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我們的學生健康快樂成長,這是一個有強大生命力的教師必須有的信念。學校要發(fā)展,教師必須具有這種強大生命力。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觀念,是教師的最基本特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覺到他在老師心目中很重要。教師的生命力來自閱讀,來自于教科研,來自于陽光心態(tài)。創(chuàng)新是教師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早晨醒來,陽光明媚,打開窗戶,微風吹過,心情舒暢。新的一天開始了,我又要見到我可愛的學生們了。想起學生,一抹微笑不經意流露在臉上,生活太美好了,我要為它奮斗!我們要生活,要發(fā)展,要快樂,要幸福。我一定要讓我們的學生健康快樂成長,這是一個有強大生命力的教師具有的信念,學校要發(fā)展,教師必須具有這種強大生命力。
一、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觀念,是教師的最基本特征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最希望的是遇到一位神醫(yī)藥到病除;當我們出行遇到交通堵塞的時候,總希望有交警從天而降,疏導交通,一路暢行;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希望有熱心人伸出援手幫助我們。我們教師最應該具備“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種觀念,成為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神醫(yī)”“交警”“熱心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肩上擔負的責任是巨大的。我們不能等同于工廠生產產品,如果教師培養(yǎng)出了不合格產品,甚至廢品,對孩子個體來說,也許毀掉的就是他一輩子的前途與命運。有很多成名人士成功之后說的一句重要的話就是“我在我的學生時代遇到了一位好老師”。
大公無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賢人,先公后私是善人,公私兼顧是常人,私字當頭是小人,假公濟私是痞人,以公肥私是壞人,徇私枉法是罪人。我們不僅自己要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觀念,而且要將這一觀念無聲無息中滲入學生的心里。這個社會只要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就能真正和諧發(fā)展,讓所有人感覺到幸福。
二、讓每一個學生都感覺到他在教師心目中很重要
按照心理學理論,每一個人都有渴望被關心、被重視的感覺,這一點對于未成年人尤其重要。這一階段的孩子會因為找不到知心朋友,不被關心和愛護而自暴自棄。我認為教師的角色不應該只是園丁,因為孩子們的成長,不僅需要剪枝、護理,更需要陽光和水分。教師對孩子們的關愛就像陽光和水分一樣,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
有一國的王子,熱愛雕塑,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麗可愛的少女,這個少女雕塑栩栩如生,王子深深地愛上了這位“少女”,每天深情地望著少女,天長日久,這個少女真成了有血有肉的人,這就是著名的“皮革馬利翁”效應。一系列的相關實驗證明,期望和贊美能產生奇跡。按照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教師只有發(fā)現這個優(yōu)點,鞭策學生,才能最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除了贊美和期望學生的成長以外,教師應該學會關心學生的生活,關心他們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真心的關愛每一個學生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素質。
三、教師的生命力來自閱讀,來自于教科研,來自于陽光心態(tài)
1.教師的生命力來自于閱讀
臺灣作家洛夫曾經說過:“寫作也許是痛苦的,而閱讀絕對是一種快樂。”我很贊同洛夫先生的這句話,以為他道出了閱讀之于生命質量的高層哲理。教師這個職業(yè)是一個從讀書到教書,又從教書到讀書,不斷循環(huán)、交替推進的過程。在讀書中教書,在教書中讀書。教師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寬度和深度的閱讀,才能妙語連珠,讓我們的課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的訓練場,更是傳遞思想、啟迪智慧、充滿人文情懷和生命活力的大課堂,才能更好地實現教書育人的終極目標。
為人師者愛讀書、多讀書,不僅是職業(yè)需要,更應成為我們教師的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狄金森說過:“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那樣——把人帶向遠方。”
讀書,最大的收獲是讓人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對生活充滿信心。讀書的時候是快樂的,因為我們能在書中找到心靈的歸宿,得到精神的滿足,“讀一本好書,就像跟高尚的人談話一樣”。
讀書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手段,是教師的生命力。
2.教師的生命力來自教育科研
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第一步是先要把書教好,讓學生喜歡你。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研究課堂教學實踐。首先,要鉆研教材。擁有智慧的教師應能夠獨立鉆研教材、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能夠平凡中見新奇,慧眼獨具,深入淺出。教材鉆得深研得透,講起課來才能簡單明了,講到點子上,一語中的,一語解惑,一語激情,這是一種水平、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其次,要研教法。智慧的教學,需要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學生、文本(教材)與生活三者生動活潑地創(chuàng)造性地聯系起來,既要研究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又要研究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還要研究學生現實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態(tài)度,并且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角度將三者統(tǒng)一起來,確立完善而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思維碰撞,相互啟迪,推動探究性學習深入持久,促成智慧之花無限釋放。第三,要研學法。教與學的相互關系決定了教師必須重視對學法的研究,同時,我們聯系當前學生學習效率低、課業(yè)負擔重的實際,教師既要不斷改進自身的教法,更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研究與指導。
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系起來。凡是有較強研究意識的教師,與其他人相比成長速度更快,職業(yè)的境界更高。今天我們面臨著信息化、世界化、市場化、教育現代化四大趨勢的挑戰(zhàn)。不僅從人才質量規(guī)格上,而且從教育內容、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組織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科研是教師提高業(yè)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師只有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才能永久地保持對學問的興趣,保持對教學的熱情,克服對教學的倦怠感,并且通過科研不斷提升自己的層次和水平。
