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主要應具備三種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和科學評價學生的能力。這三種能力都會集中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今天,我們教師應該怎樣上課?應該怎樣使教師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發(fā)揮出來?應該怎樣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下面,我從教學管理的角度,談談我的認識,供教育管理者評價教師課堂教學工作時參考。
一、課堂教學要有“三聲”
課堂是教師工作、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怎樣構建高效課堂,怎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一名教師所追求的基本目標。有一次,我問一位很優(yōu)秀的教師:“你上課成功的最大秘訣是什么?”那位教師告訴我:“課堂教學中,當我的心與學生的心融在了一起,教學肯定成功!”這位教師的話對我們很有啟發(fā),課堂教學的效率,實際上就表現(xiàn)在教師“用心”教和學生“用心”學上。師生之心相融,才能實實在在地獲得教學的成功。
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做到師生心心相融呢?我提倡,課堂教學要有“三聲”:
1、課堂教學中要有“笑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嚴肅有余,活潑不夠。課堂“火藥”味太濃。課堂上教師老繃著臉,想用嚴厲來鎮(zhèn)住學生。有時課堂上會出現(xiàn)斥責聲、挖苦聲,甚至出現(xiàn)哭聲(不是感動)??上攵@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會停滯或低效。課堂教學中要有“笑聲”,我們要懂得,師生之笑能舒緩緊張情緒,激發(fā)師生教學的積極心態(tài),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要樹立歡樂課堂的觀念,使課堂有教學內容引發(fā)的笑聲;有教學情境設置引發(fā)的笑聲;有教師幽默語言引發(fā)的笑聲;有學生機敏語言動作引發(fā)的笑聲……有笑聲的課堂,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生學習參與度更大。我認為,每一節(jié)課,教師至少要讓學生笑一次。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快樂中學習,學習更主動,接受知識更快。有笑聲的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會更高。
2、課堂教學中要有“贊美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習慣于做“糾錯”的工作(這也是必要的),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批評聲”、“嘆息聲”,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無聲”。其實,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如果沒有錯,那就不需要教學了。教學中,我們要改變那種一味批評糾錯的方式,用激勵贊揚之聲來促使師生進入教學的積極興奮狀態(tài)。課堂教學中要有“贊美聲”,教學中要有師生對教學內容的贊美;要有教師對學生學習進步和取得成績的贊美;要有學生對教師精湛教學技藝的贊美;要有學生對學生學習創(chuàng)新的贊美……這些“贊美”,催發(fā)師生學習進取精神,激活師生沉淀的潛力,提高師生的美感品位。這樣教學,使教學的內涵更加豐富,師生教學互動更為融洽,必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
我們有些教師上課,比較注重教學任務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學沒有特點,少有亮點。有的教師只強調學生的機械記憶(對某些知識是必需的),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上的“枯燥感”,學習缺乏激情。課堂教學中要有“驚訝聲”,我們要明白,每一教學內容必有令學生“驚訝之處”。這要看教師是否能夠挖掘教學內容并巧妙設置情景。教師本身也能呈現(xiàn)“驚訝之舉”,這要看教師是否具有較高的素質并拿出教學絕活?!昂闷妗笔呛⒆觽兊奶煨?,課堂教學要激發(fā)學生的驚奇感,要引發(fā)學生的驚訝聲。這樣的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學習自覺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有驚訝聲的課堂,教學質量一定很高。
課堂教學中的“三聲”,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教師與學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這時的教學定能迸發(fā)出成功的火花!
