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學生是在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適應新情況,新變化,進行變通,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做好高中生管理工作。
當代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各行各業(yè)競爭激烈,而競爭歸根結(jié)底是人才的競爭。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則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形式,這就對廣大培養(yǎng)人才的教師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學生是在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不像以前的學生那么能“艱苦奮斗”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適應新情況,新變化,進行變通,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認識。
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不成熟的意見,以便拋磚引玉吧:
一、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做有責任感的人
1.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給學生作出表率。
在學校,教師是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方式、教學態(tài)度、興趣愛好,舉手投足都會給學生帶來直接的影響。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大到教育教學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小到各種場合下的言談舉止,處處給學生以表率,潛移默化,以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
因此,想讓學生“信道”,必須讓其“親師”;而要“親師”,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yǎng),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2.培養(yǎng)和保持班級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
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會營造出一種熱烈、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而這種氛圍則是造就學生責任感和鍛煉學生班級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條件。
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例如:可以進行拔河比賽、籃球賽、才藝比賽等,在活動中對其進行適當?shù)狞c評,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明確下一步的奮斗目標。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為集體的發(fā)展出謀劃策。這就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明白對集體承擔一份責任,自己的一切行為會對集體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當然,如果整天只讓學生坐在教室里,那是造就不了責任感的,知會讓學生對一切缺乏興趣,對身邊的事物漠不關心。因此,要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比如進行交通法規(guī)的宣傳,到園博會去做義務講解員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在實踐中受感染。讓學生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
二、要注意方法,正確地引導學生
從事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要正確的看待學生,要“因材施教”。
班主任要有這樣的信念:學生是獨立的人,有獨立的人格,需要給予尊重;學生是平凡的人,來學習的,需要給予寬容;學生是完整的人,需要給予理解;學生是發(fā)展的人,需要認真對待。
學生是未成年人,不能將其“成人化”。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心理日趨走向成熟,走向自我獨立。作為班主任在教育時要對其多激勵,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幫助、鼓勵學生,正確引導其發(fā)展方向,樹立他們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注意教育與疏導的方式和策略,以便教育和疏導獲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鼓勵和批評還要善用、慎用。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時,老師要明確的指出,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肯定,應當使學生產(chǎn)生自我肯定并得以強化。盡管在一定的情形中適度的批評和懲罰對學生的進步是有效的。但一般來說表揚、激勵要比批評、懲罰更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與集體和諧發(fā)展
在班級管理中,一定不要以班主任的意見一統(tǒng)天下,而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特長,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活生生的人,注意捕捉學生的“第一信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給集體帶來恥辱或是榮譽的機會,隨時隨地進行教育。
集體榮譽和個體榮譽是一致的:集體的榮譽來自于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同時也要全體成員來維護。班主任要經(jīng)常有意識地觸動全體學生的榮辱神經(jīng),通過各種方式如:演講會、班會等方式,表揚為集體爭得榮譽的同學。在班內(nèi)要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歸納、綜合分析學生的個性表現(xiàn),要肯定其積極的方面,抑制其負面影響。以便是個性在集體中趨于和諧。
四、“問題生”的管理
在現(xiàn)在的教學中,幾乎每個班都有幾個問題學生。他們是“麻煩的制造者”,拖班級后腿。班主任往往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們身上,然而收效甚微。他們成為老師的心病。這是一些需要進行個別教育和特殊指導的學生。對于一般的學生,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揚、批評、關愛、評比等即能奏效,而對于這些問題學生,這些方法往往沒有效果不大。他們往往周而復始地犯錯誤,對老師的教育幾乎是充耳不聞,我行我素,自以為是。教育問題學生,需要專業(yè)的知識,需要會診斷,會治療??墒俏覀兊慕^大多數(shù)老師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于是往往碰釘子,甚至束手無策。
問題學生由于善于制造問題,因此特別容易招老師的反感,惹老師發(fā)火。他們?nèi)鞘巧?,教師就特別容易急躁、失控,結(jié)果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動。因此,教師在處理問題學生過程中,要掌握一定的策略。
1.要冷靜,不激化矛盾。
“沖動是魔鬼”,人在激動的時候,很難理智地思考問題。問題學生也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他們沖動起來,可以忘乎所以。教師若跟他們發(fā)生沖突,不但沒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對問題學生發(fā)生的問題,大都不適合“熱”處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冷靜下來,再處理不遲。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斷
很多教師遇到問題學生出問題的時候,總是急于告訴他們:“你這樣做是錯誤的,不對的。”這就叫做是非判斷。其實,這類“教育”基本上無用。其實哪一個問題學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基本上是明知故犯。為什么明知故犯呢?這才是我們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問題,當然總要分個是非,但不可以從非清是非入手。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他犯了錯誤,我先不說他對錯,而研究他為什么會犯這個錯誤,是什么力量推動他非這樣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們才有可能下次在適當?shù)牡胤角袛嗨腻e誤思路避免他重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