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性一级在线观看_国产国拍亚洲精品永久在线_亚洲国产空姐精品视频中文字幕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你好,歡迎來到校長網(wǎng)!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時更新122203套
網(wǎng)校11143所

每天發(fā)布有價值的校長信息!
已加入校長網(wǎng):校長3624名 學校3556所 專家814名

優(yōu)勢宣傳 海量推廣

數(shù)字校長

信息化展示平臺

新課改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師職業(yè)倦怠誘因

時間:2014/4/18
當1974年美國臨床心理學家Freudenberger最早提出“職業(yè)倦怠(burnout)”這個詞并將這個詞語定義為:“從事助人行業(yè)的工作者無法應付外界超出個人能量和資源的過度要求,而產生的生理?心智?情緒情感?行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狀態(tài)?!贝撕螅@一領域立即引起了理論界廣泛的關注。而教師作為一個關系國家社會未來的高壓力群體,它的職業(yè)倦怠更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而在我國的社會轉型時期,特別是我國實施新課改之后,價值的多元化,道德界限的模糊,使思想政治教師又陷入了新的職業(yè)倦怠之中。在新課改中,初中思想政治教師的職業(yè)倦怠緣由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一?新課改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師職業(yè)倦怠成因的獨特性——知識性的誤讀 
 
