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如何實施和諧教育管理理念
時間:2014/4/19
一、和諧教育管理理念概念的界定
1.和諧教育。和諧教育就是對教育主體真善美境界的追求,是我國傳統(tǒng)教育的寶貴財富,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和諧教育。教育學家認為,無論是社會上還是學校里都有兩種因素影響著教育工作:一類是確定性因素,另一類是非確定性因素。這兩類因素的交織就使教育工作出現(xiàn)波動現(xiàn)象。教育工作是復雜多樣的又是有針對性的。無論是教育的主體還是教育的對象都是有差異的。因此要從實際出發(fā),區(qū)別對待,不要滿足于簡單的一致。和諧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在和諧環(huán)境下,采用和諧的方式使人得到和諧發(fā)展。在和諧教育中如何創(chuàng)造和諧的環(huán)境,教育管理作為一種手段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育管理的和諧是實施和諧教育的主要內容。
2.和諧教育管理理念。和諧教育管理就是在由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教育環(huán)境等要素構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通過理性、民主的決策來營造和諧學校管理氛圍,構建和諧的領導關系、教師關系、師生關系等,以實現(xiàn)學校教育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從宏觀層面上看,就需要各級教育部門用和諧教育管理理念統(tǒng)領教育全局,制定教育制度,動員人民群眾,使各級領導重視教育,增加對教育的投入,興辦教育。從微觀層面上看,不同部門的管理機構和人員有不同的功能和職責,而且管理過程的任何人和事都不是孤立的,時刻充滿著矛盾和不協(xié)調的地方,只有運用和諧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使各方面協(xié)調一致形成整體合力,才能形成教育內部的和諧。
二、和諧教育管理理念的特征
1.體現(xiàn)人性化管理。所謂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為本,一切圍繞人實行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其實管理的核心是管“人”,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如果把具有思想、情趣、個性的人當作一般的“物”,“見物不見人”,過分強調制度的嚴格,勢必造成人的創(chuàng)造欲窒息。和諧理念把對人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礎上,營造“人和”氣氛。人性化管理需要處理好教育管理中的“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作為管理的主體都有參與管理的權利;同時作為管理的客體,都要接受上級管理部門的指導與監(jiān)督。因此人性化管理要充分尊重教職工個體的合理需求,尊重他們的自主管理。在思想上,制度與情感要結合起來,在手段上,要理解和尊重并用,激勵與約束同行,嚴格與寬松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完成管理從“量化”向“能動”的轉變,才能達到管理的高境界。
2.突出柔性化管理。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的基礎上,以尊重人的人格獨立與個人尊嚴為前提,以提高人的向心力、凝聚力與歸屬感為出發(fā)點所實行的以人為中心的分權化的管理,它相對于剛性管理而言。所謂剛性管理,是指單一的與單向的,缺乏靈活與彈性的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點,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方式方法是非強制性的,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權力平等、主人翁責任感,從內心深處來激發(fā)每個人的內在潛力,使人心情舒暢,自覺行動。滲透了和諧教育思想的柔性教育管理,要求對教育客體實行以激勵為主的管理方式,運用品格、能力、情感等因素進行平等交往和溝通,讓被管理者發(fā)自內心地信賴與認可。
3.注重管理中的非理性化成分。20世紀80年代初,彼得斯分析了過去管理過分拘泥于理性主義的缺陷,指出那是一種見物不見人的管理,管理應該以人為中心,開發(fā)一種帶感情色彩的管理即非理性管理。人除去其軀體外,還有各種心理需要,這些心理需要的滿足會極大地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否則就會影響管理的整體績效。而這些心理需要同時又是屬于比較隱性的因素,不易被發(fā)現(xiàn),充滿了非理性成分。和諧的非理性化教育管理更加注重感情投資,注重人的非理性因素,諸如興趣、情感等,真正做到讓其發(fā)揮主動性。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管理者,應該注重理性與非理性的融合,深入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情況“權宜應變”地作出決策;注重個體的具體情況,不斷創(chuàng)新和諧完美的管理方式。
三、實施和諧教育管理的主要途徑
1.精心設計和諧的教育管理目標。一般認為,目標是指在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和一定時間范圍內,個人,群體或組織以預測為基礎,按一定的價值觀,對自身行為要爭取達到的最終結果所定的標準或規(guī)格,教育管理目標是教育管理主體的管理活動所要達到的效果及其評價標準。目標既可以按時間分為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也可按類別分為學校、教師、學生發(fā)展目標等。我們可從四個層次來理解和諧,促使這些目標合理銜接,相互支撐。一是學校依據教育總目的,從自身實際出發(fā)確定工作目標,并形成目標系統(tǒng);二是依據工作目標制定實施計劃的相應制度;三是在執(zhí)行中及時調整執(zhí)行情況與目標的偏差,以期沿預定目標發(fā)展;四是按照目標標準來衡量評價活動的結果,確定工作業(yè)績。學校管理目標朝哪個方向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受管理思想的支配,譬如處理學校發(fā)展與教師發(fā)展的關系時,和諧的管理觀認為學校發(fā)展與教師發(fā)展并不相悖,并且只有在教師發(fā)展的前提下才能整體推進學校發(fā)展,促進教師發(fā)展是學校長久生存的必由之路。
2.充分發(fā)揮管理者的個人影響權。一個管理者除了組織上賦予的職權外,還有一種權力叫個人影響權,它是指管理者個人影響在群眾心目中的威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品德,業(yè)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工作作風,以及下屬的關系等對一所學校的成敗起著關鍵作用,人們常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學校,這里主要是指個人影響權的發(fā)揮。影響管理者個人影響權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人格的力量、才能和學識、資歷和背景、情感、領袖魅力等等。管理者為了提升自己的個人影響權,一方面要使下屬真正愿意接受領導并激發(fā)工作熱情,就必須充分發(fā)揚民主,讓下屬充分參與學校決策管理。另一方面,領導者應注意自己的形象,要用人格的力量來影響下屬,教育管理者只有有效發(fā)揮了個人影響權,有了威信,才能得到下屬的尊重,也有利于學校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從而有助于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3.著力營造和諧的學校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就是一個學校中所有成員在共同的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彼此之間信任、理解、相容的關系,是學校內聚的粘合劑,是領導、師生和諧團結的基礎保障,因此,學校必須著力營造和諧的學校人際關系。領導要正確對待教師,尊重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教師要服從領導的正確安排,與領導形成上下一致的合力,共同促進學校的發(fā)展。其次,建立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和諧關系。教育管理者應該使教師之間轉變過強的防御意識,形成合作意識,實現(xiàn)平等溝通,突破求同思維,轉變沖突價值。再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感情投資,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以崇高的道德情操,優(yōu)良的個性品質,細微的舉止言談來影響和感染學生,使學生在一個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熏最終為建設和諧社會培養(yǎng)造就和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