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非正式群體是由價值觀念比較接近,社會角色、興趣、愛好類似,在情感上相互吸引、相互依賴并能產生共鳴的教師自發(fā)組成的集合體。如果對教師非正式群體管理不當,就會產生負面作用,因此學校領導者要認真研究教師非正式群體的形成原因、特征和作用,采取適當?shù)膶Σ吆痛胧?,引導他們?yōu)閷W校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一、教師非正式群體形成的原因
從需要看,教師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學校作為一個正式群體,有規(guī)定的任務、目標和規(guī)范,有時難以使教師個人的某些需要得到滿足,因而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標的教師為了滿足相同或相近的需要,就結成了非正式群體。
從工作任務看,教師的使命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但由于某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教學內容單一,工作任務單調,使部分教師產生了厭教情緒;某些學校管理不善,使一些教師備感壓抑、情緒不良,工作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為了排憂解難,為了完善自我,也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質和精神滿足等,教師們就自然地從各自的需要出發(fā),結成了非正式群體。
從價值觀念和社會角色看,教師的價值觀念也不盡相同。于是,對客觀現(xiàn)實看法相同、評價一致、行為傾向比較接近的教師,就容易結成非正式群體。同時,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教師希望與自己角色相近或相同的人交往,這樣可以消除自卑感,沒有精神負擔,言談舉止比較自由,情感體驗積極,個性也不會受到太多的束縛,這也是非正式群體形成的原因。此外,工作、學習、生活空間距離相近的教師,由于平時接觸較多,容易交流思想,加深感情,增進友誼,進而取得相互信任和理解,久而久之也會結成非正式群體。
二、教師非正式群體的特征
自發(fā)性。教師非正式群體是自發(fā)形成的。當學校領導者的管理方法不當或管理水平不高時;當學校的方針、政策、任務、目標和各項規(guī)章制度不能被教師認可時;當市場經濟的大潮波及校園,引起人心思動時;或者當某些教師受到挫折,心理不平衡時,他們往往就會到正式群體之外去尋找歸屬、認同和理解。教師之間在進行試探性接觸后,會結成許多不同的小群體,這是非正式群體的雛形。隨著交往的擴大,彼此了解的加深,他們的需要、情感、觀念等取得了某些共識,雛形的非正式群體就進入了同化階段。此后成員之間的交往進一步頻繁,互相信任和理解進一步加深,就逐漸形成了非正式群體。
凝聚力強。非正式群體中的教師是自發(fā)地結合在一起的,情感是維系群體成員關系的紐帶。他們相互依賴、信任和支持。為了達到在正式群體中難以達到的某些目標,他們會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言行,用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嚴格要求自己,以使成員間協(xié)調一致,表現(xiàn)出較高的心理相容性和較強的凝聚力。在非正式群體中,每個教師都可以借助相同的規(guī)范對自己和他人的言行給予一定的評價,這種規(guī)范是約定俗成的、無形的,對每個成員的制約作用都很強。
信息靈,溝通快。教師非正式群體的規(guī)模一般都比較小,成員相互交往頻繁,感情融洽,彼此之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溝通迅速。只要該非正式群體中有一位教師知道了學校內外發(fā)生的事情,很快就會使所有成員都知道。
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教師非正式群體的核心人物不是由上級領導正式任命或教師選舉產生的,而是在長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他們大都善于協(xié)調成員間的關系,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影響力。
排他性和不穩(wěn)定性。教師非正式群體內部成員之間交往較多,關系親密,互相幫助,但對本群體以外的教職工則比較淡漠、疏遠,甚至排斥,具有明顯的排他性。同時,教師非正式群體又有相對不穩(wěn)定性。當群體成員間發(fā)生矛盾和分歧時,一旦調解無效,就會導致群體的分化、瓦解,以致重新進行組合,產生新的非正式群體。
三、教師非正式群體的作用
1.教師非正式群體的積極作用。
