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構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時間:2015/10/3
如何構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愛滿天下——源于情感的人格魅力 陶行知先生倡導“愛滿天下”。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全國模范班主任、著名教師李鎮(zhèn)西在他的《愛心與教育》中就認為,他是欠學生的,學生對老師太好了,因此,他作為老師所作的一切,都是還學生的債。李鎮(zhèn)西抱著這樣一種思想,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很難說李鎮(zhèn)西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有什么高超的技巧在里面,他只是把愛學生發(fā)揮到了一個極高的水平,所以他成功了。在班級管理中,所有的技巧都抵不過愛學生,這是教育的關鍵,其余都是次要的。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使自己像磁場般地緊緊地把學生凝聚在自己的周圍,那需要班主任對學生全心全意的愛。這種愛,既是慈母之愛,又是嚴父之愛,更是益友之愛。
1、慈母之愛——愛得得體 在人的生命基因里,早已埋藏了愛的密碼。每一位正常的父母,必然會鐘愛自己的孩子,這是每一個生命體的本能??墒乾F(xiàn)實生活中,當盲目的激情與狹隘的世界觀結合起來,“愛”就成為一種傷害,孩子則成了“愛”的犧牲品。因此,中國素質教育積極的倡導者孫云曉老師提出了“真愛”的核心概念:“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而不求利欲之利,也可以說,這是一種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币源送浦?,作為班主任,我們也應有著慈母之心,有著慈母之愛,讓“愛”作為師生心靈之間的林蔭小道,但這種愛并非“寵愛”,并非“溺愛”。在工作中,我們愛的投資越多,教育的成果就有可能越大。我們要在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各方面無微不至地去關心學生、熱愛學生。當學生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時,我們要鼓勵他,幫助他;當學生遇到家庭變故時,我們要扶助他,幫其張開生活的風帆;當學生患病無助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地送暖問寒……總而言之,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對熱情的手,一雙鼓勵的眼睛,一句親切的問候,……都會使學生如坐春風,如淋甘霖,對于這樣的班主任,學生哪能不愛之如母。正如馬卡連柯所說:“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是在創(chuàng)造奇跡,創(chuàng)造新的人,創(chuàng)造人類最偉大的珍貴的事物。”
2、嚴父之愛——愛得適度 如果說慈母之愛如火山爆發(fā)般的熱情,那么,嚴父之愛則如汪洋大海般的深沉。嚴父之愛,是一種嚴格之愛,在愛學生的同時,對其缺點和錯誤,絕不姑息,絕不袒護。但是,我們不要將這種嚴單純地理解為拍桌子,摔椅子,將嚴理解為板著臉孔,不茍言笑,甚至動輒懲處。其實,嚴,并非單純的嚴厲,嚴與愛互相統(tǒng)一,嚴中有愛,愛中添嚴,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恒、嚴而有方,只有愛嚴交融,才會產(chǎn)生神奇的教育效果。
3、益友之愛——明辨是非 對待學生,我們既是良師,但更多的是益友。學生希望班主任成為他們的朋友,他們試圖擺脫教師權威的同時,又渴望以朋友的方式追隨老師,希望獲得班主任的支持與指導??墒?,有不少的老師想做學生的益友,無形中卻成了“損友”,何故?因為他們(尤其是年輕教師)把朋友之義理解得太簡單、太狹隘,以為朋友就應打成一片、調侃打逗、稱兄道弟,和氣一團,事事夠朋友、處處講義氣,這種親密無間的朋友關系,必然會導致工作中的位置失衡,導致班主任失去角色感,導致班主任失去威嚴感,以情代理,以情徇私,情在其中,亂在其中,因此,這種“愛”是沒有原則的愛,沒有是非觀念的愛,班風不正,學生難管也就不以為奇了。其實,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把握好朋友之尺度,把握好朋友之距離感,正所謂“距離產(chǎn)生美”。作為朋友,我們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挺身而出,在他們需要傾訴的時候給予他們心靈的慰藉,但更重要的是當他們失去方向的時候,我們要給予燭照的光明,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我們要嚴辭指正,不姑息,不養(yǎng)奸,只有這樣,才可使學生分清是非,明辨黑白,只有這樣,才可稱之為真正的益友,才可以做到不失敬、不失威。
