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傳授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時間:2016/2/26
關鍵詞:課堂陣地;學生為本;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遵循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的能力。其實就是教學的中心要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講課界定標準,通過激發(fā)、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合作與交流完成教學任務,用學生學的效果來衡量自己教的成敗。換而言之,就是教師要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之具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傳授知識、提高課堂效率,就成了一個新的課題。筆者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學經歷,對此問題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以學生為本,把課堂“陣地”還給學生
1.把時間還給學生
教師應還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自改自練的時間。解決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作業(yè)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
2.把個性還給學生
教師應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獨特感悟、自由聯(lián)想、自由表達的個性,并引導學生注意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感悟,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把權力還給學生
教師應該還給學生質疑問難、闡明個人見解、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權利。教師要改變以往教學中“一言堂”的狀況,要勇敢地“讓位”,勇敢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勇敢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去探索,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去交流。
4.把尊嚴還給學生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批評的藝術和技巧,要還給學生自尊心。師生間應進行平等地知識交流、思想碰撞和情感磨合。
二、調整教學策略,實現(xiàn)有效教學
1.調整教學目標
準確設定任務化的教學目標,要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任務,要考慮通過哪些具體內容、方法和活動來實現(xiàn),課堂上的所有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開展。
2.調整教學內容
要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和編排體系,重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實現(xiàn)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材的功能。
3.調整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
要通過變換學生思維角度,改變知識呈現(xiàn)方式,創(chuàng)設各種能激發(fā)探究熱情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煥發(fā)課堂教學的勃勃生機。
4.調整評價機制
要通過制訂正確的評價,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教師通過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調整,獲得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三、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課堂調控不當
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并暢所欲言,但是有時教師只顧自己說,忽略學生;有時又一味地讓學生暢所欲言,課堂紀律一團糟。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組織好學生的學習過程。
2.目標導向性不強
在真實、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經常發(fā)現(xiàn)課堂氣氛熱烈,教師忙得不亦樂乎,而學生所討論的問題本身大多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無關,無效問題、假問題充斥課堂,這樣既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3.面向全體不夠
課堂上,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fā)揮好的恰恰就是基礎較好的學生,他們往往能提出比較新奇的見解和主張,然而教師卻誤以為引導得法,因此中等生和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則失去了鍛煉的機會。
4.學法指導不利
有時教師只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卻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實際上仍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離開了教師,還是不會學習。
總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但是,也離不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和培養(yǎng)。把課堂還給學生是素質教育形式下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趨勢和原則。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教師如果用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課堂上精心組織,讓學生大膽開口,積極參與,勇于表現(xiàn),認真思考,英語課堂教學就會更充實、更精彩、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