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學校組織了迎新晚會。節(jié)目還沒開始,學生已經(jīng)是非常興奮,玩起人浪了。再后來,節(jié)目開始了,聽到歡呼聲、喝彩聲、喝倒彩聲越來越大,老師們有點坐不住了。我想,此種狀況是否表示我們的學生不文明?是否反映我們的風氣不好?這樣繼續(xù)下去是否會失控?是否有安全隱患?是否要馬上制止他們?我發(fā)現(xiàn)不少老師不停地回頭張望,估計也是有著同樣的想法和擔憂。最終我還是放下了準備聯(lián)系樓層上管理老師的手機。因為我看到的更多是學生善意的喝彩,盡情開懷地歡笑! 是什么激起學生的興奮之情?是的,過節(jié)了,又有精彩節(jié)目看,大家一起開心是應該的!再想到平時學生緊張的學習,現(xiàn)又臨近期末復習,此時他們適度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理解,說不定在一定程度上還有積極作用呢!再回想起每年的校運會,不管是運動員,還是拉拉隊員,不管是有任務的,還是只是坐在看不見比賽的角落里的,都興高采烈,象過節(jié)一樣!事實上,每一次大型活動取得成功,都少不了同學們的熱情參與,氣氛熱烈!可見,學生積極的情緒起到重要的作用。
學生群體情緒的調(diào)控是一種藝術。正如前面博文所說的“興奮得在課堂上大喊一聲,便進了班主任的黑名單”的現(xiàn)象,就不應該被一棍子打死,認為是與老師作對!教育,要全面褪“黑”,我們老師就必須脫敏。摒棄狹隘的師道尊嚴,放下冠冕堂皇的教條,還有無限放大的責任,不要作錯誤的類推,甚至無效的假設。面對學生群體情緒,只要不是失控,就不用隨意加以控制,允許他們盡情地釋放。
群體效應在學生中影響非常大??嘏c不控,關鍵看局面是否有序,是否良性,是否積極,是否有益群體身心。曾幾何時,學生宿舍“防火防盜,還要防著學生尖叫”。不少全寄宿的學校,都有類似的預防學生起哄經(jīng)歷。節(jié)假日期間,放長假前一天晚上,考試結束當天晚上,要洗澡時候卻停水了又未被預先告知等等,這些時候學生容易起哄,宿舍熄燈前后更是敏感時段。有些學校把全體班主任都安排“上陣”了,似乎進入緊張的戒備狀態(tài)。如此局面,老師們疲于應付。
學生起哄,是一種典型的學生群體情緒的發(fā)泄方式。究其原因,也許是個人壓抑,也許是對某些安排不滿,也許是考試緊張過后的宣泄,也許是僅僅覺得好玩。但是這些行為一經(jīng)蔓延,就會影響風氣,影響學生作息,必須要控制。如何控?要講究藝術。群體的情緒靠堵是行不通的,而是在平時要勤于疏導,精細管理,做好“通氣”的工作。比如,要讓學生遇停水、停電等突發(fā)事情前有心理準備,有應急預案;日常教育中要培育和諧融洽的生生關系、師生關系,要營造良好的群體氛圍。遇到突發(fā)事情,管理人員要及時解釋,有效溝通,使到信息對稱,取得學生理解、信任,有效控制場面。
善于引導學生群體正確輿論,有效疏導學生群體的情緒,及時調(diào)控學生群體的良性行為,充分利用群體的積極影響,效果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