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提高專業(yè)反思力的視角轉變
時間:2015/9/15
從我們教師參加培訓的態(tài)度、參與度來看,理論學習、專家講座、撰寫反思文章是我們有反對意見的,唯獨都認可的是課堂教學實踐。認識正確無疑,因為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上好課,就是講求課堂教學效率??墒乔∏栴}最多的又是課堂教學,這似乎是個悖論。找到了癥結所在容易,解決起來不容易,我們對新課程一直沒有一個明晰的認識,還是處于迷茫、模糊的階段,不能實實在在的把握。
下面從反思層面談談想法:上課后要想一想,學一學,請專家指導指導,都做了,為啥還是覺得把握不好課堂。分析一下我們關注的焦點--希望學到具體的策略、方法,希望同伴、專家指出我們如何達成我們的課時目標,如何解決某個知識點的教學,用什么方法突破某個重點,著重考慮的是方法和技術層面的東西??墒且溃椒?、技巧不是普適性地,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繩的,不同的情境需要的方法是不同的,所以反思啦、互助了、引領了,換個內容不會了,又要大家?guī)兔α恕?br /> 怎么辦?換個視角想一想,能否找到適應不同情境的方法呢?答案應該有吧?《提高教師反思力50策略》一書將教師的反思水平分為三個層次:技術層次、情境層次、辯證層次。我們或許應該有技術層次向情境層次發(fā)展,進而向辯證層次發(fā)展。情境層次,更關注教學中發(fā)生的問題,更了解教學的基本概念和具體教學情境,熟悉個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交互作用。辯證層次,更關注教學行為背后的道德、倫理等富有內涵的價值問題,更善于反思、富有理性,會探索解決問題的系統(tǒng)化方案。總的來說,就是視野愈來愈開闊,焦點愈來愈宏觀,問題愈來愈接近教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