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管理的普遍原則 維持課堂紀律對于很多教師來說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尤其是現今的孩子對教師權威的態(tài)度已經發(fā)生了變化,一方面他們的自信心增強了,另一方面,他們對教師缺乏必要的尊重,這給教師維持課堂秩序增添了新的難度。 不過,運用有效的紀律管理策略,不僅可以防止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小麻煩逐漸惡化成大的紀律問題,還可以成功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1.要有一個好的開始。 在教師接手一個班的開始一段時間,學生為了給教師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通常會表現得比較規(guī)矩,這是師生之間的蜜月期。但好景不會太長,很快就會進入學生的“試探期”,學生想探明教師的底細,即教師對他們的容忍度。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及時給全班學生定下基本的課堂規(guī)矩。
2.掌握學校政策。 在教師第一次接觸學生之前,應該熟悉學校有關學生行為規(guī)則和紀律處理程序的規(guī)定。教師應該明確地知道,在紀律問題上,學校對教師和學生各有什么要求。
3.建章立制。 盡早為學生制定一套指導他們課堂行為的規(guī)則。和學生討論這些規(guī)則背后的道理,確保他們對之有真正的理解,認識到每條規(guī)則的必要性。每條規(guī)則不能長,通常涉及到集中注意力、尊重他人、保持安靜、帶齊學習用具、完成家庭作業(yè)等。
4.為教學作好充分準備。 前兩周一定要為教學作好充分準備。一開始就要讓學生感到,這位教師是很有底氣和章法的,且對他們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充滿了信心。
5.學會叫學生的名字。 盡快學會叫學生的名字,這會拉近教師跟學生的距離,同時也更有利于維持課堂秩序。比如,點名叫學生不說話,就比泛泛地叫大家安靜下來更管用。
6.說一不二。 一個說一不二的教師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有安全感和確定感的環(huán)境,同時也不妨礙他跟學生友好相處。很多教師的經驗是,先緊后松容易,先松后緊難。 其他原則還包括: ·避免朝令夕改,且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保證規(guī)則的前后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 ·讓家長成為你的同盟,經常跟家長電話溝通,用“關心”這個字眼。當你向家長傳遞你的關心時,要盡力做到客觀、具體,最好就事論事,而非上綱上線。 ·將一節(jié)課劃分成兩三個活動時段,確?;顒又g過渡流暢。 ·上課、下課不拖沓。 ·始終讓所有學生都有事可做。例如,當某個學生在作陳述時,讓其他學生準備對之進行評價。 ·對于個別學生的紀律問題,要不動聲色、單獨地進行溝通。千萬不要在整間教室里進行有關紀律的對話。 ·盡量使自己做到全面地看問題,保持自己的幽默感。 ·任何時候都要以對課堂教學影響最小的方式來處理學生的紀律問題。 ·當教師需要阻止學生的不良行為時,傾向于采取“設限行為”,當設限行為不起作用,或學生的不良行為是故意且持久的,才訴諸負面后果(懲罰)。 ·需要幫助時,別忘了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