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制度
有些校長,把學校的運轉簡單理解為一部按部就班的機器,認為只要保證其運行的每個程序步驟、零件功能不出錯,整部機器就會始終運轉,這真是把泰勒科學管理的那一套運用得出神入化了。為了達到這一點,校長們往往通過一段時期的努力,建立起充分完整、全面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大到“學校章程”、“聘用合同制實施方案”,小到“自然實驗室管理守則”、“文印員工作要求”等,事無巨細樣樣顧及,并編印成書厚厚一本“管理法典”,似乎學校的一切辦學行為都可以從中找到規(guī)范和指引。殊不知管理最重要的是面對人的管理,中小學校管理面對的是從事創(chuàng)造性工作和學習的富有創(chuàng)造活力的教師和學生,中小學校管理中的問題是豐富、具體而復雜的,很多是不能預設的,“管理法典”無法也沒必要全面涵蓋。國家的法律體系是憲法、國家法、地方條例等多層次的,也就是考慮實際情況的多樣性。而且,中小學校管理制度長而全,每位教師人手厚厚一本,但如果你有興趣去調(diào)查一下教師們對制度的了解程度,必然很低。道理很簡單,制度太多太長,就不清楚哪些大哪些小、哪些重要哪些一般了,其最終結果往往是制度的實施執(zhí)行度很低。
因此中小學校制度建設的方向應該是體系簡明、內(nèi)容簡煉、注重實用,我笑稱之為“一張紙制度”。當然這并不是說學校所有制度的內(nèi)容都只是一張紙的篇幅,而是對簡約務實的學校制度的一種通俗化概括。為此,我校鄭重提出了學校制度文化的價值取向:制度為先、人文為本、系統(tǒng)有效、價值引導。即學校倡導科學管理下的人文關懷,在實際管理行為應以落實制度為基礎,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在制度的制定流程、制度所涉及的條款內(nèi)容以及管理行為中的溝通等,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學校不片面追求管理制度的大而全,但強調(diào)制度的落實度和有效性,強調(diào)各類制度之間的關聯(lián)互補,發(fā)揮管理制度的系統(tǒng)作用;學校不片面追求管理制度的嚴和管,而強調(diào)制度在維護基本規(guī)范方面的作用,同時注重發(fā)揮制度在價值引導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教職工的工作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遵循這樣一種制度文化理念,我們將一些重要常用的學校管理制度編輯成薄薄的一本《弘文管理手冊(教師版)》,供教師學習和查閱,更主要的是,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我們充分維護已出臺的制度的嚴肅性,簡化不必要的管理程序,提高制度的執(zhí)行力,讓不算多的也不很長的“一張紙制度”真正發(fā)揮其管理效能,從而提高管理效益。
一千字文章
中小學教師工作首先是一項面向實踐的工作,要教師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就要求他們能對實踐有一些反思和研究,于是教科研就成了促進教師自我反思、研究提升的重要途徑。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很重視教科研工作,這是教育觀念的進步,然而有些中小學校甚至連幼兒園的教科研都是課題成堆、著作累累,我真的懷疑其實際效果究竟有多少。這里,我并沒有反對中小學校開展教育科研,必要的面向學校實際、實踐工作的教育科研肯定有助于學校轉變觀念,有助于教師改善方法提高工作績效的。