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評教才是聽評課的要義
時間:2014/1/15
聽課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觀察、分析和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觀察、分析、研究的對象當然不能離開主體。但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組織者,不能忽視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辯證統(tǒng)一,離開教師的教學行為來考查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對研究教學是沒有意義的。作為學校教學研究活動的聽評課,其主要的目是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設計和組織水平,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因此,聽評課要以學評教。要觀查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緒、學習行為表現(xiàn)、學習的效果,對照教師的教學行為,考查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把握,評價教師的課堂設計、組織能力和教學基本功。只有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才能正確判斷課堂教學是否激發(fā)、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策略、方法、手段的運用是否適合于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理特征,學習活動的設計、組織是否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從學生的學習行為著眼,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聯(lián)系起來分析研究,這才是聽評課的要義。
聽評課,如果不考查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xiàn)和學習效果,只憑聽課者自己的感覺、喜好來判斷、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得當,就可能把教師引向脫離學生實際,只顧自己“表演”的無效或低效教學之中。
相反,如果聽評課只注重觀察學生的學,忽視教師的教,將使聽評課變?yōu)橛^看學生表演的活動。脫離教師教學行為的觀察、分析,僅依照學生一節(jié)課上的學習行為評價教師的教學難免片面。在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夠好的班級開課,教師若能針對學情設計組織出較為有效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性、主動性被激發(fā)了,學習專注了,知識、技能的學習有所進步和提高,它的教學實效就值得肯定。
由于學生基礎差,從一節(jié)課學習成效的表現(xiàn)(例如學生的分析、表達能力的提高)看,可能并不顯著,但不能以此否定教師的教學設計和組織的成功。
從我國目前的中小學教學實際出發(fā),更需要提倡在一般或“較差”的班級中舉辦聽評課活動。幫助教師在聽課中從多個角度觀察、分析,綜合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和教師的教學行為,研究怎樣針對學情來設計組織教學,找出成功之處和尚存在的缺陷,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
學習怎樣用學到的東西、悟出的道理,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提高聽評課活動的實效,要關注學也要關注教,以學評教,才能使聽評課活動發(fā)揮以研帶訓的作用,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專業(yè)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