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時間:2015/11/4
一、統(tǒng)一管理 分層要求
作為班主任或授課教師接手一班學生首先通過開始階段的教學、作業(yè)、養(yǎng)成、紀律及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的綜合、觀察、評價,然后對其進行分類,根據(jù)分類情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施適合本班的教學方法,對不同類的學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目標任務,對A類學生可以布置難度較大,利用開發(fā)思維的作業(yè)及學習任務,使其獨立自主的去完成,而把教學的重點應放在B、C類學生身上,平時嚴格要求,常抓不懈,利用課堂主陣地,利用各種方式讓其在學習中解決一些有難度但不是很大的問題,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鼓勵、誘導其逐步解決,使他們通過解決問題,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信心,爭取更大的進步,而對D類學生應在生活上多關懷,多引導給予其愛心援助,同時在課堂上提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讓其感覺到自己在老師眼里心中還是有一席之地,自己并不比被人笨。也有成功的機會,自己在學習上也不是毫無希望,從而不斷的培養(yǎng)其學習的自信心,而不能讓其不斷自由散漫,不但自己不學習,而且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更不能讓其在班上結成一種不良勢利,形成一種氣候禍害班級。
二、鼓勵批評 多管齊下
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學生有進步,哪怕是微小的一點進步,作為老師應首先肯定學生取得的這一進步,抓住時機適時適地給予學生鼓勵,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在學習中變得更加自信,隨著自信心的不斷增強,久而久之,這種自信心便成了學生學習進步的動力,但一味的鼓勵而缺乏適當批評的教育有時候則適得其反,因為一味的表揚,更容易是學生滋生自滿的情緒,這種情緒一旦在學生思想中產(chǎn)生并形成定勢,一小點的進步或成功就會使得學生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從而導致學生沉思在成功中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因此在教學中鼓勵的同時要助以批評的藝術。只要是學生不論在學習中還是在思想行為中有一點自滿的勢頭呈現(xiàn),作為班主任或是授課教師絕不能視而不見,應及時批評、指正,讓其意識到錯誤并及時的改正,從而向著積極良性的軌道運轉(zhuǎn),當然批評要有度的把握和限定,而不是對學生的一點小過錯就一棍子打死的截斷態(tài)度,教學中只有批評和鼓勵的統(tǒng)一結合,才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教學實效.因為鼓勵是學生學習向上勇于進取力量的源泉。而批評則是警告,提醒學生戒驕戒躁的良藥。
三、家校聯(lián)合 齊抓共管
農(nóng)村學生的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跟不上教育形勢的發(fā)展要求,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入學校,自己的責任義務就沒有了,而教育學生則是學校老師的事情,因此對學生的學習,思想行為顯出一副無關緊要,甚至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即使有一部分家長有管理教育自己孩子的愿望和思想動機,但受其自身文化素質(zhì)的影響和制約,在對孩子的教育實際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作為學校及班主任應定期適當組織召開家長會,就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行為和家長溝通交流,使家長進一步認識到教育學生不僅僅是學校一方的單邊活動,更應是學校、家長、社會的多邊活動,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及時的向家長反饋學生的信息,同時及時的向家長那里獲取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達到信息互換,共享,做到齊抓共管的目的。
四、教師之間相互溝通 交流反饋信息
作為一名教師不論是不是班主任都有管理教育學生的義務和責任,教師之間互相溝通不僅可以交流教學經(jīng)驗,提出自己教學中的困惑,共同討論,聽取對特殊學生的管理意見和策略,從而達到共同的教學目的。而且還可以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增進教師之間的相互理解,從而達到和諧的教學效果。
總之,對學生管理工作不僅僅表現(xiàn)在以上幾個方面,還有許許多多我們經(jīng)常使用卻不曾留意的小節(jié)。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以及其它任課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要不斷地積累經(jīng)驗,認真反思,及時總結,要靈活運用,交叉使用。讓我們的班級管理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實際,更加符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更加符合教育發(fā)展的方向,讓我們真正成為一名受學生喜愛、尊敬的優(yōu)秀教師,讓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