異,促進每一個個體的發(fā)展,這是一個浸潤的過程。鼓勵你堅持下去,要看重過程,不要馬上想出效果。實驗的效果,可期小成,或大成。一年算做小成,五年可有大成。
當然,無論怎樣,我們清華附小認為,低年段“基礎牢”,注重知識與方法的習得與習慣培養(yǎng);中年段“腰桿硬”,在習慣、知識的基礎上,注重習得方法與能力;高年段“能力強”,在知識、習慣、方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能力與思想,進而努力實現“學了要會,會了要對,對了要精彩”。
教育者應該學會為自己找到坐標,只要上路,就會遇到隆重的慶典
“藍夢”:竇老師,做了這么多年教師,您就沒倦怠過?沒失望過?怎樣才能克服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感?
竇桂梅:誰說沒有倦怠,誰說沒有失望?作為一個正常的人,七情六欲或嬉笑怒罵都會有。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是教師——這是社會意義的,有家國情懷意義的角色。
我們清華附小人常說——“選擇了清華,就選擇了一生的責任!”選擇做老師就是選擇了一生的修煉!要懷有一種激情與夢想,永遠追求“敬業(yè)”,將不敬業(yè)視為失職。
有人說,我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我在不斷地超越自我——其實,這都是因為角色,因為責任,因為我身為一名校長的使命。
十幾年前,我提出的“為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三個超越”。其中,“尊重教師,超越教師”,就是教育給我?guī)淼囊环N真實的映照。我最欣慰的是,培養(yǎng)出讓自己敬佩的學生,這也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夙愿。
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說,我是一朵永遠盛開的玫瑰,驕傲地綻放,絕不羞答答。當然,我疲倦的時候,常常這樣想——你的學生在看著你,你的老師面對著你。你需要感染他們,你需要激發(fā)他們,你需要引領他們。教師應當具有人人是課程、處處皆課程、時時有課程的課程資源意識……于是,正向的思維促進了你行為的上升……
一個教育者應該學會為自己找到坐標,內在的反思和自省是收獲成長的可貴品質。你我要堅信,只要上路,就會遇到隆重的慶典。
竇桂梅:如何做一個優(yōu)雅的教師
時間:201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