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講究嚴謹扎實和一絲不茍;文學作品是反映社會、生活的,思想自由、浪漫,二者似乎是永遠走不到一起的平行線。其實不然,仔細分析一下,化學和文學兩個迥然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少相通之處。文學作品和化學公式、定律都是從紛繁復雜的社會、自然現(xiàn)象中提煉出來的。事實上文學作品中常常會用到化學知識進行比喻來表達某種思想感情或者隱含著某種深刻的化學道理。
一、利用詩歌輔助化學教學
如明代民族英雄于謙曾作《詠石灰》一首:“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边@首詩不但是于謙忠烈清白一生的真實寫照,還精辟地闡述了生石灰的生產(chǎn)過程。先挖掘石灰石礦,然后將其高溫煅燒,最后生成白色的生石灰。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如能適當應用與化學有關的文學作品,能使課堂氣氛妙趣橫生,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學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所學知識,又受到了文學藝術的熏陶;引用名詩,使學生在學到化學知識的同時,受到詩的熏陶,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高尚情操。
微粒是在不斷運動的。當學完這個微觀規(guī)律,可引用:“墻角數(shù)支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北宋王安石《梅花》)讓學生指出其中的道理,使學生直觀、愉快地理解了枯燥、抽象的知識。又如沒有新生成物質的變化是物理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是化學變化或化學反應。讓學生舉例說明這兩種變化后,還可補充毛澤東的著名詩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和廣為傳誦的名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護花”、“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讓學生辨別它們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學生的熱情很高,基本上都能辨別出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是化學變化。學習過程中身心愉悅,受到了詩的藝術感染,于不知不覺中加強了文學修養(yǎng)。
在學習石灰石這節(jié)課時,一開始可引用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客從南溟來,饋我泉客珠。珠中有隱字,欲辨不成書。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边@首詩一下子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再與學生一起探究碳酸鈣的性質。最后讓學生解釋這首詩,詩中說從南方來的客人送給詩人一顆珍珠,珍珠上好像有花紋字跡,詩人珍藏在箱中。過了好久,開箱尋看,珍珠不翼而飛,只剩下一些紅色液體。原來珍珠是貝的外套膜中受到刺激后產(chǎn)生的分泌物聚積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鈣,還有少量的有機物質。碳酸鈣難溶于水,在酸性條件下能轉變?yōu)樗崾禁}而溶解:caco3+h2o+co2=ca(hco3)2。杜甫居室漏雨潮濕,竹箱無防潮性能,遇到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珍珠發(fā)生了化學反應變成了紅色液體。因為杜甫當時還不具備這些化學知識,所以迷惑不解。
二、適當運用成語中的化學知識,激發(fā)興趣,加深理解
炭是一種無機物,能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放出大量熱量?!把┲兴吞俊边@個成語就是借助炭的這種化學性質表達在他人危急之中給予幫助。在學炭的知識時,引用這個成語,讓學生從所熟悉的成語中加深理解,激發(fā)興趣。講硫化物硫化砷(ass3)性質時,可引用成語“信口雌黃”,這“雌黃”乃天然的硫化砷(ass3),俗名雞冠石,橙黃色,可作黃色顏料用。古代寫字多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抹后再寫,由此而沿用的成語“信口雌黃”意即不顧事實、隨口亂說。類似這樣的成語還有冰清玉潔、銅墻鐵壁、一諾千金等。
三、引用名言中的化學
化學知識繁多,難免枯燥,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名言,學生精神往往為之一振。比如燃燒需要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這些知識有點瑣碎、單調。讓學生分析法國著名幽默家拉羅什非科的一句名言“風可以把蠟燭吹滅,也可以把篝火吹旺”。學生眼睛一亮,精神一振,認真思考。篝火是用含碳量多的樹枝等和氧氣發(fā)生反應,風就是空氣流動而形成,空氣中含有氧氣,氧氣能助燃,所以風可以把篝火吹旺。但風太大帶走燃著的蠟燭上的熱量,使蠟燭溫度下降到低于著火點而熄滅。
四、文學作品中化學知識的引用
文學作品經(jīng)常用化學知識譬喻,如“可能流行的胡思亂想猜忌病菌傳染你的大腦神經(jīng),引起你的酸性反應,如果是這樣,請用大量的洗衣粉沖洗一下你的每一個細胞吧,酸堿中和,也許可以使你過多的酸性小到最低程度?!彼釅A中和反應是一個重要化學反應類型。家用洗衣粉呈堿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堿性物質。學完這節(jié)課,介紹這個譬喻,學生高度緊張后,能放松一下神經(jīng),張弛結合。
《冰是睡著的水》,主要講述的是情報干部與眾不同的一生。他們在黑暗中是為了守衛(wèi)光明?!澳鞘撬?,那是冰,冰是睡著的水——你是問水,我也是,但我是睡著的?!彼诹愣鹊揭话俣戎g是液態(tài)的,在零度以下結成固態(tài)冰,他們是同一種物質,但存在的狀態(tài)不同。作者借助于水和冰的關系比喻普通人與情報干部的關系,情報干部都是普通人,但他們又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他們一生充滿誤解、恐怖、艱苦,他們渴望但無法像常人那樣無憂無慮地生活。學習水的三態(tài)時,介紹這篇作品,學生饒有興趣,緊張學習之余,能巧妙地休息一下,又能加深理解。有興趣的學生課后可以閱讀這篇作品。
長篇連載奇幻小說《化學召喚師》題材新穎,構思巧妙,把很多化學知識融進奇幻情境中。小說中召喚師驚奇地發(fā)現(xiàn),召喚獸的構型,全都是有機化學結構式。召喚法師,完全是有機化學。元素法師,完全是無機化學。所謂的魔法元素,不過是元素周期表內某些元素的集合體。主角手中的《有機化學》,在這個世界,竟然是“召喚師的天書”。
有機化學結構式是有機化學中的基礎和重點,課堂中利用多媒體適當放一點片段,肯定能使沉悶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激活學生的思維。
綜上所述,文學與化學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經(jīng)?;ハ酀B透,與化學有關的文學教不勝舉,在這就不一一贅述?;蛴谥R點前,激發(fā)置疑;或于知識點后,加深理解。在化學都學中適當加以應用,能幫助學生輕松地學習理解嚴謹、抽象的化學知識;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興趣;又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普遍聯(lián)系規(guī)律的教育;還能加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是以前教學中被忽視,而現(xiàn)在化學新課標中很重視的不可缺少的一方面。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