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還是要編寫的
時間:2015/7/24
細細想來,做教師的,最幸福的事情是學生取得好成績。面對好成績,我們可以揚眉吐氣,可以直起腰版,可以挺起胸膛,說:“成績的取得是前任老師留下的基礎好,是同學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廣大家長積極配合的結果?!弊炖镏t虛著,心里呢?美滋滋的!長出一口氣,我的努力終于沒有白費,我的辛苦終于有了結果!
因為,在學校,特別是風氣好的學校,是英雄是好漢,工作業(yè)績比比看!在新的,更科學的評價體系沒有被接受以前,成績還是對教師最公正的檢驗指標,做教師的,教育質量才是最關鍵的,最有說服力的。帶病工作也好,超負荷工作也罷,最后開花結果時候,無論縱比,還是橫比,往前看一大群,往后看沒有人,有什么好解釋的?說不離嘴,啞口無言,挺不起腰,無顏以對。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質量才是評價教師的最重要指標。
好質量如何取得?
盡管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但是,我們有一個效率問題,和諧發(fā)展問題。學生學會是一個層次,會學是一個層次,樂學是更高層次。如何實現(xiàn)這些目標?
課堂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
怎樣提高課堂質量?
教師的素質決定了課堂的效益。
同是一節(jié)課,人家課本一扔,教案一丟,如庖丁解牛,似行云流水,滔滔不絕,厚積薄發(fā),信手拈來,皆是妙筆生花,隨意例子,都是畫龍點睛。學生輕輕松松,理解了,搞懂了,學會了,會學了。
有的人呢?
優(yōu)秀教案集上抄教案,整節(jié)課念教案,亦步亦趨套教案,整節(jié)課都在圍繞教案轉。反反復復強調,學生一臉迷糊,仔仔細細分析,學生還是不清楚,總感覺推不動,總感覺學生笨。真的是這樣嗎?難道真的是學生的問題嗎?
有人說:“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蔽覀兂姓J學生的差異,智力的,基礎的,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但是,教育只是為了促進每個人發(fā)展,大發(fā)展,小發(fā)展,先發(fā)展,后發(fā)展,快發(fā)展,慢發(fā)展,只要發(fā)展了就好。沒有人苛求,每個學生都一定要上清華、北大,所以要因材施教,要研究自己的學生情況,備自己的課,教自己的學,不能照搬優(yōu)秀教案。
如何備課?
備學生、備教材、備資料、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具……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才能揮灑成畫,自己心里先有光亮,然后才能點燃別人。魏書生、寧洪斌、孫維剛、邱學華……能夠成名成家的老師,哪一個不是千錘百煉,長期積累?很多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打開語文書,任意翻到一篇課文,了如指掌,脫口能頌;很多優(yōu)秀的數學教師,遍做習題,融匯貫通,打開課本,教學思路奔涌而出。
表面看,名師們似乎不用備課,似乎不用寫教案,但是,聆聽大師們教誨,我們明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上好課,先備好課,特別是新手上路,要精備、細備、詳備。除非你做到了胸有成竹,否則該寫的一定要寫下來。有經驗的教師,已經爛熟于胸的,可以寫個思路,標記些習題;新接觸的課,或者好長時間沒有教過的課,要深備課,細挖掘,做充分準備,寫詳細教案。
我輔導過很多教師講課,有參加優(yōu)質課評比的,有參加教師招考的,河南省一、二等獎的,平頂山一等獎的,快速通過招考講課的……
有人問我秘訣是什么?我也搞不準。是人家厚積薄發(fā)基礎好?還是運氣超好,發(fā)揮了水平?我喜歡做的,就是讓他(她)先全身心研究教材,前后聯(lián)系,翻閱相關資料,做遍相關習題;然后,研究學生,學過什么?基礎是什么?然后,上網看看,人家講這一課是如何處理的?能給我們什么啟發(fā)?然后,拋開資料,按課堂實錄編寫教案,把學生可能怎么回答預設好,想好應對措施。然后,我再聽課,一起研討,一起修改,很多時候,還要請學生一起設計。
如果一個人經過幾次這樣的備課、研討課,再教這一課,甚至這一類課的時候,就可以略寫教案。
我始終認為,要教好課,先備好課,東廬的學案可行,講義式教案可行,觀課后上課可行……如果沒有這些,我們的教案還是要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