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線教師層面談新課改的問題
時間:2014/4/16
1.追求形式?一是濫用多媒體?媒體的介入,本是件可喜的事情,但教師們現(xiàn)在上課唯多媒體主義,似乎一節(jié)課沒有使用多媒體就不是好課,由過去上課的“滿堂灌”變成了現(xiàn)在的“滿堂放”,由過去的師生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變成了現(xiàn)在簡單的人機對話,不理解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的,過濫地使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手段,嚴重忽略了學生學習心理的狀態(tài),扼殺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甚至淡化了課堂的主題,影響真問題的解決?二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盛行?不分清紅皂白一律分組討論,合作學習,探究性思考,上公開課的老師特別講究課堂教學的形式,情景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交流?游戲?智力闖關等成為教學時尚,他們將這些方式當作新課改的標簽,不管需要與否?應該不應該?合適不合適,一概用上?
2.一味獎勵?新課改提倡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作為“人”的人格尊嚴,要求廣大教師摒棄訓斥?命令?控制?束縛乃至體罰的簡單粗暴行為,代之以尊重?理解?激勵?引導等人性化的管理?據(jù)此一些教師認為,對學生的所有懲罰都是錯誤的,是不應該的?其實不然,杜威曾說:“凡是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利不懲罰”?過多的鼓勵只能讓人厭倦,正如我們吃糖一樣,天天吃糖就甜膩了?因此合理的懲罰是必要的?
3.急功近利?一是一蹴而就思想?有一些教師思想極端,希望改革一步到位,殊不知課程改革有一定的周期,加之以往形成的慣性,使得改革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預期教育效果?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校都必須克服消極影響,有計劃有步驟,科學地實施新課程,遵循新課改的客觀規(guī)律,認識到新課改是一個漸進?漫長而且艱難的過程?二是功利思想?教學來不得半點功利,在有些教師眼里,新課改成了成績工程?形象工程,于是在文字上下功夫,通過科研搞出學校特色,追求宣傳效應,有些教師參與科研完全是為了自己職稱的評定撈取資本,并沒有想到把自己培養(yǎng)成一個教育活動的研究者?
4.否定考試?不少教師認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為了一切學生的發(fā)展,因而應該取消考試,因為考試是對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扼殺?我認為考試仍是當前中小學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依據(jù)考試做出的評價,具有導向?激勵?診斷?證明乃至教學等功能?對學生所學知識的評估采取一定形式的考試不失為一種比較耐用的手段?學生對一些基礎知識學得怎樣?學習的能力如何?教育教學的效果怎樣等等,以考的方式來反饋?評價肯定是需要的,至于怎樣考,則另當別論?因此,目前我們還不能削弱考試的功用,更不具備取消考試的條件,不應該拒斥乃至取消它,而應當想方設法改進?完善它,促使其規(guī)范化?科學化?多樣化,充分發(fā)揮其積極功用,抑制其消極作用,以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5.割裂新舊?新課改的精髓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活動,在參與中思考,在思考中獨立,在獨立中創(chuàng)新?于是有些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很少,有些學校甚至規(guī)定教師在課堂中講課不得超過15分鐘,進而有些老師完全將一切放給學生,不切實際地強調自主?探究學習,任何內(nèi)容的學習都讓學生做主角,教師當陪襯,這些做法犧牲了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時間,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將本來提倡百花爭艷?張揚個性的新課改逼到了另一個死胡同,從一種僵死的模式進入到了另一個僵死的模式?第二種教師是游離于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之間?當有領導聽課時,于是就排練,按照新課改的精神來做,領導一走,又恢復平常,我行我素?第三種是巋然不動者?管它春夏與秋冬,課照以前講,試像以前考?在他們的課上絲毫感受不到新課改,上課仍然口干舌燥滿堂灌,學生仍然死記硬背團團轉?
二?原因思考
1.新課改的理論基礎不明晰和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達不到要求?新課改實踐方案中存在著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不清晰?不明確的現(xiàn)象,理論的模糊必然導致實踐的混亂?由于理念模糊不清,導致教育思想觀念的改革還沒有到位?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模糊和實踐中的困惑?迷茫,實際上反映著兩種教育思想觀念“培養(yǎng)塑造人與引導生成人”的激烈碰撞,因此在新課改實踐中,具體實施改革方案的基層教育工作者當然會陷入迷茫的境地?再加上新課改在教育思想和觀念?教育教學模式?教育體系結構?教育管理體制?課程體系和教材?評價和考試制度?教育技術手段等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一部分教師還達不到這個高度,使得許多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出現(xiàn)了偏差?如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對立起來,把新課程的教學方式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立起來,把因材施教與整體發(fā)展對立起來,追求形式,使得在實際操作中出現(xiàn)了教師指導作用弱化,“探究”“合作”學習泛化,“啟發(fā)式”教學簡單化,“活動”無效化等等?