一是有利于成員的健康發(fā)展。由于教師正式群體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行為規(guī)范,有明確的任務、目標和角色關系,因而成員的言行舉止往往排除了個人感情,具有中立性。而非正式群體能滿足教師的多種需要,能考慮成員的愛好、興趣和心理體驗。多數(shù)教師不希望自己孤立無援而愿與別人相處,希望得到其他教師的友誼、理解、關心、支持、幫助和尊重,以使自己在人身、職業(yè)、甚至財產等方面有安全的保障。二是有利于成員個性的發(fā)展和完善。在教師非正式群體中,每個成員都能看到其他成員的個性品質,也能真正知道他人對自己個性的評價。通過比較、分析,成員本人能及時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和他人的長處與不足,從而取長補短,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自己的個性。三是有利于成員克服困難。教師非正式群體中的成員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一些困難,盡管正式群體會給予許多幫助,有效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難以解決所有問題。何況不少教師有時不愿向正式群體公開自己的困難,或者不愿事事請求組織幫助,這時非正式群體就表現(xiàn)出了它的優(yōu)勢。
2.教師非正式群體的消極作用。
一是容易形成派別。非正式群體中的教師,由于交往頻繁,關系密切,久而久之就易拉幫結派。當教師非正式群體與正式群體發(fā)生沖突時,其成員往往從小團體的利益出發(fā),不顧他人和正式群體的利益,從而削弱正式群體的作用。同時,當一個正式群體中有兩個以上的非正式群體時,就易產生“窩里斗”的現(xiàn)象,造成正式群體的嚴重內耗。二是容易傳播小道消息。由于非正式群體成員間的信息交流快,且有主觀隨意性,受情感體驗的支配程度較大,因而非正式群體往往成為傳播小道消息的重要渠道。盡管小道消息可加強信息溝通,但也容易引起教師的思想混亂,干擾正式群體間的正常信息交流和溝通,造成不良的后果。如人際關系方面的是是非非傳聞會使領導之間、領導與群眾之間、群眾與群眾之間的關系緊張。三是容易產生個體角色沖突。某教師是正式群體的成員,也可能是一個或幾個非正式群體的成員,因而就要扮演兩個以上的角色,履行一定的角色義務,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在不少情況下會導致教師個體角色的沖突,干擾教師履行自己對正式群體應盡的義務和應承擔的責任。
四、學校領導者應對教師非正式群體的策略
1.正確引導和利用。
首先,學校領導者要充分利用教師非正式群體具有的信息靈、溝通快的特點,及時掌握教師的思想動態(tài)和他們對學校各項方針、政策、措施以及規(guī)章制度的意見和看法,做到下情上達。其次,要充分利用教師非正式群體成員凝聚力強和感情深的特點,開展互幫互助活動,形成良好的工作情緒和工作氛圍,使其成為正式群體的輔助力量。再次,充分利用教師非正式群體間的差異,分配不同的任務,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形成人人為學校做貢獻的良好風尚。
2.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
一般說來,非正式群體的核心人物在成員中影響較大,有一定的號召力,他們的想法和要求能體現(xiàn)群體成員的利益,其行為也能直接影響該群體中的每位成員。因此,只要學校領導者能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學校的許多工作就能比較順利地開展。對那些品德高尚、業(yè)務能力強、有組織管理能力的核心人物,學校領導者要大膽地使用,把他們提拔到基層領導崗位上,使其既是非正式群體的首領,又是正式群體的骨干,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從而促進學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對那些不適合做管理工作但又有一定特長的核心人物,學校領導者應肯定他們的長處,為他們發(fā)揮特長提供條件,同時還要理解和尊重他們,及時掌握其思想動態(tài),讓其了解學校的有關情況,爭取他們與正式群體合作,以減少內耗;對那些起消極作用的非正式群體的核心人物,學校領導者應嚴格要求,加強教育。
3.提高學校領導者自身的影響力。
學校領導者要努力加強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不斷吸收新知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績效。要增強自己的非權力性影響力,并把它和權力性影響力結合起來,以對廣大教師發(fā)生作用,把非正式群體成員吸引到自己身邊,把他們的一些活動納入到學校工作的正常運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