3.教師的生命力來自于陽光心態(tài)
陽光是溫暖的,它的溫暖滋養(yǎng)著萬物;陽光是五彩的,它的色彩裝點著世界;陽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世間萬物勃發(fā)的基礎。如果教育有了陽光,就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五彩的生活,使他們在豐富的生活中尋求人生的真諦;如果教育有了陽光,就能賦予學生生命的活力,在幸福中積極進取;如果教育有了陽光,就能使學生無時無刻都包容在暖暖的關愛中,感受生命的美好。“陽光”,是一種教育形象的外在表現;“陽光”,還是一種教育理念的內在輻射;陽光教師不僅要有朝氣蓬勃的外表,還要有慧內于中的內涵。羅曼﹒羅蘭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那么,教師的陽光心態(tài)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1)自信、樂觀、堅強的心態(tài)
(2)健康、平和、寬容大度、勇于認錯的心態(tài)
(3)尊重理解、與人為善、充滿愛心、真誠交流的心態(tài)
(4)純潔、公正的心態(tài)
(5)刻苦鉆研、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總之,陽光教師應該有化尷尬為融洽,化壓力為動力,化痛苦為愉悅,化陰霾為陽光,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陽光教師,面對孩子,要有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同事,要有陽光般溫暖的態(tài)度;面對家長,要能陽光般真誠的交流;面對教育,要有陽光般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教研,要有陽光般積極的熱情;面對發(fā)展,要有陽光般不息的能量。給自己陽光,就會給學生撒播陽光,給大家?guī)黻柟狻?/p>
四、創(chuàng)新是教師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當今時代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弱,不是看資本的多少,而是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多少。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要靠創(chuàng)新教育來培養(yǎng),而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創(chuàng)新型教師。
那么,創(chuàng)新型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
1.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
作為一名創(chuàng)新型教師要能夠安貧樂教,甘于奉獻,對學生要傾注全心的愛。教師對待學生要有一顆博愛之心,對學生要以誠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動學生。必須丟掉師道尊嚴的“面具”,不能欺騙學生。教師愛心應表現在對待學生的寬容上。無數成功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寬容是一種很偉大的教育力量。
2.擁有豐富的知識結構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眼里的教師應當是一位聰明、博學、善于思考、熱愛知識的人。”“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沈元老師淵博的知識引來了陳景潤日后摘取“數學皇冠的明珠”的壯舉,這已成為人們傳頌的佳話。魏書生、錢夢龍、于永正等名師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與他們有著豐富的知識結構是分不開的。
那么,如何有效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呢?從我國目前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狀況來看,知識結構的構建還處于一種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動構建狀況。例如,為了文憑去函授,為了拿繼續(xù)教育的課時去學習。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區(qū)分“創(chuàng)新型教師”與“教書匠”的重要標尺。
3.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1)突出一個“人”字
所謂突出一個“人”字,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把學生的發(fā)展放在首位,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教學的本質是開發(fā)人的潛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這就要求教師要重新反思課堂教學的本質,拓寬教育教學的視野,要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敢說一個“不”字
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要敢于對目前阻礙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教學現狀說一個“不”字。也就是說,要用質疑的目光、否定的態(tài)度、發(fā)展的思路對教學現狀經常進行反思,并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如教材里出現的東西是否都要教?是否可以對教材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必要的增刪?再者,書本上、教參上說的是否都是“真理”?
(3)講究一個“思”字
講究一個“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某跨國公司在辭退一位員工時,老總和員工有這樣的精彩對話:“我有30年的經驗——”“不,你只有一年的經驗,只是將它重復了30次!”讀來令人深思,我由此聯想到有些教師為什么教了幾十年書,教學方法總是老一套,缺乏新意。教育教學實績平平,恐怕與他對自己現有教學方法一生不變不反思缺創(chuàng)新有關。
4.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
(1)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要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3)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4)要有較強的教學監(jiān)控能力
教學監(jiān)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確保自己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全部過程中,不斷地對教學活動進行積極和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jié)的能力。自我監(jiān)控性教學是一種動態(tài)性教學,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充滿著精湛的教學藝術,它是教學的科學性和教學的藝術性的有機整合。
讀萬卷書,行千里路,閱人無數,追隨強者的腳步,感悟生活的真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有我們教師學習的地方。為了國家,為了社會,為了家庭,為了學校,為了學生,也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讓我們做有強大生命力的教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