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師,究竟學什么
時間:2015/8/14
在娛樂圈,演員都想成為“明星”,在教育界,教師都想成為“名師”。明星一直是娛樂新人模仿的對象,每個教師都想通過模仿名師的教學,提升自己的的專業(yè)水平。雖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按圖索驥、一味模仿卻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不盡人意,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明星教師劉歡在評點《中國好聲音》選手時直言“自己不主張模仿,好聲音的前提在于它真實的本性……每位選手都應該展現(xiàn)出個性和聲音的特質(zhì)。”誠然,名師課堂呈現(xiàn)出的先進教學理念和獨特教學設計,還有融洽的課堂氣氛和精湛的教學技藝,給一線教師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然而,在學習名師課一味照搬,盲口模仿,也會忽略自身的素質(zhì),失去自身的教學風格……齊白石老人曾告誡弟子說:“學我者生,似我者亡?!蹦俏覀儗W名師,究竟學什么呢?
一、循厚積薄發(fā)的經(jīng)歷
筆者不是名師只是平凡的草根教師,平凡的就像那“繁星點點”,但即使是星星也會有綻放光明的夢想。雖不能與日月同輝,但也深知厚積薄發(fā)的自然規(guī)律。歷數(shù)名師的成長歷程,無一不是“厚積而薄發(fā)”的典范。幾十萬字的讀書札記、教育隨筆和1 千多節(jié)的聽課筆記的積累,為名師竇桂梅積淀了力量。8年時間完成100篇“中學物理教例品評”、幾十篇有關(guān)教學思路設計的文章、40多篇“別出心裁讀課文”專欄文章、幾十篇教案設計、50講“閱讀教學藝術(shù)”記錄并展示了名師余映潮成功經(jīng)驗和成長歷程。筆者認為一線教師不能只驚羨名師成名后的光鮮,不能只模仿名師成名后所展示出來的精彩課例、先進理念,重要的是關(guān)注名師成名前長期、豐厚的積累,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學習名師應該循著名師的成長經(jīng)歷,靜下心來“厚積”,期待“薄發(fā)”之機! 。
二、持潛心堅守的心態(tài)
“名由實生,故久乃大”,名師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歷煉過程。在歷煉的過程中有“面壁十年圖破壁”的苦學,有“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的清思,更有“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跋涉……在無為之中有所作為,才成名師。學習名師應該學習他們“沉得下去接地氣,靜得下來做研究”的心態(tài),這是我們應從名師成長歷程中汲取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17歲在鄉(xiāng)村小學做教師,潛心進行教育實踐和探索。29歲辭掉教育局長,謝絕到城市學校任教的邀請,默默守望鄉(xiāng)村教育,苦心實踐24年,終成力作《給老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夫雷什中學》等,至今這些著作仍被被譽為“教育學的活教材”。無獨有偶,上海交大晏才宏老師之所以成為名師,也是因為多年來他一直潛心教學,研究教學藝術(shù)。他們的教學水平和藝術(shù)及其影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長期靜心研究,不懈追求的結(jié)果。
三、秉卓爾能群的品質(zhì)
草根教師仰視“名師”,無可厚非,而有些名師“相輕”卻也有失名師品質(zhì)。名師之所以為名師,是因為他們卓爾不凡,與眾不同。但真正的名師、大師要有“卓爾”的能力和魅力,但更應該有“能群”的氣度和魄力?!盾髯?君道》:“君者,何也?能群也?!泵麕煆膩聿皇恰肮陋毜男姓摺保谒某晒β飞铣俗约旱呐蛨允匾欢ㄓ袕姶髨F隊的支撐,一定有與團隊的合作。江蘇教師劉東升“物理課學生講題”“學生反思小論文的”研究得到了很多老師推崇和借鑒,并且借助于網(wǎng)絡平臺,集合了眾多的“同行者”。物理特級教師符永平自己成功的同時成立“名師工作室”,充分發(fā)揮名師的專業(yè)引領(lǐng)作用,組織和帶動帶動南通整個教師隊伍專業(yè)水平的提升。筆者認為在這些名師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是“能群”的合作品質(zhì),另一個層面更顯“卓爾”的魅力,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耙粋€好漢三個幫”,牛頓也說過: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一線教師在專業(yè)成長的路上或許更需要這些卓爾能群的品質(zhì)。
四、建追求卓越的精神
卓越是一種對理想境界的追求,為了這種境界,名師在教學中的付出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名師大都像藝術(shù)家對待心愛的藝術(shù)品一樣對待自己的課堂教學,非常專注、用心。透過名師課堂,可以看出他們在研究教材上的深度、廣度,在教學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精細,在教學實施中的把握、調(diào)控,由此呈現(xiàn)給我們的課堂,仿佛美侖美奐的藝術(shù)珍品,令人贊嘆不已。追求卓越更是一種人生價值觀,俗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兵不是好兵”,不想成為名師的教師也很難促進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套用一句央視經(jīng)典勵志用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十二三歲的少年周恩來在沈陽讀書的時候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后來終成一代偉人。也許我們這輩子永遠達不到那種境界,但我們至少不應放棄追求的念頭,停止追求的腳步!
在學習名師的路上,名師是“范本”,我們是“學生”。俄國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曾說:“學生如果把老師當做一個范本,而非敵手,他就永遠不能青出于藍?!薄八畤L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倘若盡信“范本”,沒有“相蕩”,沒有“相擊”,何來的“漣漪”與“靈光”?因此,學習名師不能止于表面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循其經(jīng)歷、持其心態(tài)、秉其品質(zhì)、建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