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發(fā)展,學校管理也在不斷改革。但是,我們也不難發(fā)現在學校管理中存在不分主次,不問先后,不拈輕重的錯位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一、重人文管理,輕機制建設
一些學校的管理者頗為勤政,平日非常忙碌,教學、后勤一把抓,大事、小事都要管,給人一種真抓實干的感覺,但結果往往勞而無功,工作績效并不理想。為什么沒有好的效益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只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者要抓的不是具體事務,學校工作千頭萬緒,一個人能抓過來嗎?什么都要抓,什么都不放,往往會挫傷中層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導致他們產生依賴直至撒手不管。
要讓管理出效益,首先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管理機制,形成比較完備的管理體系。管理機制是比管理過程更前位、更上位的要素,不能錯位。領導者不要害怕權力分散了、擔心權力丟了,要相信下屬,讓每一個層次的管理者都能主動積極地做好本職工作,站好自己的崗。實行層層負責制,產生聯(lián)動,這樣才能形成合力,提高管理效益。其次,要建設好比較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機制。現在有很多領導者曲意理解“以人為本”,實施人治,不要法治,不講原則,給管理帶來阻力,給學校發(fā)展帶來羈絆。不是不要人文管理,但制度管理更為理性,合理的制度對每一個人來說是一種無聲的約束與鞭策,兩者應有機結合。要有一套保障學校工作秩序正常的行為規(guī)范。要有能引導全體教師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努力提高工作績效的激勵措施。特別是要把每個人的日常工作行為與績效與聘用、職評、評優(yōu)、獎勵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提高教師工作的自覺性、調動積極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
二、重專業(yè)發(fā)展,輕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密切相關,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業(yè)務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不少學校的管理者往往只重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教師的培養(yǎng)上了,常常派教師到外地聽課、學習、培訓,有時還不惜代價替他們牽線搭橋找?guī)煾怠O喾?,對因教師培訓學習出現的教學秩序不穩(wěn)定、教學質量滑坡卻視而不見。對于一所學校來說,首先是需要高質量還是需要幾個裝點門面的骨干教師?學校工作的重點是穩(wěn)定、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教師的根本目的也為了教學質量,不能喧賓奪主。幾個骨干教師不可能去教全校所有的學生,況且他們的教學質量不一定就高,支撐學校工作的是占絕大多數的默默無聞、勤勤懇懇的普通教師。
我們不是反對教師業(yè)務培訓及骨干培養(yǎng),但教師培訓不應影響教學質量,不能等到教師培訓到位了再來抓教學質量,況且教師繼續(xù)教育是無止境的,要處理好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教學質量的關系。對教師的培訓應在抓好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實施。首先,應重視師德建設,讓全體教師都能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責任心有時比能力更重要。其次,要結合學校工作實際情況,加強校本培訓,重視全員培訓,讓培訓活動產生效益。最后,教學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個人悟性與追求,名教師、特級教師不是培訓出來的,培訓只是提供了一個平臺,只是一種促進。要創(chuàng)設有利于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環(huán)境,鼓勵教師刻苦鉆研,不斷反思與磨礪,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
三、重舉辦活動,輕常規(guī)管理
一些學校為了提高知名度,管理者常常把通過活動作秀,疏于日常工作的常規(guī)管理,把學校的發(fā)展引入歧途。為了能舉辦活動,一些學校經常是主動與上級有關部門聯(lián)絡,把諸如現場會之類的活動拉到學校來。為了辦好活動,學校總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甚至把學生的課務停下來進行準備與彩排。同時,為了裝點門面,還不失時機地把學校取得的一些成果用多種形式展示出來,也不管是否與活動主題有關系。由于常規(guī)管理不到位,活動來臨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guī)范進行強化訓練,派專人對校園的環(huán)境與衛(wèi)生進行監(jiān)控。在他們的邏輯中,仿佛成功舉辦一次有影響的活動就可以向上級和兄弟單位表明自己的工作是多么出色?;顒诱故灸艽鎸W校工作的一切嗎?造假、作秀已侵入到校園里,值得思考。
組織活動是展示先進經驗與成功實踐的平臺。一項活動的承辦者首先應是這項工作開展得比較好、做得比較成功的單位,這樣舉辦活動才底氣十足,才能真正展示真我風采。其次,舉辦活動應在常態(tài)中進行。管理者應重視日常管理,做好學校工作的每個方面。試想,如果平時常規(guī)工作到位、特色工作突出,還需要在活動到來時興師動眾嗎?最后,活動不宜頻繁,師生一旦疲于應付各種活動時,勢必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最終對學生發(fā)展產生反作用。
四、重立項結題,輕校本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無疑能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許多學校都提出了“向科研要質量”的口號。但是,許多學校領導受功利思想影響,忽視課題的內在價值,忽視課題對本校實際工作的意義,全然不顧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研究,嚴重脫離實際,偏重于立項,熱衷于結題,使研究偏離正常的航道。
學校進行教育科研應針對教育教學的現狀來確定課題,只有基于學校工作實踐中的真實問題才有意義,不能盲目追求時髦。在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值得探索、研究的課題很多,管理者應注重課題的實際價值,引導廣大教師結合實際,扎實開展一些有利于改進教育教學工作、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校本研究,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推進課程改革。
學校工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管理者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要拋卻雜念,擯棄浮躁,不追逐名利,不營造浮華。這樣,我們的管理才不會錯位,學校工作才不會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