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校長學習促進制度
時間:2016/12/30
從校長個體視角的原因分析,第一,中小學校長普遍被社會賦予過多的責任,事務雜、時間緊。第二,不少中小學校長的心智模式過于功利化,追求及時有效性,這局限了其學習視野,容易導致自我經驗主義,忽視常態(tài)學習。第三,大多數(shù)中小學校長時間管理意識薄弱,學習途徑單一,限于讀書、看報、瀏覽網(wǎng)頁,在客觀上使得中小學校長學習的內涵窄化。
另外,我國中小學校長的學習機制存在“三個缺乏”。第一,缺乏有效的督學機制。我國的教育督導體制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發(fā)揮了較大的作用,但卻沒有能夠實質性地關注到學生學習之外的學習層面,比如校長的學習、教師的學習,造成教育督導中的“督學”缺位;第二,缺乏必要的學習激勵機制。外在激勵仍然是中小學校長學習的重要動力性因素之一。學校教育的評價與激勵內涵近年來一直在擴展、在延伸、在深入,但遺憾的是在學習意識、學習行為、學習文化方面的激勵評價機制仍然沒有廣泛、有效地建立起來。第三,缺乏常態(tài)的幫導機制。為了促進更廣泛、更深入的交流學習,建立中小學校長群體之間或與教育專家圈之間的一種穩(wěn)定的、長期的交流、分享、學習機制很有必要。
對策 加強學習促進制度的建構,可以提升中小學校長的學習意識、學習行動和學習效果。
促進校長心智模式“破冰”
我們往往無意識地用自己的心智模式過濾和加工外界信息,很執(zhí)著地讓結論具有顯著的主觀色彩。中小學校長的心智模式總體呈現(xiàn)出一種淺層次的及時有用性,大多數(shù)校長的經驗思維特征比較明顯。要加速校長的學習,必須首先促進校長心智模式的改善,促進校長思維導向的“破冰”。在實踐中常使用一些游戲作為訓練載體,俗稱“破冰”游戲?!捌票钡膶嵸|是促進思考模式的改變,這就要求校長培訓機構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強化校長的“破冰”意識,經常幫助他們“刷新”心智模式。
推行校長培訓“學分制”
在現(xiàn)實社會中,校長職務專業(yè)培訓仍然是校長全面、系統(tǒng)學習的一個主要途徑和重要方式。但是,中小學校長的構成比較多樣,年齡跨度較大,思維方式各異,學歷層次參差不齊,工學矛盾突出,學習時間得不到保障。要化解這一系列矛盾,必須要尋找靈活管理、開放教育的培訓模式。研究生教育的學分制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校長職務專業(yè)繼續(xù)教育采用“學分制”具有這樣一些優(yōu)點:第一,學分制開放了校長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提高了校長參加學習的積極性和可能性,能充分發(fā)揮校長獨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精神;第二,學分制采用目標管理模式,讓校長事先明確學習內容、要求并自主安排,充分體現(xiàn)了校長的學習主體性;第三,學分制使校長注重提高學習的實際效果;第四,學分制在學習內涵上有了更為開放的可能,比如校長參與有關專家學者講座、教育考察、專題研討等活動以及校長外出講課講學或公開發(fā)表論文專著等,都可認定學分。同時,這些本土化的講座、報告和研討等活動,更深入地體現(xiàn)出了校長學習的實效性。
建構校長成長“導師制”
校長需要有經驗的導師、名優(yōu)校校長的提攜幫帶。如果我們將大學教育中的導師制遷移到中小學校長的學習中來,形成一種區(qū)域性的校長交流互助機制,建設導師制架構下的校長成長工程,應該不失為一項非常有效的學習促進機制。
所謂中小學校長學習導師制,就是指中小學校長在專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借助導師或導師組校長的指導,開展管理實踐和學術性研究。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行業(yè)自助模式。從宏觀上講,這一體制還能很好地激活城鄉(xiāng)聯(lián)動機制,激活強弱聯(lián)動機制,為中小學校長的成長發(fā)展提供平臺。
“督學制”激勵校長成長
中小學校長這一群體的學習具有較強的功利性和明顯的被動性,對絕大多數(shù)校長而言學習并沒有帶給他們愉悅,因此,建立一定的督學制度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國現(xiàn)行教育督導制度嚴重缺乏對于學校教育者學習的督導,也缺乏對于學校學習文化的督導。教育“督學制”可以規(guī)定校長“定期述學”,開展校長學習反思、學習分享活動等,還可以建立以促進學習為目的各種評先、評優(yōu)、評模等激勵機制。另外,“督學制”要通過督促政府行為到位,為校長卸除過多的非教育性責任,為校長的學習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