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生活的“慢”與“快”
時間:2016/1/20
課堂上“慢”一點。課堂是一個充滿變數(shù)的場域,常有不可預知的情境出現(xiàn)。倘若教師只顧完成預定的教案而不顧學情一味趕進度,勢必導致教師唱“獨角戲”,學生成了課堂上的“看客”,抑或亦步亦趨地“追”著教師思維。其實,課堂是師生生命活動的場所、情感交匯的舞臺、思維碰撞的地方。教師應秉持一種“慢”的心境,步入課堂,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洞察其細微之舉。學生質疑時,我們不妨放慢腳步傾聽,甚至引導其展開辯論,就會聆聽到花開的聲音;學生皺眉時,不妨俯下身子,親切問詢一聲,也許會解開其心頭的糾結;學生心不在焉,心神不寧,甚至伏桌而眠時,不妨靠近一點,細語問候兩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重新點燃學習興趣。一句話,有限的課堂,需要我們放慢匆匆的步履,密切關注學生的細微舉動,讀懂其一個眼神,一絲微笑,知其心,明其心,方能導其行。慢,我們才能聆聽到學生的心聲,品味到教學的真諦,課堂才會隨時出現(xiàn)“柳暗花明”。
研究上“慢”一點。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做研究最忌諱搶時間,趕速度,需要“十年磨一劍”的勇氣,耐得住寂寞,靜下心,沉下去,從教育教學中的點滴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跋涉,幾年、十年,甚至數(shù)十年才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研究才會結出豐碩成果。
然而,現(xiàn)實中不少研究浮于淺表,急于求成,一年一個課題,今年開題,明年結題,教研成果短期內速成。這樣的研究是偽研究,衍生出則是偽成果。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師付出幾十年的辛勞,多次反復實驗實踐,才使“情境教育研究”結出累累碩果。毋庸置疑,沒有哪樣研究是在短期內見成效的。教師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韌性和執(zhí)著,不急不躁,找準問題癥結所在,找到切口,深深扎下去,根植于現(xiàn)實,反復實踐,不斷總結提驗,體味研究的甘苦,才可能修成正果。慢,我們才會靜得下心來,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從容不迫地深入思考,多次實驗,反復實踐,一步一步地抵達彼岸。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研究,得出的成果才能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行走“慢”一點。這是個生活快節(jié)奏的時代,多少人為了生計,行色匆匆,忘記放慢腳步和駐足片刻,錯過了許多人生體驗和美妙風景。環(huán)顧周遭不少教師,每天步履匆匆上班,急急忙忙回家,甚至在校園里也是風塵仆仆,奔走于辦公室和教室之間。盡管我們天天出現(xiàn)在校園,卻來不及回應學生那聲真誠的“老師好”,抑或給其一抹微笑;常常走過花壇旁邊,卻看不見一叢叢綠葉,搖曳著勃勃生機;清晨忘記了望一眼冉冉升起的紅日,感受生命之美好;時時目睹稚嫩學子,卻感受不到其清澈眸子里的純真與美好。
有則古老寓言告訴我們:如果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了,你就要停下來,等一等自己的靈魂?!奥笔且环N生活態(tài)度,更是一種人生境界。放慢腳步,我們會欣賞到人生沿途的美麗風景,收獲更多的無言感動和育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