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教師是如何煉成的
時間:2015/8/27
拿什么“征服”學生?答:堅守、激情與創(chuàng)新
第一位出場的年度教師候選人鄧曉紅來自元平特殊學校,她學的是盲童教育,大半輩子的教育生涯,都在幫忙視力有障礙的孩子,筑夢、啟夢、追夢、圓夢。有一位學生,不僅從小視力受損,臨近中考又突然查出癌癥,不得已到北京手術(shù)。鄧曉紅每天給小孩通電話,發(fā)送課堂視頻,寄去學習資料,最后學生順利考上了高中。在她看來,教育需要堅守,永不放棄,教育需要愛與夢想?!敖逃褪遣シN夢想,澆灌夢想,耕耘夢想,收獲夢想的過程?!?nbsp;
來自第二高級中學的何泗忠老師,用氣勢磅礴的熱情征服全場。他的聲音洪亮、激情澎湃,演講時手舞足蹈。教書31年,帶了20年高三,在二高,據(jù)說每屆學生都想在高考百日誓師時與何老師一起激情宣誓。在面向?qū)W生的調(diào)查中,絕大多數(shù)喜歡他講課的激情,稱之為激情的廣場,還有學生喜歡聽他朗讀文章的語調(diào)?!?1歲的我,像15歲的少年永遠保持教學的激情?!焙卫蠋熣J為,課堂應(yīng)是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享受身體自由、精神自由與生命自由的師生共同成長的場所。
第三高級中學的莊惠芬老師,是深圳地理學科的帶頭人之一。新時代好教師是怎么煉成的?在她看來,創(chuàng)新是一大秘訣。她在學校帶領(lǐng)創(chuàng)新科研團隊,致力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素養(yǎng),開設(shè)創(chuàng)新校本課程,創(chuàng)新社團等。她一直在推廣體驗式教學。她發(fā)現(xiàn)深圳中學生對本土認識很少,今年給高一學生的暑期體驗作業(yè),就是“游遍深圳十個區(qū)”。
深中語文老師李劍新總結(jié)的“教書三要”,就包括“要創(chuàng)新”,他在學校探索“學生自主責任實踐”班級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他呼吁教師們做“深圳教育的創(chuàng)客”。
何為教育之愛?答:從心底愛學生、愛教育
不管是堅守、激情還是創(chuàng)新,所有對教育、對學生的付出,都源于對這份事業(yè)的熱愛。
來自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的周其星老師堅守的,是孩子們的彩色閱讀世界。這位被稱為“星星老師”、擁有眾多粉絲的語文老師致力于兒童閱讀推廣和研究。他堅持閱讀立班,打造彩色的教室;重建語文教材,把世界帶進來;讓故事媽媽走進小學課堂。2008年,周老師和同道友人創(chuàng)辦了三葉草故事家族,推動故事媽媽走進千家萬戶?!巴崎_閱讀的門,故事就是一盞燈……每一個草根教師,都該有自己的教育夢想。相信石塊也會發(fā)芽,也會粗糙地微笑。在我看來,一個老師的幸福王國,就在他的教室,在他與孩子們朝夕相處的芳草地。而我所做的,就是堅持把閱讀帶進教室,用童書照亮童年?!敝芷湫堑难葜v充滿詩情畫意。
在語文教學中,來自第二外國語學校的龔志民尤其重視作文。從1990年也就是他從業(yè)的第三年開始,他每年都會為學生評選年度作文?,F(xiàn)在,第一篇年度作文的作者已經(jīng)40歲了。龔志民說,語文老師,是天然的漢文化傳播者和人文課堂的引領(lǐng)者;語文課,天然地應(yīng)該優(yōu)美、哲理、激情和感動。
教育之愛,愛從何來?莊惠芬說,要做一個從心底里愛學生、愛教育的老師,如果僅僅是出于職責,被動地愛學生、愛教育,好像燃燒的蠟燭一樣,是不會長久的。愛有源頭,源頭就是來自于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龔志民也認為,教師要不斷從社會、生活、時間、創(chuàng)造中去尋找源頭活水,他希望自己的課堂洋溢時代精神,富有青春色彩,充滿漢文化、正能量?!罢娴慕逃姓撸眯蕾p所有的水流花開。無論是帶刺的、樸素的,還是嬌媚的、芳香的。塑造、記錄、感動、提煉、研究這些美好,是我的事業(yè),也是我的最大樂趣。”
龔志民說,教師首先是實踐者,然后是體驗者。相當多的老師,不愿意花出更多的時間和心血,把實踐轉(zhuǎn)換為生命的深入體驗。最終,機械式重復會使他產(chǎn)生嚴重的職業(yè)疲勞?!?7年的成長經(jīng)驗告訴我,很快從實踐轉(zhuǎn)入深刻的體驗,才能接通生命的源頭活水。”在他看來,教師作為教育的研究者,首先研究教材,其次研究學生,再高的層次要求,是研究老師和學生,雙方的生命以及磨合、交融,“一起化作生命的彩虹,分不清赤橙黃綠青藍紫中,哪一些是學生的,哪一些是我的。教育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作的?!?nbsp;
如何分配工作與生活?答:左手生活,右手教育
從心底里愛上教育,是六位教師更加優(yōu)秀的共同秘訣。而在他們看來,愛教育、愛工作、愛學校,與愛生活、愛家庭、愛自己并不相悖。
有一位年輕教師跟莊惠芬說,他因為忙于工作,連跟女朋友見面的時間都沒有了。但在莊惠芬看來,新時代的好教師,既要把工作做好,也不能忘記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作為一位稱職的家庭主婦,她的心得就是:一、想方設(shè)法提高工作效率;二、網(wǎng)絡(luò)購物,使用現(xiàn)代化家用電器;三、生活盡量簡單化。
“左手生活,右手教育”,是來自深中的李劍新老師的信條之一。他的“教書三要”,除了要思考、要創(chuàng)新,就是“別忘了生活”。不管每天的工作多忙,他都要抽出時間打乒乓球;他辭掉許多職務(wù),唯獨不放棄“深中游泳隊隊長”這個頭銜;他說自己數(shù)十年如一日精神飽滿工作,而無一次“帶病堅持忘家忘我”的經(jīng)歷?!澳悴粺釔凵?,你把家庭放到后邊去,即便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究竟是為了什么呢?”
來自第二外國語學校的語文老師龔志民,喜歡書法、打太極拳,喜歡親近大自然。二外校園遠離鬧市區(qū),在這里,龔志民和同事們開辟了一大片菜地。辛勤的勞作,既鍛煉了身體,又帶來不少收獲。在他看來,教育的過程就是要讓弱者強,悲者樂,退者進,疲者奮。他追求的是把教育和教育文學創(chuàng)作當作一種生命存在的美好樣態(tài)。
“有人說,當教師十分辛苦。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好一副悲悲切切的樣子。我則認為,教師應(yīng)該是毛澤東筆下的臘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我認為當教師相當快樂,我非常享受?!痹诤毋糁铱磥?,教育是一份讓人激情燃燒的工作。正是對教育、對生活有深入的體悟,才使他飽含激情地學習、研究,教書育人、著書立說,資助貧困學生,才有了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和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