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說多干養(yǎng)成習慣此乃真師范
時間:2014/1/22
我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擔當了教育行政領導之后, 在我看來,要身體力行“以德治教”,首先應該做到的是“少說多干,養(yǎng)成習慣,領導帶頭”這12個字。我覺得這樣貫徹“以德治教”比較簡單、易記,而且操作性強。
“以德治教”要有制度做保證。道德與法,相輔相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們盤錦市教育局從1997年起,就開始從德治與法治這兩方面人手,去開展各項工作。所謂德治,強調的就是“少說多干,養(yǎng)成習慣,領導帶頭”這12個字。我們的工作具體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領導帶頭,少說多干。減少會議,深入一線。我們向縣、區(qū)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做了承諾,每年請一把手到市局開會6次以內,超過6次,基層領導可以拒絕。1997年至今,每年會議都在6次以內,有兩年只開過5次會,而且70%的會議從開始到結束,都壓縮在3小時以內。這樣,局、校領導就有更多時間到基層講課、聽課、搞調研和解決實際問題。1997年至今,我局正副局長、黨委書記總共4個人,人不算多,但大家還能用大量時間深入基層,除了我每天教一個班的語文課外,其余同志每個學期都能深入課堂去聽課,了解第一手材料。
要求校長、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我們也帶頭學習。近4年來,有3位局長先后讀完了研究生課程,我們帶頭寫書、寫論文,還帶頭參加計算機技能比賽。
要求校長、教師每天和學生們一起做廣播操,我們教育局班子成員,每天早晨都站在機關體操隊形的第一排,和同志們一起做早操。
冬天每次遇上下雪,盤錦市內主干道上教育局的分擔區(qū),都提前完成掃雪任務。原因是局里將分擔區(qū)域劃分成92份,編成序號,從局長到科員,每人一份。每次下雪,不再通知,雪情就是命令,大家自覺自愿地奔向自己承包的那片“自留地”,干得熱火朝天。在每年的中考加試體育、理化實驗及高考加試英語聽力重要工作中,局領導一直深入考點、考場。職業(yè)院校合并,接收企業(yè)學校,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教師集資建房,等等,這些棘手的問題都因少說空話、多深入實際而得以順利解決。群眾多次評議:教育局是一個勤政的班子。
就廉政而言,我們也力爭少說多做。局領導的子女參加中考、高考,無一點特殊照顧。到就業(yè)年齡的子女,也沒有在局系統(tǒng)內安排工作。4位局長辦公室的人均面積,比市直學校校長辦公室的面積小得多。4位局長居住的分房和集資房的面積,也比市直學校校長的人均住房面積小。盤錦市在經(jīng)濟上很富裕,人均GDP在遼寧省排第一位。我局支配的城市教育費附加,按學生人均數(shù)量排在全省第一位,而我們卻把小汽車的數(shù)量控制在了編制標準之下。一次,一位災區(qū)領導到我們這里來,他的司機說:“我們局里的車比你們多一倍,質量也比你們的好?!?br /> 在招待問題上,教育局的“吝嗇”也是有名的。我們請財政局長、人事局長和土地局長為教育解決難題,工作進行到大中午,可大家都沒有吃教育局的飯,毫無怨言地回家用餐。分管教育的市委郭書記,3年來,多次到教育局調研,幫教育局解決問題,總是工作到很晚,但卻從來沒吃過我們一頓飯。還有王市長到教育局為我們解決困難,每次都是問題解決完了就走。他開玩笑說:“我知道教育局有錢,但越有錢越吝嗇,我就只干活兒、不吃飯了”。外省的客人,包括中央電視臺、人民教育等新聞單位的記者來訪,我們也常常只在局機關食堂一菜一湯招待。一方面是我們“吝嗇”,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和書記、市長、兄弟局的局長及外地的朋友們相處融洽,互相不隔心,大家屬于同心同德的朋友,我們才敢這樣做,才能這樣做。這樣做以后,,反倒加深了我們之間的友誼,雙方都感覺自然、輕松和快樂。
