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體驗”“感悟”,培育學生人文素養(yǎng)
時間:2016/12/24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特別是歷史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有其他學科難以比擬的優(yōu)勢。歷史學科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任務。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使歷史學科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得到落實,就成為我們每一位歷史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初中歷史學科在落實“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方面存在的問題。
1.不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由于應試教育的慣性還在延續(xù),許多學校還是把分數(shù)作為評價學生和老師的主要依據(jù)。所以,老師們也就不得不追求高分數(shù)。老師們比較關(guān)心考試試卷,你考什么,我教什么;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為了能讓學生考出高分數(shù),在歷史課堂上,有些老師寧愿多留時間讓學生復習歷史知識,也不去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
2.貼標簽、喊口號 有的老師在講述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來的歷史時,就告訴學生答題的“技巧”:如果讓你回答xx事件受到的啟示,你就可以回答“必須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中國共產(chǎn)黨是偉大的黨”;如果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問題的啟示,就再加上“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必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必須實行科教興國戰(zhàn)略”。這種不管學生對問題理解不理解,就讓學生按公式化的答案答題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貼標簽、喊口號。
對于這種口號式的答案,如果出現(xiàn)在考試試卷上,老師們有時還真沒轍。因為在老師們的思維中,就連“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等黨的歷史上的錯誤,也能說出黨的英明、偉大來,理由是黨雖然犯了錯誤,但是卻能糾正自身的錯誤;能糾正自身的錯誤,難道不能說明黨的英明和偉大么?雖然這些“標簽”“口號”式的答案有道理,但是很顯然,這種教條的德育方法對學生的思想是很難有什么觸動的,也是必須糾正的。
二.讓學生“回到歷史現(xiàn)場——情境體驗” 落實歷史學科“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方法很多,但我覺得,還是菏澤市初中歷史教研員張紅霞老師提出的讓學生“回到歷史現(xiàn)場”,進行“情境體驗”的方法最好。
讓學生“回到歷史現(xiàn)場”的主要方法有講述歷史故事,播放歷史視頻,展示歷史圖片,設計以史實為依據(jù)的模擬情境,參觀歷史遺址、遺物等。通過這些方法,再配上一些引導、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穿越時空”,神入歷史,學生才能得到真切的體驗,才能真切地感悟歷史。請看下面的示例:
①時空隧道:假如你們學習小組的同學組成記者團,穿越時空隧道,回到20萬年前,對北京人一天的生活進行了采訪,請把你們采訪到的情況向全班匯報一下吧!
②設想自己是一位導游,要帶游客參觀河姆渡博物館,請你精心設計一份講稿。
③假如你是秦始皇,你會采取哪些措施鞏固秦朝的統(tǒng)治?
④假如你是唐太宗時期的一名諫官,你敢給唐太宗提意見嗎?你會提些什么意見和建議?
⑤假如你是北宋時汴京的一位市民,在汴京城內(nèi),你會看到什么?
象這樣的例子,可以隨手拈來,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正象張紅霞老師說的那樣,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讓學生“回到歷史現(xiàn)場”,才能讓學生在“體驗”歷史的過程中,“以雪的方式”“感悟”歷史;才能實現(xiàn)“歷史教育的終極追求”,讓歷史教育起到“引領(lǐng)學生人生”、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作用;也才能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同時,使得歷史教學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得到很好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