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經(jīng)驗之談
時間:2015/9/30
一、從眾心理
學習上隨大流,不前不后;態(tài)度上不主動,不刻苦不努力。原因在于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信念與理想,控制不住玩欲。此種障礙雖輕,數(shù)量卻大,如不加控制,會形成拉幫結伙一起玩的狀況。為此,在每學期伊始,與班里幾個平時玩欲強的學生,進行個別談心,主要通過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長處來激發(fā)其進取心,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并堅持奮斗,努力向上。而對全班學生,利用班會時間進行普遍教育,使他們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二、應付心理
課堂上不注意聽講,不動腦不發(fā)言;實驗操作不愿動手,得推且推;課外作業(yè)不認真,得拖且拖,甚至借抄別人作業(yè)。這是從眾心理的進一步發(fā)展,大流隨不上了,于是就應付。產生原因與從眾心理相同,缺乏目標和理想,主要通過與家長密切配合,想方設法激發(fā)其進取心, 使其努力向上。
三、倦心理
課堂上興趣索然,或倦怠或走神或擺弄東西,甚至小聲說話。對課外作業(yè)總是拖拉,已成為心理負擔,翻開作業(yè)本就心煩。原因是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同時對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不適應。應當加強個別教育,同時杜絕學生的玩具或課外書籍的來源,實行大家共同監(jiān)督的方法;在學習上個別指導,使其覺得學習也不是太難,能自己主動去看書接受新知識,逐步變得能接受所有外來的新知識。
在課堂上為他們提供發(fā)言的機會,使他們體會成功的感覺。只要多方面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發(fā)展機會,也就創(chuàng)造了轉化的客觀條件。
四、逆反心理
在家不聽父母話,在校不聽老師話;擾亂課堂紀律,不完成作業(yè),時有逃課現(xiàn)象;對學校倡導的事往往對著干,甚至不時搞點惡作劇或破壞公物。這一嚴重心理障礙的成因較復雜。主觀上學習目的不明確,尚未形成科學的人生觀;性格上活潑愛動,甚至不失聰穎和機靈;主觀能動性較強,自我表現(xiàn)欲望強烈。客觀上有社會陰暗面的影響,有應試教育各種弊端對其精神的壓抑,或極強的自尊心遭到傷害等等。為此,我主動與之談心交朋友,尊重其人格,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給予信任和激勵,用其所長,啟迪自愛自強,如我班魯軍同學,愛好運動,不喜學習,而家長管教甚嚴,最終導致矛盾尖銳。針對其特點,我先與其家長交談,使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特點;再與魯軍交談,使其理解家長的苦心;最后父子和好如初。同時,改革置學生于被動地位的課堂教學,大力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為其特強的主觀能動性,多開辟適于表現(xiàn)的舞臺。
五、恐懼心理
在家怕家長查作業(yè)、查試卷;在校怕課堂提問,怕被老師叫到辦公室,怕考試,怕開家長會,甚至怕升學,經(jīng)常擔著一份心。主觀原因是性格孤僻、柔弱;極強的自尊因學習成績差而轉化為極深的自卑??陀^原因是曾遭受過嚴厲的批評,或遭受過家長的痛打,而在心理上未能承受所致。為此我和家長相約,一齊轉變態(tài)度,多與其進行和風細雨的談心,而不談學習,尤其不談學習成績, 使之心理初步放松;在班會上給學生講明,回家后主動學習,完成作業(yè);而家長會也不是給學生“告狀”,使其放心。再進一步啟發(fā)引導,以提高其自信心,多與同學交流,共同探討學習方法等等。針對學生存在的以上各種心理障礙,對班級的思想教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
1、 優(yōu)秀學生的教育
優(yōu)秀生尊師守紀,成績優(yōu)良,比較自覺,是班級骨干積極分子。但他們也有缺點,對他們缺點不能姑息,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注意他們的發(fā)展趨向,引導他們不斷進步。
2、 對后進生的教育
后進生不是天生的,而是不良社會風氣和不正常教育所造成的。班主任要熱愛、尊重、關心、體貼他們 ,找出他們的“閃光點”,耐心幫助他們,切不可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要增強他們前進的信心。
3、 對中間層次學生的教育
中間層次學生是班中大多數(shù),主流是上進的,但很容易兩極分化,班主任要激勵他們,促使他們向積極方面轉化并不斷進步。班主任做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我的體會是:結合學生實際,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班級是學校的細胞,它既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集體。而創(chuàng)新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主題。班級要不斷取得進步,就必須創(chuàng)新。班主任作為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第一責任人,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上起著特別的作用。
因此,班主任老師自身創(chuàng)新的意識、創(chuàng)新的能力,對能否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來說也至關重要。下面談談我當班主任工作中創(chuàng)新實踐的點滴體會。
一、創(chuàng)新形式
1、“總統(tǒng)”競選制
