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的講授法
時間:2014/3/26
一、講授法的積極作用
講授法在教育實踐與教育學發(fā)展的歷史上都起著其他教學法無法比擬的積極作用。因為講授法簡捷高效的優(yōu)點能滿足當時社會條件下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首先,過去社會科技相對還不夠發(fā)達,沒有當今信息技術等先進的傳媒手段,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教師講授;其次,在班級授課制里,講授法能大規(guī)模地面向全體學生教學,迅速地讓更多的學生掌握人類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知識,適應快速培養(yǎng)大批量標準化與規(guī)?;瞬诺男枰?;再次,講授法也有自身的優(yōu)點,一方面,教師聞道在先,對知識的理解相對較為深刻,教師自身又有豐富的生活閱歷,通過教師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對知識進行加工后講授,能變抽象、深奧的知識為具體形象、通俗易懂。另一方面,講授教學中教師能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控制教學節(jié)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難,少走一些彎路,較快實現(xiàn)教學目的。
二、反思講授法當今受到普遍詰難的原因
首先,今天的人類社會已邁進了知識經(jīng)濟和信息社會時代,社會發(fā)展已由過去主要依靠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轉(zhuǎn)變?yōu)橹饕揽考夹g和信息。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知識與信息來源廣泛、更新速度極快,教師與課本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來源,單靠教師傳授的知識也無法滿足學生未來生活的需要,人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時代要求教育要與時俱進,要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能力、有終身學習素養(yǎng)、能引領未來的人才,相對于“講授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自然更受到人們的青睞和推崇。
其次,講授法本身存在諸多局限性,比如講授法的單向信息傳遞可能使學生缺乏主動性、產(chǎn)生惰性;在講授教學中學生可能產(chǎn)生過分依賴于教師的傾向,進而淪為死記硬背、機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常常講授過了頭,陷入“滿堂灌”、“注入式”教學的泥潭;通過口頭語言向?qū)W生傳授知識的講授法,更多的是面向全體學生,很難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難以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因此,講授法遭到前所未有的質(zhì)疑和攻擊也就不足為怪了。
三、探尋講授法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變革與應用
面對新課改背景下講授法普遍運用的現(xiàn)實,我們要對講授法予以重新思考,并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改造與變革。
1 意義學習,積極接受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接受學習并不一定是被動的,學習是有意義的還是機械的,主要看能否滿足有意義學習的心理過程和條件,他還進一步指出影響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是能否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如果教師講授法運用得當,能建立起學生新舊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使新舊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相互作用并建立新的認知結(jié)構(gòu)(即發(fā)生“同化”),講授就不會造成學生機械學習;反之,如果教師脫離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以“本”為本單方面地向?qū)W生進行知識灌輸,講授教學就可能淪為“注入式”教學。比如,進行“平行四邊形”概念教學時,如果老師只是單純告知學生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學生也只記住相應概念而并不理解它真正的涵義,那么學生的這種學習就是機械的。如果教師能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概念之前向?qū)W生介紹一些他們已熟悉的與平行四邊形相關的各種各樣的圖形(奧蘇貝爾謂之“先行組織者”)并與學生一起對他們的心目中已有的“平行四邊形”加以改造,從而確定平行四邊形的科學概念,進而理解并融會貫通,那么學生這種學習過程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心理過程,是有意義的學習。因此,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和學生并通過“講授”搭起有潛在意義的學習材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之間的橋梁,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也只有這樣的講授才有意義。
2 多樣綜合,靈活應用
教學離不開講授法,新課改也離不開講授法,“從教的角度來看,任何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講’,其他各種方法在運用時都必須與講授相結(jié)合,只有這樣,其他各種方法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價值?!蓖瑯?,講授法也只有與其他教學方法或教學原則結(jié)合起來才能彌補其容易造成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的不足。
以啟發(fā)式教學原則相輔佐。在我國古代,講授法就與啟發(fā)式相行不悖?!安粦嵅粏?,不徘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刪不復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都強調(diào)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倡導的也是啟發(fā)式教學。直至今天,從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中的易中天、于丹到教育實踐中的優(yōu)秀教師,他們的講授能得到我們的熱衷的重要原因無一不是他們的“講”能夠恰如其分地引起聽眾的思考,聽眾總是試圖在“聽”中尋求理想的答案,最終產(chǎn)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維樂趣??v觀古今,可以說是啟發(fā)性原則給“講授法”注入了勃勃生機,促進了它的生存和發(fā)展。因此,教師在使用講授法時首先要在“生疑”上下功夫,“疑”能使學生在認知上感到困惑,進而產(chǎn)生認知沖突,引起探究性反射,“學成于思,思源于疑”,在疑的引領下學生的“聽”是主動的,是邊思考、邊探究,邊發(fā)現(xiàn)的“聽”。
3 以情動情,撥動心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撥動學生情感的講授是充滿吸引力的,尤其是在語言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教師“情感”在講授中的作用。新課程重視學生的體驗,而體驗是個過程,既有認知成分,又有情感因素,因此,教師在傳遞知識的同時,要把自身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通過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語言來“催化”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體驗,與作者一起同悲同喜、同哀同樂,以達到促進學生在產(chǎn)生深刻體驗的同時,加深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的目的,使理性知識的學習與情操陶冶和諧地合二為一。反之,如果教師的講授就書論書,機械傳遞,不能打開學生的心扉,把富有情感的作品變成干癟癟的語法、語篇分析與知識傳授,講授就可能淪為“灌輸”。
4 以學定講,適時使用
雖然新課改不排斥講授法,但我們也應看到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業(yè)務素質(zhì)相對較差的教師常常不顧學生的學習心理,試圖把一切知識一次性教給學生,一廂情愿,滔滔不絕地講授,成了“注入式”教學。
教師的講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要以學定教,教師講什么、怎么講,要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講是開放的,生成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加以調(diào)整,對于學生已經(jīng)掌握或能通過自主與合作學習可以掌握的內(nèi)容少講或不講,對于與學生認知水平相距過遠的內(nèi)容以后再講。葉圣陶先生說:“‘教師所講述的只是學生想要‘領悟’而‘領悟’不到、曾經(jīng)‘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币虼耍處煹闹v授要適時,做到“該出手時才出手”,要抓住學生的疑惑點畫龍點睛,講出精華,講出情感,講得精彩。
在諸多教學法千帆競渡、百舸爭游的今天,教師們都在積極尋求有效教學法,但不論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自身的優(yōu)缺點,講授法也不例外。講授法的運用也應該與時俱進,對它進行應有的變革、賦予其新的內(nèi)涵,自然刻不容緩。那些不顧學生興趣照本宣科、面面俱到、機械重復的講授必須廢止;那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激起學生豐富情感、形成學生有意義學習的講授應當?shù)玫桨l(fā)揚?!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講授法的運用應視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結(jié)合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教師自身的特點揚長避短并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整合,靈活運用,這樣,講授法一定會在新課程改革中重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