二、領導帶頭,養(yǎng)成好習慣。我覺得,德育可以分為6個層次:1.道德口號;2.道德認識;3.道德情感;4.道德行為;5.道德習慣;6.道德品質。這6個層次中最“廉價”的就是道德口號,最“貴重”的是道德品質。品質來自何方呢?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 “以德治教”,必須從培養(yǎng)好的習慣人手,要使校長、教師和學生有好的習慣,教育局長們就應帶頭養(yǎng)成好習慣。 急功近利,跟潮追風,朝令夕改,都不會形成好習慣,只有堅持真理、一以貫之和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才可能形成好的習慣。
我們局領導班子力求計劃的連續(xù)性,連續(xù)5年的局工作計劃都是民主治教、依法治教和隊伍建設3大部分,共22條。年年如此,不折騰,不動搖,只是不斷朝這個22條的深處去扎扎實實地做新的實事。每年的1月15日上午8點30分,都是我們教育局召開年度工作會議的時間??h、區(qū)及市直學校養(yǎng)成了習慣,連續(xù)5年準時到會。今后若干年,若沒有大的沖擊,我們仍然是每年準時開這個會,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安排新一年的工作。
每年的正月初一,局領導都要給市直學校燒鍋爐的工人們拜年,感謝他們用自己的汗水給師生們帶來了溫暖。
每年的正月初八上班前,局領導班子全體成員都要站在教育局的一樓大廳里,恭候同志們上班,給新一年踏上工作崗位的同志們問好和拜年,讓大家感受到這個集體里大家庭的和諧與溫暖。
每年春季和秋季開學的第一天,局領導班子的全體成員以及有關科長、科員,都必須到自己承包的學校去,要進入課堂去聽課。
每年的7月11日,參加高級職稱評審的老師,要統(tǒng)一參加考試和答辯,評審條件和考試成績都統(tǒng)一公布,同時還要公開評審程序。
每年的8月16日,來自師范院校的畢業(yè)生要統(tǒng)一參加培訓后的聘用考試,合格的上崗不合格的繼續(xù)學習,來年再考,年年如此。由此使青年人認識到,要在盤錦市市直學校當老師,不用托人找門路,只要自身素質高,過了考試,就能上崗;自身素質低的,無論找了誰,也得自己進考場,過不了考試關,還得繼續(xù)學。
每年9月25日是全市中小學運動會,每年10月16日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現(xiàn)場會,科技節(jié)、藝術節(jié)、校長述職及公開教育成本等,這些活動都確定了具體日期。教育局所有的建設工程及維修項目,包括其中每一細目的價格,還有每個人醫(yī)療費的具體數(shù)目,甚至教育局的每一輛車的行駛里程、公里燃油費、過橋費和維修費等,每年1月份都要定期在公示欄目上公開。這些工作都不是做一次兩次,或者只做一陣子,只刮一陣風,而是要說了算、定了干,從領導做起,一不做,二不休。日久天長,大家自然就形成了好習慣。
有了好習慣,工作自然容易開展。我市繼在全省率先實現(xiàn)“普九”工作之后,又被省里評為“普及實驗教學”先進市、考風考紀先進市以及紀檢監(jiān)察工作先進單位等。我市的校舍建設、電教設備、圖書配置及計算機網(wǎng)絡建設,均處于全省一流的位置。全市每萬人口中有22人升人本科大學,市教育局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機關。
5年來,教育局工作計劃的結束語,一直是這樣一句話:“全市干部、教師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態(tài)、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jié)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實實在在的事情,在新的一年里,更多地享受到為國家、為人民、為集體、為親人盡到責任的快樂。”
以德治教,說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行為久了,也就養(yǎng)成習慣。日久天長人們的內心深處開始發(fā)生一點變化,苦樂觀、人生觀有了進一步端正。5年來,在盤錦市教育行業(yè)中,越來越多的同志從心底里感覺到, “學習,工作,盡責,助人”,這些都是人生中最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