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從教育教學的思想、理論、觀點與方法出發(f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與手段,站在科學發(fā)展的角度,統籌謀劃教育教學活動,力爭用可行、可靠與行之有效的模式,把教好書,育好人作為我們職業(yè)的最高追求之一,謀求學生受益的最大化與教學的高效化。
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思想定位、總目標與總要求等
要以現行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為指南,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還學習主動權于學生,把發(fā)展的空間留給他們,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育教學的實施中要把學生會思考、會學習、會發(fā)展作為我們要實現的根本目標,還要明確只有培養(yǎng)好待優(yōu)生,高效課堂的目標才能實現。該模式的總體目標: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根本宗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注重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和態(tài)度培植,突出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和能力培養(yǎng)。該模式總體要求:要以自主學習、課堂展示、訓練檢測、反思小結為基本思路,探索適合本土教學實際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而該模式要凸現出簡約、真實、主動、分層與高效率的特點,體現“刪繁就簡,返璞歸真”的教學高境界。要通過以簡馭繁,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目的。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學習。要據生特點,讓生異步發(fā)展,同步達標,確保全體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的發(fā)展。要以生為根本,通過“學”、“教”、“練”、“評”各模塊的有機結合與有效實施,重視把握定標、導學、合作、講解、檢測與評析各環(huán)節(jié)的分步實施?;凇吧俳潭鄬W”、“以學促教”的課堂教學改革最根本原則,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堅持講、放與收協調促進,處理好主體與指導、過程與方法的關系,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做到改革班級組織形式,形成以優(yōu)秀生為首席的學習共同體,實行個別教學與集體教學相結合的有效授課形式,倡導分層教學,逐步實現學習的個體化。要以小組的形式,樹立“兵教兵”“兵強兵”的目的,最終小組成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要重視多樣化評價,呵護好每位學生的情緒??傊?,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系統要從思想、總目標、總要求、特點、環(huán)節(jié)、形式、組織等諸多方面通盤考慮組織落實,方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追求的境界。
二、高效課堂自主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原則和形式等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小組”建設與管理,應遵循“同質結對、異質編組、組間平行”的基本編組原則,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高低、心理素質、年齡性別等因素。形式:小組人數一般以6人為宜。座位應依水平相當,相鄰、相向而坐,如aabbcc式。但這個不應該是固化的,可適時據學情而適當微調,盡可能使每個小組的水平接近。自主合作學習小組成員要各司其職,各履其事。如,學科組長要人人參與小組管理,人人會做事。其小組基本學習形式:同質互學、異質幫學和小組群學。要在組長的共同帶領下,就共性的重點問題組織小組成員窮盡智慧,分析討論,研究解決。另外,要做好自主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培訓,著重在學生交流、表達、展示、合作方面統一培訓樹精神,優(yōu)生培訓出領袖,待優(yōu)生培養(yǎng)促后進,達到自我表現、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期養(yǎng)成各種好習慣。小組成員要具備:會收集、會思考、會討論、會傾聽、會表達、會質疑、會協作、會歸納與會評價的多方面必備能力。要明白會收集是學習成才的過程。要具有內容梳理、方法歸納、規(guī)律總結、反思過程、歸類問題的自覺意識行為。其小組評價與激勵要堅持整體性評價與累積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注重評價激勵的即時性與激勵性。總之,合作學習小組應該成為一個有效組織、有效管理的團隊,應該具有時刻有競爭、有管理、有目標,事事有控制、有評價,要成為充滿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學習小組。
三、“雙向三步三查”高效課堂模式建設要求
“雙向三步三查”,一是通過師生的“雙向”活動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雙贏,二是課堂上自學、導學,交流展示、引領激勵,達標檢測、總結反饋教學三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落實,三是做好三次學情調查和學習反思。總之,要將師導生學,及時總結反思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推進課堂教學實現高效化。必須追求學生能力為重,還學生自主權,努力追求高效達標?!半p向三步三查”的兩個價值取向:其一,取向教師工作以備學生、學法為主,促進主動學習讓學生活起來,讓課堂動起來。“雙向三步三查”實現的三個轉變:變?yōu)閷?、學生、探究,三個定位:自主、合作、高效,三個標準:平等、尊重、合作。“雙向三步三查”要體現心、神、手、口四動性,注重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交流合作、創(chuàng)新實踐與適應社會的五種能力。
四、高效課堂導學案的意義與原則等課堂導學案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載體,它是指導學生在課上怎樣去做,如何推進學習的方案與路線圖,是溝通教與學的橋梁,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抓手。課堂導學案具有導讀、導思、導做的作用,具有導學、問題、主體、探究、啟發(fā)、梯度、分層設置、靈活、問題設計生活化與個性化諸多原則性。課堂導學案要義其內在核心是問題性,體現人本性,立足課堂實現了生命活力與課堂效率的統一。另外課堂導學案要堅持“以學定教”、“教者亦學”的原則,并落實“以學評教”效果檢驗與評判辦法。導學案的編寫要體現基礎性、提升性與環(huán)節(jié)性。就環(huán)節(jié)性要唱好嘗試、執(zhí)行、完善與訓練案這四部曲。導學案的使用所體現出的學習方式有:獨學、對學、群學。導學案要體現出:學案主導、學習主動、問題主線、活動主軸的“四主”原則。需要明確導學案是指南,課本是藍本。
五、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結構設計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教師要分層設計可行合理的教學結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情為主導、教師為助推,通過自主學習、討論展示、檢測反饋等基本環(huán)節(jié),在實現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的同時,融合同學情感的互換、友誼的深化、真誠的贊美,展現團隊作戰(zhàn)的精神與力量。課堂表現要突出各方面的外現力。高效課堂在教學設計上要體現出:“導”最實用,“學”最高效。在學科知識體系的建構上,最好通過知識樹、知識導圖或思維導圖等形式呈現出來。在課堂上要以概念群、原理群為基礎,在更高層面上尋求知識板塊間的脈絡線索,實現內優(yōu)外聯,縱向提升,橫向拓展。
六、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學校要緊緊圍繞課改核心理念,處處彰顯課改理念、生動體現課改理念,營造育人氛圍,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與內心感染力,發(fā)揮文化的引領、激勵、“化”人作用。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能助推高效課堂。因此每個教室布置要自然、平靜、整潔、和諧,營造出濃郁、陽光、開放、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要利用一切可行的地方巧妙布置,營造具有高效課堂風格的班級顯性文化,進而形成隱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