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芻議
時間:2015/10/13
第一,在班級管理中要堅持“一個標準”,尤其是獎懲方面,對好學生和后進生應使用一個標準。通常好學生易受到偏愛,而后進生常使老師產(chǎn)生偏見,所以班主任執(zhí)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處理偏頗,則會助長好學生的壞習慣,壓抑后進生的上進心。
第二,要充分調(diào)動和運用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力量參與班級管理,以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成效。學校的職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學生除了寒暑假,平時的生活基本是學校和家庭兩部分的銜接。經(jīng)常與家長聯(lián)系,尤其是借助于電話這一快捷的通訊工具,可以及時交換學生的有關信息,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級工作,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我班有位同學長期放學不按時回家,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想上學,養(yǎng)成了許多不良習慣。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與家長商定:放學后由家長親自到校接他回家,或通過《家長聯(lián)系簿》由老師簽注每天放學離校時間,再由家長簽注到家時間,以杜絕他與壞人接觸的機會,平時注意關心和提醒他,稍有進步就給于表揚和鼓勵。堅持了一學期,該生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我們還經(jīng)常結(jié)合時事政治,強化思想教育和班級管理工作,堅持正面教育和引導。不從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們健康成長。我班采取多種形式且有針對性的班隊會,師生間的思想交流,制度化的班級周評小結(jié)等,在實踐中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第三,班主任必須具備素質(zhì)教育的觀念和思想。學生是教育的對象,管理的對象,他們是現(xiàn)實中的人,有個性的人,是社會中不斷發(fā)展的人,也具備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潛能。班主任的任務就是從這種現(xiàn)實出發(fā),挖掘和培養(yǎng)這種能力。
在做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理解和信任學生,自己在學生中樹立起形象和威信。作為老師不要在學生面前做出自己儼然是老師,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與學生之間是朋友關系,要使學生聽老師的話應該做到放下教師的架子,更好地與學生相處,最好自己的也做起“學生”來,與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到學生所需求的是什么?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深入地體會與體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用更好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學生,讓學生的思想行為向良好的方向發(fā)展,讓他們的偏常行為的不良習慣受到約束和限制,提高到新的認識角度上去,最終體現(xiàn)出具有良好的道德水準、良好的行為和修養(yǎng),直至形成定勢。
而對偏常行為的學生的教育,我深深地體會到多一份耕耘就多一份收獲,多一份關心就多一份融洽。我利用課余時間多與他們接觸,消除與老師之間的一切心理障礙,課堂上多對他們提問,只要肯回答,對否都給予表揚和鼓勵;多與他們一起參加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建立情感,慢慢的他們就能聽進老師的話去了,我對他們也不斷提出要求,需一絲不茍地完成,所提要求也應是切實可行的。要求他們學會相處,學會寬容,學會關心和幫助別人。再次是培養(yǎng)他們的組織能力,讓他們?nèi)ス芾戆嗉壍募o律,這樣就更能有效地約束了自己。
創(chuàng)建“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模式,最終目的是構建適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班級管理模式和評價體系,這是21世紀我國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龐大工程,僅靠班主任老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都投入到這項偉大的教育實踐中來,才會結(jié)出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