對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成因主要有三方面:1.社會根源:社會對教師的過高期望;2.組織根源:學校對教師考核的量化性;3.個人因素:個人理想的完美與現(xiàn)實的沖突。由此產生了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并表現(xiàn)為情緒的衰竭?去人性化以及個人的低成就感。 
新課改中初中思想政治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既有與其他學科教師工作倦怠相同的原因,也有其特有的原因,而這特有的原因正是本文著重想探討的。 
1.新課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根源:傳統(tǒng)的學科知識性的弱化 
傳統(tǒng)的教育觀是帶有實用主義傾向的。1884年斯賓塞提出“科學知識最有價值”后,“現(xiàn)代教育陷入了功利主義……認為惟有實用的知識和技術才有價值”,“要不是教育意味著更多的金錢,或至少一份相當體面的工作,那么費心獲得教育的人便會寥寥無幾了?!彼栽诠ぞ呃硇匀允⑿械慕裉欤诮逃?,只有能使學生在考試中得高分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只有使學生學會工具性的知識的教學才是有價值的教學,如果一門學科沒有這樣的實用價值,那么這門課程將會被忽視?拋棄。 
新課改后的初中思想政治改稱初中思想品德,顧名思義,新內容主要側重于學生的品德教育,淡化了學科理論,適當降低了理論難度,由原來的重視理論轉變?yōu)橹匾晫W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旨在從青少年開始改善目前國民素質普遍不高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但是在強調工具理性?實用價值的教育中,人們只看到工具性的考試科目,公民素質的培養(yǎng)被忽視了,認為這不是知識,至少這種知識在升學考試中沒有用處,這其實是對知識的誤讀。 
因為傳統(tǒng)觀念中的知識性的弱化,使教師覺得教學沒有了知識就等于這門課程被取消,沒有了存在的意義,思想品德教師的知識權威遭遇了極大的挑戰(zhàn),心理產生了恐慌,這種知識性的誤讀成為思想品德教師職業(yè)倦怠的主要根源。 
2.傳統(tǒng)知識性的弱化引發(fā)了思想品德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其他緣由 
(1)傳統(tǒng)學科知識性的弱化強化了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科偏見,學科地位進一步邊緣化。 
學科知識關系到一門課程的學科地位,那么在大家看來沒有了知識性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自然也就沒有了學科地位,被進一步邊緣化了。新課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學科總體上更加不受重視,被學校領導?學生認為是“副科”而備受冷落。在整個社會的觀念中,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可有可無,近幾年來各地在嘗試中考改革中,政治學科第一個實行了開卷考試,有的地方干脆取消了政治學科參與中考的資格。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政治太簡單了,誰都可以教授。在農村的很多中學中,有的學校根本沒有專業(yè)的政治教師,只是其他學科教師代為講授,或者干脆就只是課程表上的擺設——被其他學科占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學科就處于“主課中的副課”的邊緣性尷尬地位。 
學校?學生及家長對政治的偏見也從心理上影響了政治教師,許多初中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師因為自己所教的是“副課”,地位似乎弱于其他學科,在教學中缺乏學生的參與,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回應,也喪失了教學的熱情。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心理也充滿了矛盾與失落?自卑,自然談不上什么成就感了。在這種心態(tài)下工作,他們的職業(yè)倦怠感將會比其他學科教師更強烈。 
(2)學科地位的下降導致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工作的過度重復性及教學的無效果性。既然初中思想品德學科在教學中的地位已經下降,在考試中的分量減少了,那么開設的課時就會隨之減少,每個學校的政治教師也就減少了。筆者對江蘇省一些市的11所學校進行了粗略調查,每個學校大約都有60個班以上,但是政治教師都不超過10個,也就是說,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師同樣的內容至少要重復6次,這對于教師來說是極度疲憊的。 
因為人口的高峰期?高校的擴招以及義務教育的實行,每個班級的人數(shù)急劇膨脹,很多班級都是80~90甚至100多名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課堂的管理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課堂紀律對于教學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初中的學生已經脫離了小學時的溫順,還沒有高中學生那樣的自制,課堂紀律需要教師花費一定的精力,正所謂:“一收就死,一放就亂”。因此,為教育理論界大力倡導的活動教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無法開展,那么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只能是空洞的,沒有效果的。作為教師都追求一種職業(yè)榮譽感,都希望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從中感受自己工作的成就感,這樣的教學只能讓思想品德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感更強烈。 
(3)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自我實現(xiàn)及個人的成就感不能滿足,產生職業(yè)倦怠,這一點在教師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區(qū)別。 
①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個人成就感的性別差異。社會已經普遍對性別作出了不同的期待。筆者曾做了一次隨機調查,其中有80%以上的人認為女性最適合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師。教師是女性在家庭中的傳統(tǒng)角色——照顧年幼的孩子——在職業(yè)領域的延伸。女性是情感型的,她更多的應該是擔負起養(yǎng)育的職能。正是在這樣一種社會期待之中,女教師很受人們的尊重,社會地位比較高,而男教師則不然。社會學家認為:“當婦女在某一職業(yè)中占據(jù)多數(shù)時……多數(shù)男人則脫離了這種職業(yè),他們對這種職業(yè)的脫離必然降低這種職業(yè)的地位。”教師本是男性占主導地位的行業(yè),但是近幾年,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越來越高,且女性對專業(yè)的選擇多是師范?文科等,所以女教師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特別是在中小學,被認為需要情感教育的階段,女教師在量上已經占了絕對的優(yōu)勢,中小學教師則已有成為“女性行業(yè)”的趨勢,而且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新課改之后的“無知識性”,這都使人們認為男性再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是沒有發(fā)展前途的了。正是由于社會角色?性別角色?社會觀念的要求以及外界對男性教師的偏見使男性教師更容易產生職業(yè)倦怠。 
②不同年齡階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職業(yè)倦怠感程度不同。2004年中國“工作倦怠指數(shù)”調查報告顯示,剛剛參加工作的被調查者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的比例較高,達到46.62%。剛工作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渴望贏得重視,渴望自己的教學能產生預期的效果,一旦發(fā)覺在現(xiàn)實中不可行,則會對自己工作的價值?意義產生懷疑,產生厭倦,既而出現(xiàn)消極的情緒。而作為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教師來說,已經體會了工作的平淡?單調,新課改雖然改變了內容,但是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他們更能勝任教學,但是,多年的經驗也使他們的思維無法迅速更新,而且這種知識性的誤讀也致使處在事業(yè)黃金時期希望有所作為的教師產生倦怠。 
 
二?新課程中知識性的重讀 
 
綜上所述,新課改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職業(yè)倦怠產生的根源可以說就是傳統(tǒng)的學科實用知識性的弱化,這種知識性的弱化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引發(fā)并強化了教師的職業(yè)倦怠。但是,新課改后的思想品德的知識性真的弱化了嗎? 
新課改中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進行公民教育的綜合文科課程,其價值在于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對相關人文社會學科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新課程中人文教育的實施,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學生的課外活動?生活實踐展開的,這就將教學環(huán)境從課堂的狹窄范圍擴展到社會的廣闊空間,強調社會實踐?強調學生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體驗和參與。 
新課程內容的實踐性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綜合性則要求教師打破知識體系的封閉。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知識性不是弱化了,而是以另外一種性質要求更高了,要求綜合的知識。作為教師也應該正確對待新課改下的這種狀況,應該意識到,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科的忽視?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權威的下降,除了社會外界的因素外,還有教師自己內在的原因。新課改后的學科內容并不是知識性的真正弱化,相反人文性的增加則需要教師增加學識和綜合素養(yǎng),提高自己的魅力,自己為學生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