二、學業(yè)專家——源于知識的人格魅力 教育是“一切藝術中最淵博、最復雜、最高的和最充分的藝術”。有的學者認為“教師既要有理論家分析綜合、雄辯之才,又要有藝術家想象概括、表現(xiàn)之才,既要有科學家觀察、試驗、推理之才,又要有語言家凝練、形象、表達之才”。自古以來,身為一名合格教師,其首要一條就是具有深厚而廣博的學識。我們都知道,一名理想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三個方面,那就是:廣泛深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扎實系統(tǒng)精深的專業(yè)學科知識,全面準確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對所教課程有精深的認識,還應有廣博的知識。所謂“精”就是要“知得深”,對專業(yè)知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謂“博”就是要“知得廣”,能觸類旁通,具有相關學科的有關知識。作為今天的老師,這一點尤為重要。新世紀已經(jīng)來臨,對于那些擁有新知識的人來說,新時代意味著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世界。
在新的歷史時期,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學的發(fā)展以及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學生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一個博學多知的教師必須具有演說家的口才和藝術家的風采,讓學生從語言到行動上都羨慕他,模仿他;必須是一個不斷學習,勤奮學習、善于學習、終身學習、勇于進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在他們的身上應具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精益求精的優(yōu)良品質,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一個對知識永不滿足的學者形象。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對學生實施教育,需要淵博的知識。班主任的學識越多,業(yè)務水平越高,綜合素質越強,他在學生中威信就越高,學生就越容易被他吸引,聽從他的教誨?!伴L綆易汲深井之水,潛水難負載重之舟”班主任知識淵博,談吐幽默,學生才會感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作為班主任,我們必須要使自己多才多藝,而首先在自己的專業(yè)課上具有較高的造詣,因為班主任的威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淵博的專業(yè)水平和高超的教學藝術。班主任老師所要面對的青少年學生,正是一群生機勃發(fā)、興趣盎然的群體,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欲,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從遠古的恐龍滅絕到未來的“星球大戰(zhàn)”;從宏觀到微觀——無不成為其探索、求知的對象,這無形中就向老師提出更高、更強、更新的挑戰(zhàn),要求老師“一切東西懂一點,某一東西懂一切”,要求老師比學生所要掌握的專業(yè)知識高出幾籌、深入幾分,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會在三尺彈丸之地,發(fā)揮縱橫千里之勢,使到上下五千年、東西數(shù)萬里的知識,如出我口,如出我心,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边@就使班主任本人對學生保持有一種源于科學源于知識的人格魅力。
三、師德高尚——源于品格的人格魅力 一個有威信的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就是高尚的人格的化身。學生以教師之是為是,以教師之非為非。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什么樣的人,自己就應當是這樣的人。作為班主任,我們不但肩負著“授業(yè)、解惑”,更重要的是肩負著“傳道”者的角色,因此,我們要注重煉好“內功”,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作學生的楷模與表率。
一名師德高尚的班主任,首先應表現(xiàn)在對黨的教育事業(yè)的赤膽忠誠,對工作的極端熱忱,以校為家,愛生如子,甘為人梯,默默耕耘;其次,還應講奉獻,不求索取,真正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更應安貧樂教,不能“一切向錢看”,商品經(jīng)濟的年代,我們不能把“實惠主義”灌輸?shù)綄W生腦海中。某些老師,上課了無生趣,一潭死水,可“家教”時卻“變臉”了,精神抖擻,妙趣橫生,一種教學,兩種境界。這些被銅臭熏昏了頭腦的教師,只能成為學生所指;第三,身教重于言教。馬卡連柯曾說:“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一樣,需要說話的時候才說話,需要說多少就說多少,不隨便靠在墻上和伏在桌上,不躺在沙發(fā)上,不隨地吐痰,不拋擲煙頭,不把煙灰抖在地板上……”他甚至認為“從口袋里掏出揉皺了的臟手帕的老師,已經(jīng)失去了當老師的資格?!蔽覀冇械睦蠋熗堰@些事情看作“小菜一碟”,不足掛齒。實際上,在教育這個神圣的崗位上,小事不小,學生往往會從老師的一顰一笑中構建起對老師的第一印象。因此,我們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學生以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