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一所學校
時間:2016/1/4
為了學校管理的需要,很多校長一上任,就立馬制定出各種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細則,對教師實行精細化管理,進行打分排隊,獎優(yōu)罰劣。
剛開始,有一點效果。教師為了爭取那微小的“一分”成績,拼命去工作。有的教師把工作帶回家,讓家人幫她完成任務。更有甚者,花錢請有關專業(yè)人士幫自己。后來,教師慢慢熟悉了校長的秉性和管理手段,就形成了一種不良的風氣,凡是能加分的工作,教師搶著干,凡是不加分的工作,教師就推三阻四,拖拖拉拉,找出各種借口一推了事。凡是校長在學校的日子,教師跑的比兔子還快,凡是校長不在學校的時候,教師就像一只穩(wěn)健的駱駝,學校簡直就是一個自由市場,什么怪事都有。更有個別教師,為了取得教學好成績,采取卑劣的手段,歧視迫害學習差的學生,使他們在班里呆不下去,要么托人轉班,要么輟學回家,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對學習好的學生,有時偷偷地去學生家里送禮,許愿,串啜家長把學生轉到自己的班里,影響了教師之間的關系。
凡此種種弊端,許多校長在開會時,都是大罵教師的素質差,沒有主人翁意識,干工作好像是給校長干著呢。明明腳下有一個廢塑料袋,旁邊就是垃圾箱,一彎腰就能把它撿起來放到里面,可是他們卻裝作沒看見;明明有學生在打架,不是自己班里的,就是從旁邊走過也不去制止。
校長牢騷發(fā)過之后,對一些突出的教師,就采取必要的懲罰手段,要么是停課,讓他反思;要么上繳,要求換教師,結果反思的教師做過檢查之后還是原樣,新來的教師不上半學期還不如調出的教師。
校長的方法用盡了,學校工作還是沒有起色。問題到底出在哪里?難道真是教師的錯嗎?難道校長的管理就很完美嗎?難道當校長除了用一套整人的辦法把教師唬住,整天就像監(jiān)視勞改犯那樣督促教師工作外,再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
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它的名譽校長陸登庭在談論哈佛大學辦學經(jīng)驗時說:“哈佛大學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種明確的辦學理念,一套系統(tǒng)的制度和機制,所以現(xiàn)在即使沒有校長,哈佛大學可以正常運轉?!比舜蟾街行iL劉彭芝在介紹自己的辦學經(jīng)驗時談到:“校長進行體制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根本目的不是約束人,而是激勵人,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主動性、能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br /> 名校長的辦學經(jīng)驗使我有了新的思考:我們當校長的,都一味的把學校辦不好的責任推到廣大教師的身上,難道我們就很完美嗎?既然我們當校長的人很完美,那為什么當我們離開了校長的崗位,就沒人要我們呢?我們重上講臺時,會鬧出好多笑話呢?
疑惑促使我去探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認識了原陜西藍田縣的教育局長田征同志,他針對我的困惑,送了一本關于學校管理方面的書。這本書是他帶領一批藍田教育人在教育教學、學校管理、區(qū)域教育發(fā)展的實踐中探索了二十余載,總結出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學校管理評價辦法。
我品讀著,領悟著,嘗試著,每次都給予我的是成功的喜悅。
后來,我在想:“為什么都是量化考核,卻會出現(xiàn)不同的效果呢?”
原因是我們以前的制度和考核細則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人,忽視了管理評價對象的個體差異,偏重于制控性和導向性。而梯次發(fā)展管理評價則偏重于對不同級別、不同層次、不同層面上的所有管理對象的激勵性、導向性,讓每一個管理對象都可能、可為、可發(fā)展。
成功的經(jīng)驗讓我明白:一個校長,要管理好一所學校,首先要視教師為學校發(fā)展的主體,把教師當做學校的主人。一個校長有多大的親和力,教師就有多大的凝聚力,對學校的發(fā)展也就有多大的號召力。校長要不斷地反思和學習,提高自己的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精神、知識結構和管理水平,尤其是要注重培養(yǎng)自己崇高的師德和完美的人格魅力,使科學有效的有形管理與人文人情的無形管理和諧統(tǒng)一,要依靠“帥者”的風范,調動起麾下所有人員的智慧和力量,實現(xiàn)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望和發(fā)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