二、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六個度”
隨著我們對課堂教學認識的提高,教師們正在改變過去那種“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的做法,正在創(chuàng)造“適合于兒童”的教育。教學怎樣面對全體學生,怎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全面提高,已成為教育管理者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有教師對我說:“現(xiàn)在的課越來越難教、越來越不會教了!”這是一種教學觀念還未更新的現(xiàn)象。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更新自我,用現(xiàn)代教學理念來構建高效課堂。
一節(jié)課上得好不好,課堂教學質量高不高,用什么來衡量呢?我提出,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六個“度”。
1、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學生主體的參與度
教師上課面向全體學生,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以全體學生為本,這首先體現(xiàn)在學生主體的參與度上。第一,要看學生參與學習的廣度。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用符合學生特點的、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全體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而不是只領著少數(shù)幾個“優(yōu)”生圍著教師的教學“轉”。課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學生有多不多,要看有沒有被遺忘的“角落”,有沒有“差生”發(fā)言和參與教學活動。第二,要看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學中,要看學生能不能向教師提問題,同學之間能不能爭論問題。如果一節(jié)課上下來,學生都“懂”了(經(jīng)常有教師在下課前一分鐘問學生:“同學們都懂了沒有?”學生齊答:“懂了”),這要么呈現(xiàn)出的是教學的假象,要么就是教學沒有深度。
2、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學生心理的調適度
教師上課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教學中,有時會出現(xiàn)“教師精心準備的課,教下來效果不好”的現(xiàn)象。有的教師常找的原因是“學生不配合”。其實,任何一次教學的不成功,原因都應在教師自身上找。教師備課,要“備學生”,要備知識技能以外的東西。其中,怎樣對學生課堂學習進行心理調適,是教師重點備課的內容之一。課堂上,教師是否激發(fā)學生飽滿的情緒;是否引領學生形成積極緊張的心境;是否幫助學生消除心理的干擾因素等,是教師教學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當一名學生回答問題錯誤,如教師一句“就你笨!”那么這名學生這節(jié)課的學習便會就此停滯。相反,如果教師引導激勵恰當,學生心境會出現(xiàn)積極興奮狀態(tài),這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效性都會增強。
3、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學生思維的有效度
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要調動學生的思維,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得訓練,從而產生思維共鳴。因此,教師要根據(jù)一定的學習目標,精心設計問題,適時提出問題,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中,教師要少提“是什么”的問題(許多事物一見便知,用不著去探討它的概念);要多提“為什么”的問題,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要精提“做什么”的問題,通過學生學習實踐活動,引領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智能的積淀和學習方法的運用。這樣的思維才有效度。
4、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學生情感的內化度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三維目標之一,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不能忽視學生情感的培植和內化。專家研究證明:學習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教學中,學生熱愛學習,對學習知識的迷戀,被教學內容所感動,為探索真知而追求……這是學生情感內化的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啟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時機地促進學生情感的迸發(fā)和內化。沒有情感推動認知的教學、不是真情實感的教學、不能引起師生心靈共鳴的教學,是不成功的教學。
5、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學生語言的鮮活度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課堂教學的智能信息的傳遞,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鮮活度,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課堂上,有的教師只注意學生答問的對、錯,而不太注意學生答問語言的流暢性和表達方式的鮮活性。這樣的教學,是 “應試”的教學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答問知識的正確性,而且要評價學生語言表達邏輯性、規(guī)范性、流暢性,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語言,倡導學生發(fā)言、說話:大聲、大方,敢說、敢問、敢爭。中小學正是學生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課堂教學千萬不能忽視學生語言訓練這一重要內容。