要想成為一個好的班級,就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班委會,帶動全班同學,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風、學風。因此,班委會的組成即班干部的任命也就成為班級好壞的關鍵。對于任命誰為班干,決定權應授予學生,因為只有學生才會真正了解學生。但雖然現(xiàn)在已是機械化、電腦化時代,但大多數(shù)學生的思想還是比較保守,這個學期的班長是誰,那么下個學期他們選的班長肯定也是那一位同學。那樣一來,三年都會是同一個班長,其他班干部也大多數(shù)“按兵不動”。這樣,班級管理的工作任務只落到幾個班干身上,這不利于同學管理和能力培養(yǎng)。因此,我就進行改革,參照美國“總統(tǒng)”選舉制,由全班只選出一位班長,也就是選出一位“總統(tǒng)”,然后由“總統(tǒng)”任命他認為能勝任他(她)所擔任職務的同學做班干。這樣各司其職,形成一個以“總統(tǒng)”為中心的核心,而且這位“總統(tǒng)”的“官員們”都很聽從他的指揮與調配,班干部團結了,辦事就齊心,就能有力地影響并帶動全班同學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從而在各方面都能取得好成績。班主任工作起來就很省心。同時學生們各方面能力得到培養(yǎng)與發(fā)揮。
采用“總統(tǒng)制”的弊端是班長會任命與其關系好的同學來擔任班干,其他能力強的同學卻沒有當任。這時班主任應規(guī)定“總統(tǒng)”所任命的班干必須在班主任同意的情況下方可在班上宣布,并讓每位班干進行就職演說。不過“總統(tǒng)”這樣任命他的“官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那些能力不強,與班長關系很好的同學,擔任了班干,做起事情來就認真,甚至盡心盡職。這樣也可以鍛煉和培養(yǎng)這些學生的能力。
2、“競爭上崗”制
由于現(xiàn)在社會提倡“競爭上崗”,優(yōu)勝劣汰,強調個人能力。順應這一歷史潮流,班干部任命也實行“競選制”,由班里的同學自由進行競選,競爭各個班干職位。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口才,又能發(fā)揮他們各自的專長。
就如我班實行了班干競選制時,由于是第一次實行,同學們都很激動,熱情高漲,對每位上去競選的學生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引來很多其他班的同學觀看。每一個崗位的競選者都很多,特別是宣傳委員,有十二位同學競爭,因為我們班大多數(shù)同學酷愛書法,很多同學寫字都很棒。每當一位同學上去時,同學們都認為這位同學不錯,掌聲都持續(xù)不斷。但到第十一位時,只見那位同學上去用簡筆畫畫了一只猴子掰玉米,并用漂亮的粉筆字寫上“猴子掰玉米”,一分半鐘完成,然后他說:“同學們請看黑板,這就是我競選宣傳委員的資本。”同學們報以持久的熱烈的掌聲,之后再也沒有同學上去了,這位同學也就當選了宣傳委員。
采用競選崗位制有一個弊端就是每期都會是那些能力最強的人當選,如何能讓那些能力也很強,但比當選班干稍遜一點的同學也當班干?這就可規(guī)定某些崗位可由老班干與未當過班干的同學共同競爭,如正、副班長、團支書、紀律委員;有些崗位則只能由從未當過班干的同學進行競爭,如體育委員、勞動委員、文娛委員等,而且崗位不能重復競爭,也就是說,上學期當了班長,這學期就不能再競選班長,但可競爭其他崗位。這樣就可讓更多的同學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與發(fā)揮。也使學生能更好地進行自主管理。
3、全民偕官制
這是針對那些“老大難”或棘手的管理問題而設置的。全民偕官制也就是全民動員,人人偕官,人人均參與管理,人人均可管別人,同時人人又可能被別人管。就如進入三年級以后,宿舍管理工作就比較難開展,因為學生已是三年級老生了。單靠一個宿舍長管,很多同學都不理不睬。宿舍長布置的任務,宿舍成員不積極配合,有的甚至不干。我采用罰扣,找學生談話等多種方法,但效果不佳。后來我就制訂上、下鋪輪值一周,人人當舍長的管理制度。這樣,每人都當宿舍長,都嘗過管人與受人管的滋味,設身處地地一想,當別人管自己的時候,也想著自己管別人。因此,同學們無論誰當宿舍長,個個都聽宿舍長的指揮與管理。在學校宿舍綜合管理評估中,本班六個宿舍每次均為學?!拔拿魉奚帷?惹得別班的同學紛紛來取經(jīng)。
二、 基本特征
1、主體性
前三種管理模式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班主任為輔。既有以班干為代表的班委會主體性,又有全班同學的主體性。每位同學都是班的細胞,是班級發(fā)展的原動力。沒有學生的主體性,班級就會僵化、封閉,停滯不前。以班干為主體的班委會是班級的主要支柱。沒有班委會的主體性,就很難把全班同學的主體
精品源自生物科
精品源自生物科性形成合力。這些創(chuàng)新模式,就是要充分發(fā)揮班干和全體同學的主體性,其實質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2、民主性
在班級管理中,每位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都可參與班級管理活動,在班級進行某項活動之前,班委會可盡量開放決策程度,全民參與,使同學們真正了解班級活動的意向,并根據(jù)全班同學投票決定。每位同學之間處于平等關系。這樣,增強全體同學決策的一致性,提高班級組織目標的達成度。另外,實行民主監(jiān)督,學生定期對班干作出“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評價,而且實行班務公開。這樣,隨著民主性的提高,同學們的主人翁感愈強,主體性愈高。
3、開放性
現(xiàn)在的社會是改革開放的社會,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這些班干任命的改革也可以說是改革開放這一潮流所趨。由于現(xiàn)代媒體的增多、快捷,學生接觸社會較多,班級也置于整個社會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學生們也會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按照現(xiàn)代教育要求把班辦出特色,提高同學們素質。
4、創(chuàng)新性
班級制度的創(chuàng)新,打破以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一味地服從學校、老師的做法,使學生完全處于主體地位,是管理的主體,是教育的主體,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主體。從而使學生能力得到鍛煉,素質得到提高,以成為符合現(xiàn)代化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