問題是目前中小學教科研工作中一味強調(diào)課題研究,動不動就是上萬字的課題報告,從問題提出到理論綜述、從背景資料到結論思考,使得原本屬于中小學教師的“問題解決式”的務實有用的實踐研究越來越像科研機構的專業(yè)理論研究,其指導教師工作的價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其實中小學教師面臨的教育教學問題都是很具體的實踐問題,諸如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有效性研究、提高初中學生英語短文寫作水平的方法探討、初中數(shù)學學生計算錯誤的成因和對策等,對這些實際問題的探究,除了需要一定的基礎理論指導外,恐怕對他們最有直接幫助的還是就事論事式的案例分析。所以我就在學校中倡導教師要善于小結反思自己每天的工作,善于從平時的工作中尋找發(fā)現(xiàn)一些值得探討的具體問題,及時進行分析研究,寫一些案例敘事式的教育小論文或者隨筆,可以是對實踐問題的理性剖析探討,也可以是即時性的感悟或直抒胸臆,成功的方法要提升發(fā)揚,不足的問題要克服避免。這類文章不需要很長,也不一定追求完整,少則千字多則也就二、三千,寫的都是非常鮮活的教育教學的實踐事例、思考探討和情感抒發(fā),或因得意之處而興致盎然,或因棘手問題而審慎推理,然而都能夠看出作者對工作的用情用心。我們每周選擇一二篇優(yōu)秀的刊登在??逗胛摹飞希纭稖\談低年級班干部的培養(yǎng)》、《請別吝嗇你的喝彩》、《愛,讓我的語文教學更精彩》等等,建校兩年多來已有百十多篇。這些“一千字文章”,對寫的人來說是有感而發(fā)、信手拈來,沒有一本正經(jīng)教育科研的那份負擔,對讀的人來說,鮮活的事例、洗練的表述所寫的都是具體的身邊的,讀來親切輕松,既有所啟發(fā)又是人文的熏陶。
一小時會議
中國歷來的行政管理體制都是自上而下的集權式管理,上級對下屬部門的管理指令傳達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一是發(fā)文二是開會,所以文山會海也就成了始終難以根治的頑癥。在日益講求效益的今天,中小學校要不斷提高各類會議的質效,力求做到少開會開短會。我在學校提倡“一小時會議”,就是希望學校各管理部門少開會開短會。
對此,我們要求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二點:一是能不開會就不要開會,實在需要開會的要開短會。學校工作牽涉方方面面,上級部門條線多自然工作也多而且雜,有時還是緊急性的工作布置。學校管理者既要保證各項工作的及時落實,更要考慮實際工作的承擔者——教師工作的安排和節(jié)奏,不要因不必要和低效的所謂緊急會議影響教師的正常工作。我們學校實行一周工作預安排制度,每周一上午9點前,校長室將包含一周主要工作安排的校刊《弘文》下發(fā)到各辦公室,教師根據(jù)??系墓芾硇畔⒅噶钣杏媱澋亻_展工作,沒有特別的需要一般不安排常規(guī)工作布置之類的會議。每周的政治學習時間幾乎全部用于教師的校本培訓和學習,為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騰出了很好地時間和空間,受到教師歡迎。二是教師不能拖課,校長不能拖會。我們經(jīng)常指責教師課堂教學缺乏計劃性規(guī)范化,時常隨意拖課,有的成為某位教師的“專長”,結果學生強烈反感,其他老師也意見頗大。同樣,我們有的校長和學校領導開起會來也少有計劃,會前準備不充分,會上內(nèi)容少就東拉西扯,一打開話匣子就海闊天空,內(nèi)容多則七八個人輪流過堂,常常重點不突出甚至重復,這樣拖會也就自然而然了。老師雖明著不敢說可心里總覺著不舒暢,最主要的是會議的效果、管理的效益大打折扣了。事實上,即便從心理學上分析,會議太長,二、三個小時開下去,教師的注意力根本無法長時間集中,七八個人輪流過堂地說,肯定會造成所講的內(nèi)容重復重點不突出,會議的效果必然不好。所以倡導“一小時會議”還是很有科學依據(jù)的。
一張紙制度、一千字文章和一小時會議,上面說的三個一,僅僅是從管理制度、工作研究和信息傳達三個比較典型的角度談了如何簡化不必要的管理形式,簡約而不簡單,使中小學管理更有效的做法。事實上,要提高中小學管理的有效性,實際工作中還應倡導更多的一,諸如一張紙計劃、一張紙小結、一部門負責等,用一句話來概括:立足有效性,倡導“一張紙觀點,追求中小學管理的簡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