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市新民學校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側記
新民學校自創(chuàng)辦以來,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以體驗教育為突破口,以學校、城區(qū)和貧困山區(qū)和德育園地為基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視引導,發(fā)揮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三年以來,我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全方位的加強道德知識、情感、意志、行為的系統(tǒng)教育,根據(jù)學校的辦學理念,先是把“政教處”設為了“思想工作委員會”意在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從管理體制上導向了學校的各個部門都來重視教育工作,教務處、教研組深度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內(nèi)涵。要求各位老師要把德育滲透到每一堂課上。思工委(即思想工作委員會)每月收取每位教師的兩篇教育手記,期末還要編印成冊。除了開設思想品德政治課的外,我們還有“三門小課”和校本課程,即每天的第一節(jié)是“晨會課”通過即興演講、朗誦、點評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大膽、大方、自信的性格,訓練學生會講的能力;第七節(jié)后的寫字課,訓練學生會寫的能力,陶冶學生情操;晚自習收看《焦點訪談》旨在讓學生關注社會焦點和國內(nèi)外重大事,教會學生用事實說話,培養(yǎng)他們看、聽、想、寫的能力。
每周星期一的第一節(jié)班會課舉行全體師生的升旗儀式,儀式非常隆重,各班推薦優(yōu)秀學生輪流擔任旗手、護旗手。國旗班是由思工委選拔學生組成的方陣隊,儀表端莊,品學兼優(yōu),動作規(guī)范準確,精神抖擻,步伐一致。行政領導、教師和學生代表等的國旗下講話,簡短扼要,針對性強,有說服力、感染力。最后分別由全體老師和全體學生宣讀誓詞,每周一次的這一場面,真能激發(fā)我們學生的愛校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健康成長。
圍繞“厚德 礪志 崇實 創(chuàng)新”等基本道德規(guī)范,以重大節(jié)慶日為契機,開展了“元旦師生同樂”、“六一游戲會”、“向往紅色根據(jù)地”拉練活動、“表彰百名優(yōu)秀家長和百名優(yōu)秀學生”、“保護校園環(huán)境 美化綠色家園”的教育、“告別陋習 做文明學生”系列教育等活動。
二、體驗教育,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
學校制定了學生體驗教育的系列實施方案,如到社區(qū)體驗、到企業(yè)體驗、到農(nóng)村體驗、到科技示范基地體驗、到軍營體驗等等。社會實踐活動被我校納入了長期的德育計劃,它是對學校教育的有機補充與深化。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心理特點,我們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實效和吸引力的活動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年來我們一直堅持每期收看10部優(yōu)秀影片的活動,通過看革命傳統(tǒng)影片,寫觀后感、評觀感等,使廣大青少年學生思想得到了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實,道德境界得到了升華。我校還本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分班開展了如下活動:游桃花源、登道吾山、賞大圍杜鵑、摘關口草霉、去古風洞燒烤、上敬老院獻歌,義務清掃瀏陽城、為貧困學生義賣、去進行軍事訓練、野炊等,今年3月12日校長親自帶隊去邊遠山區(qū)的小河中學開展手拉手活動,冒著紛飛大雪為山區(qū)的孩子送去了四千元捐款和五百本讀物,并種下了幾十株友誼樹。引領著幾百名學生付出一片愛心,收獲一種品格,在活動中體驗真情、感悟人生。
三、“三結合”教育,營造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年來,我校本著“讓每一位家長滿意”思想,思工委非常重視社會、家庭和學校的三結合教育。每個學期印發(fā)兩份《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及時向家長匯報學校過去輝煌成績,向家長通報學校教育的一些建議,如學生的身心健康、人際交往、思想傾向、人生安全等。為促進雙方交流,每兩個星期填寫一次家校聯(lián)系冊,將兩周來的學習、生活、表現(xiàn)、操行分等情況告知家長,并要求家長在信中或聯(lián)系冊中回復寶貴意見與建議,此舉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今年初我校還啟動了“華望家校通”網(wǎng)絡工程,通過手機短信,固定電話和家用電腦及時快速地與家長溝通。為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管理,強化法制教育、紀律教育、安全教育,預防青少年違法犯錯,增強學生抵御社會不良因素影響的能力,使家庭、社會和學校的教育得到有機結合,我校定期請法制人員到校作法制專題講座,向?qū)W生宣傳法制知識。除此之外,我校還成立了三屆家長委員會(各班均有家長委員會),他們非常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每期均到校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為學生的思想建設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如學校正在實施的《倡勤儉 反浪費》活動方案就源于這些家長代表們好的建議。為更好地教育孩子,我校還相繼出版了校內(nèi)刊物《為了孩子》,網(wǎng)站建設中為搭建家長和老師相互溝通的平臺開設了家長信箱,校長信箱等。
四、創(chuàng)新常規(guī),建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長效機制
1.我校思工委下設督查室、團委會、學生會、生活輔導處、醫(yī)務室、心靈驛站、廣播站、校園電視臺等,常設機構齊全,學校實施全員育人、全程育人。
2.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大力加強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準,如“五項評比”工作,每天一小結,每周一評比,每月一總評的形式通報表彰,擺花瓶,掛流動紅旗等形式來評文明班級、優(yōu)秀班級、文明餐桌、文明寢室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幾年如一日地堅持了這項制度,大大地激勵了學生積極、向上、文明,特別是我校的C擴2、C15、C20三個班還從心理機制上充分發(fā)揮了榜樣的作用,如每個月評選班級之星、先進個人、模范干部、示范學生等授牌于這些優(yōu)秀個體,以精神和道德獎勵為主,有意識地樹立榜樣來引導學生模仿優(yōu)秀、仿效先進。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個體道德社會化起了重要作用,并收到了比較佳的效果。
3.為了預防青少年學生違法犯錯和加強對行為問題學生的幫教工作,我校思工委對各班的重點學生建立了個人檔案,把嚴重犯紀或受過學校處分的對象確定了重點幫助對象,定期舉辦思品培訓班,每周為他們上課、講座。與本班的優(yōu)秀學生結對、展開電話家訪、個別談心、實踐體驗,定期寫思想?yún)R報,定期交家校聯(lián)系卡等活動,使這些學生更加感受到學校老師的關懷與溫暖,增強自我教育、自我激勵、自立自強的信心。
總之,新民學校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以上幾點做法也可以算是我們的工作嘗試,我們將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堅持貼近未成年人思想實際,貼近未成年人生活現(xiàn)實,貼近未成年人群體,準確把握新形勢新環(huán)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觀念出現(xiàn)的新變化,深入探索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新規(guī)律,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把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的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