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學——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門徑
時間:2016/9/26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可以說,要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首先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所學材料”是教科書中的一篇篇課文。我們教科書中的課文盡管是“文質(zhì)兼美”的,在用詞、造句、布局、謀篇、文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典范性,但是由于知識和年齡的關系,學生不可能初接觸課文就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溝通,這就需要我們向魏書生老師學習,在導入教學內(nèi)容時下一番功夫。如在講《香菱學詩》時就可以先將《紅樓夢》的精彩片段介紹給學生,尤其是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關系及地位加以強調(diào),這樣學生在了解大概內(nèi)容的基礎上就產(chǎn)生讀文章的興趣。通過課文對這一回在全書中的作用及人物的刻畫特點,自己會有個大概的了解,比老師一一介紹效果要好得多。有了興趣,學生的主動性就調(diào)動起來了。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一個個教學環(huán)境中發(fā)揮其主體作用,開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積極的、平等的,涉及知識、內(nèi)容、訓練重點的豐富多彩的討論,經(jīng)過討論、思考,師生答成共識,教學的難點也就突破了,訓練的重點也就完成了。
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未來學家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這已成為世界教育領域的共識。國外的贊可夫、布魯納等教育學家都在自己的理論體系中把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到突出的地位,并把它看成教學活動是否成功的評價標準之一。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對此也有精辟的論述。他說:“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比~圣陶先生也說:“知識是教不盡的”,“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這些真知灼見對于我們進行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具有很深刻的啟示。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把學生當人看,而不是當裝納知識的容器,要充分估價學生,倡導民主的教學,營造輕快、融洽的氣氛,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杜郎口的教學改革中,我們更應該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師的“導向”下學生明確了學習要求、學習重點、,帶著興趣,帶著思考,去自學教材,去發(fā)現(xiàn)問題。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興趣和自學能力,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要抓好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形成和發(fā)展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內(nèi)的教讀和課外的自讀,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從閱讀中學會觀察、想象;學會積累、思考;學會運用、創(chuàng)造。一篇課文可讓學生粗讀一遍,了解大概內(nèi)容,接著指導學生對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精讀、揣摩、鑒賞。在此基礎上知道學生快速閱讀,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感知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預習、朗讀、默讀、復述、背誦等讀書方法。學生一旦掌握了閱讀方法,形成較強的自讀能力,就會變成自覺的需要。會閱讀,能正確理解、運用語言文字,是發(fā)展學生智力,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的物質(zhì)基礎,也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
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參與學習的機會。
(一)、留足思維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是告知因果,而應最大限度地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有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學生可能會一時答不上來,此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留足時間讓學生思考,然后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這樣,通過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咀嚼、品味,增強了他們對知識的消化吸收能力,發(fā)揮了內(nèi)在的創(chuàng)造力。
(二)組織小組討論。討論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有效形式。它既可以給每一位學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又能讓學生在多向交流中集思廣益,便于學生學習別人的長處,自我解惑,自我提高。目前,我們一般采用的是前后四到六人為一組,小組里必須有上、中、下游生恰當?shù)卮钆?。這樣。上游生可以得到發(fā)展,中游生可以得到鍛煉,下游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的教師以“問題包”的形式叫各小組認領,這確實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我們衡量一節(jié)課效率的高低,不能只看教師講解了多少內(nèi)容,學生記了多少筆記,做了多少練習,而要看學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說:“無論學校的教學大綱編得多么完善,學生在畢業(yè)以后必然會遇到他們不熟悉的科學上的新發(fā)現(xiàn)和新技術。那時候他們將不得不獨立的迅速地弄懂這些東西并掌握它。只有具有一定品質(zhì),有較高發(fā)展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應付這種情況?!币虼?,在教學中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才會在學習探索中、質(zhì)疑解難中,逐步成長為“具有一定品質(zhì),有較高水平的人”,才能符合新時期對學生教育的要求。
語文課內(nèi)容是豐富的,語文課堂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教師肯把課堂還給學生。語文課就會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學生,語文課堂的效率就會提高。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途徑還有很多,很多,有待于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拔臒o定法”教也無定法,只要我們時刻牢記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使我們教學的目的,多渠道、多途徑,對語文教學進行研究,相信語文課堂效率一定會有所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