6、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學生能力的形成度
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學生形成學習能力,學生能力形成的程度是教學檢測的終結指標。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教師長期科學施教、求實訓練、充分落實上述五個“度”的結果。教學中,教師能夠緊扣知識點,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看準疑點、突出特點、展示亮點,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訓練有機地轉換成學生能持續(xù)學習的能力。要努力消除學生只能“紙上談兵”、“高分低能”、成為“考試機器”的現(xiàn)象。我們不排除學生考試能力的培養(yǎng),如學生考試心理素質、記憶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抓住要點言簡意賅表達的能力、書寫規(guī)范卷面整潔的習慣等,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與學生終生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終生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育的根本目標。
課堂教學的“六度”應成為教育管理者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基本標準。
三、課堂教學要做到“三實”
課堂教學是落實教育內容、落實教育思想、落實教育目標的主陣地。既要“落實”,就不能做“虛功”。我常對校長和教師們說:“教育千萬不能搞形象工程,貽誤學生,幾乎無法挽救。”課堂教學更是實實在在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做實。一次,我問一位獲競賽課一等獎的教師:“你平時都能像這樣上課嗎?”這位教師回答說:“平時教學很難做到這樣?!边@位教師得回答是真實的。今天,課堂教學要堅持改革的方向,要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但是,課堂教學的“實”不能丟。
怎樣使課堂教學有實效,怎樣的課堂教學能使廣大教師都能實施呢?我強調,課堂教學要做到“三實”:
1、課堂教學要做到真實
課堂教學是育人的重要過程,由教育本質所決定,教學必須遵循真實性原則。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信息源(教材、教輔、音像、補充案例等)的真實,教學過程的真實,檢測考評的真實。教師要真實地了解班情、學情,教師備課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備自己,使教學符合教學規(guī)律,符合學生學習實際,這樣才能真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有些課堂教學,特別是公開課、展示課、競賽課,只是為了使教學“好看”,上課成為了一種“表演”,這就失去了教學的真正意義,容易產生對教師的誤導。我聽過一些特別“精彩”,特別“順利”的課,課后,一些教師就提出質疑,這個班的學生怎么這么聰明?”。教育要強化真實,只有真實,才有真知。教師要用自己的真知灼見,去啟迪學生的真情實感。這樣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2、課堂教學要做到樸實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和基本形式,是廣大教師和學生必須長期堅持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的樸實,更能體現(xiàn)教學的規(guī)律和教學的真實;更能被廣大師生所接受;更能體現(xiàn)教學的實效。我不提倡上“豪華”課?!昂廊A”課多半只能“看”,不能“用”。特別是在公開課、競賽課上。一是多種現(xiàn)代化手段都用上,如錄像、錄音、課件演示、圖片道具、師生表演等等,課堂教學使人眼花瞭亂(當然,必要的、能夠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現(xiàn)代技術手段,要恰到好處地用),這樣的教學反而給人“嘩”而不實的感覺。另外,這樣的教學成本過高,不利于推廣,學校教師也只能是個別課點綴一下。二是在展示課、競賽課中,教師往往將一課書(一節(jié)內容)的最精彩部分都集中在40分鐘里拿出來,這樣的課平時常規(guī)教學不能復制,同樣給人不實的感覺。難怪許多教師在觀摩學習課后感嘆,“課上得很精彩,但我們上不起,學不了?!?因此,我認為,課堂教學以實效為根本,還是樸實為好。我們要倡導課堂教學現(xiàn)代化手段的運用,但不要“畫蛇添足”;我們要倡導課堂教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但不要“買櫝還珠”。
3、課堂教學要做到扎實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掌握學習方法,激發(fā)思維活力,提高認知感悟水平,形成再學習的能力。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教學,來不得半點虛、空。課堂教學強調全部教學內容,所有教學過程,面向全體學生的“落實”,因此,教學既要以“扎實”為出發(fā)點,又要以“扎實”為收獲點。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課講得很好,“有看頭”,“有聽頭”,但學生最后學習成績不好(當然這里面還有應試的原因);有的教師上公開課、競賽課“花樣”很多,但落實知識、技能、方法不夠,課上完后,教師還要給學生重講一次。這種做法,有違教學規(guī)律,容易貽誤學生。我們要堅持課堂教學的“扎實”,這種扎實不是死記硬背,不是照搬照抄,不是單純的復制知識。這種“扎實”應該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精神,要有知識技能學習的扎實,要有過程方法訓練的扎實,更要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育的扎實。扎實課堂教學,能使學生不斷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扎實課堂,必能真正獲得教學的實效。
教育管理者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倡立“三實”導向,注重課堂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