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一個讓人糾結的名字。學生心情難受、心灰意冷或自暴自棄,家長心急火燎或嘆息無奈,教師困擾,學校擔心,社會關注。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個體的健全個性,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學困生是目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要解決學困生的問題,只有弄清他們形成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1.農村學困生的成因。
1.1家庭生活困難。
我校學生基本都是來自附近農村,父母都是蔗民或是農民工,經(jīng)濟收入普遍較低。他們中的多數(shù)比較沉悶,性格大多內向,特別是一些單親學生,普遍存在著心理障礙。因家庭生活困難,怕同學看不起,很少參加同學間的交往。學習上欠主動,不懂的又不敢問,久而久之,學習成績跟不上了,學習態(tài)度也變差了。例如,我班張正朋同學就屬于這種類型。是個典型的父母離異單親家庭,母親長期在外打工,在生活上和學習上都沒人看管。張正朋在校表現(xiàn)特差,整天沉悶不出聲的,動不動就跟人動手打架。課堂上整天無精打采的,學習成績和課堂紀律都較差。
1.2學習目標不明。
學困生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沒有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機不強,在學習上相當消極被動,把學習當做一項困難甚至厭惡的任務。他們厭倦學習,逃避學習,不情愿上課,上課時無精打采;對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能拖則拖,能抄則抄,或干脆讓別的同學代做。因此,學習效果老提不上去,教師上課也覺得吃力。例如,現(xiàn)在初二10屆的三個班學生,班主任、課任老師為學生違紀律和不完成作業(yè)的事忙得不亦樂乎,每天都見有三五個學生被帶到辦公室來談話做事。
1.3教學設備不足。
目前,我校教學設備陳舊,師資配備不全,教師觀念落后,教學還是 “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例如,學校破損的教室,簡陋的實驗室,幾乎沒有幾樣能適合教學實際的近年能更新的教學儀器,更不用說多媒體教室了。如此簡陋的教學設備,使得老師在課堂教學上搞得筋疲力盡,管得來紀律,完不成教學目標。老師沒成就感,學生厭學,導致學困生的增多。
1.4教學方法單一。
在學困生的形成過程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評價方式單一,即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來評價學生,讓學困生屢考屢敗,他們沒有成功感,無奈甘心于落后的現(xiàn)狀。二是教學方式單一,一節(jié)課下來基本上是“講解法”,“滿堂灌”,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學生感到學習枯燥無味,毫無興趣,每一節(jié)課都成了“痛苦的勞役”,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升學或迫于父母的壓力才到學校來學習,完全是一種被迫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有些老師只知一味照本宣科,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變化。他們不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把課本知識講解清楚;有的老師不注意學習,知識陳舊,只好重復書本內容。有些老師為了提高成績,拼命布置大量的學生難以完成的課外作業(yè),更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樣必然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少學生甚至有抵觸情緒。這是學困生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1.5校園生活單調。
我校目前采用幾乎是封閉式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的好處就是防止外部干擾,保證學生人身安全。但是同時也給學校帶來不少問題,其中學生的校園生活十分單調。我校面積不大,學生活動場所有限,每天上課8節(jié),沒有課外活動時間,雖然排有體育課和課間操,但很多學生都不認真,不感興趣,應付了事。而少而少之的比賽活動,又是少數(shù)學生的事。大部分學生幾乎每天都是在宿舍-食堂-教室三點間移動,而且班主任都要求學生每天都要提前進教室進行晚自修。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生十分沉悶,緊張的情緒沒處可以發(fā)泄,說不定哪天真有學生崩潰。這樣的環(huán)境沒有學困生才怪。
1.6追求高升學率。
現(xiàn)在學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這是由于評價機制所決定的。雖然現(xiàn)在講三分一率了,講到了低分率,但中考那個指揮棒哪個校長都怕,沒有了高升學率還有什么政績?盡管學生早已不堪重負,盡管每位領導老師都意識到,都跟著政府喊著素質教育,但遺憾的是,口頭高喊素質教育,雙腳堅定地走著應試教育,近年來,連素質教育喊的力氣也沒有了,因為又忙于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而師生們都在共同的老黃牛般的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路上苦苦跋涉。其中留給學困生的教育精力有限,有時只能應付了事,只有無能為力的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