2.改革的外部氣氛缺乏,傳統(tǒng)教育模式影響還存在?改革外部氣氛營造缺乏力度,當前社會各界對新課改的關注度和支持度還是很低,家長對課改的理解也遠遠不夠,學校在開發(fā)和利用社區(qū)資源的活動中,難以得到各類機構的支持,社會輿論尚未形成有利于課改健康發(fā)展的氛圍;而且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教師,多數(shù)習慣了多年形成的講授系統(tǒng)知識的教學方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慣思維和習慣行為,再加上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學校追求辦學最大效益的原則促使領導為扎扎實實應試推波助瀾,以至于“靠素質教育不要太近,離應試教育不要太遠”成了領導的新格言,以期在各類考試巋然不動的現(xiàn)狀下能夠迎合家長“分數(shù)要高”“考試要好”的需求,以保證學校的聲譽和生源?在這樣的氛圍中,新課改便只能作為做秀的擺設而已?
3.教師的培訓流于形式?力度不夠?新課改需要的師資培訓存在兩方面的重大問題:一是培訓的重點是關注理論和學歷的提高,教師的培訓一般都是在學新課改精神,沒有將教師培訓落到實處?有些地方教師的培訓工作雖然已經(jīng)開展,但力度不夠,而且往往是重形式輕實質,重理論輕實踐,參加培訓的教師重考勤輕實效,培訓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強;二是課改培訓復制了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教師隊伍怎樣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是擺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的一道難題?新課改明確要求教師要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但是目前從事課改培訓工作的教師還在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給教師培訓,導致教師課改教學學無榜樣,而且使教師們認為上級對新課改不夠重視和認識度不夠?
4.對考試該怎么考,考什么,考試的作用?價值認識不清?我們以往的考試一是標準單一?內(nèi)容片面,不允許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的答案?二是采取題海戰(zhàn)術,車輪戰(zhàn)法,不管年級?年齡?科目,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幌子下,三日一小測?五天一大查?兩周一預考?足月一大試,使得廣大中小學生為考試疲于奔命?形容枯槁,在題海中霧里看花?昏昏欲睡?三是一錘定音,分數(shù)至上,以考試來決定命運,導致學生視分數(shù)為生命?在考試有如此弊病的情況下,我們也應看到考試應有的價值,不能因事物固有的一面而將考試的弊端推至極致,盲目地拒斥?削弱乃至取消它?在沒有找到并確立一種比考試更具功效的學生學業(yè)評價方式之前,與其一廂情愿地拒斥?削弱它,不如相對保守地暫且堅守?完善它?
三?對策探究
1.師資培訓以觀念教育為先導,并加大培訓的力度?思想是行動的指南?任何一次重大的變革,都要以思想觀念的變革為先導?新課改的成功實施必須首先使課改的精神與理念占據(jù)廣大教育工作者頭腦?其次在師資培訓中,讓廣大教師明白課改中的具體要求,課改與傳統(tǒng)教學有哪些不同,還要幫助他們學會收集教學中的典型案例,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2.教師要大興學習之風,鉆研教材與學生?教師要利用工作?業(yè)余時間大興學習之風,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同時要鉆研教材與學生,根據(jù)知識類別,學生的特點與能力,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明白新課改不是要求我們在每堂課都要體現(xiàn)出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和素質?
3.鼓勵教師反思教學,加強科研建設?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要進行反思?分析并探索解決的新路徑,并建立起與校本研訓相應的制度,積極創(chuàng)建校本研訓的活動平臺和激勵機制,要求全體教師在鉆研教材與學生,備課?說課?講課?評課?撰寫教學反思等方面磨礪自己,并使“課”與“研”相結合,使全體教師進入新課改的角色,提高教師實施新課改的能力?
4.要理解考試的意義并處理好教學與考試的關系?對學生所學知識的評估采取一定形式的考試不失為一種比較耐用的手段?學生對一些基礎知識學得怎樣?學習的能力如何?教學的效果怎樣等,以考的方式來反饋?評價肯定是需要的,但必須要拓展考試內(nèi)容,增加考試的多樣性,更加注重對考生素質和能力的考查,積極引導教學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
總之,新課改中雖然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只要廣大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課改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參與到新課改的學習之中,那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將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