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激勵教育的給力點
時間:2015/9/7
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或多或少會有些偏愛,也總能找到表揚他們的理由。但是,對于那些中等生和后進生,我們往往看到更多的是他們的不足和違紀,談論更多的是他們的不求上進和難成大器。正是這種錯誤的定性思維,讓我們總是不愿去尋找,甚至找不到他們的給力點,剩余的只是盲目的批評和錯誤的比對。也正是基于此,我們開展的激勵教育演變成了只能對少數(shù)學生激勵的教育,不能真正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理需求,更不能有效地點燃和激起他們主動上進的表現(xiàn)欲,優(yōu)化和更新他們對自己奮斗目標的追求。
事實上,拋開學習成績而言,每個學生都是可愛的鮮活個體,他們都有著可圈可點的一面。比如,學習中等的學生可能有懂禮貌、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紀律意識稍差的學生可能有勞動積極或熱愛運動的可取之處等等。教師只要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針對每一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的給力點。
當找準了學生們的給力點以后,教師就可以結合每名學生的優(yōu)點開展激勵教育。比如,我們可以增設班級“體育之星”“勞動之星”“節(jié)儉之星”“文明之星”“學習之星”等等榮譽稱號,通過班級周報和班級宣傳欄對每一名學生進行班級公示和表揚,讓他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定位,從而激發(fā)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只有當全體學生都平等地得到了被關注的那份師愛,都感知到自己的被認同和優(yōu)勢所在,他們才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優(yōu)勢,改進自己的不足,激勵教育才會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