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營造優(yōu)良學習的人文環(huán)境
時間:2016/3/23
今天的學生需要有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班主任應真正對學生有顆赤誠熱愛之心,并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班主任要有和藹可親的形象,熱愛本職工作,以身作則,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響教育學生。班主任要凡事身體力行,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各方面盡量起模范帶頭作用。使學生感到班主任可親、可敬,是自己學習的榜樣。這樣,教師的“傳道授業(yè)”才能通過學生感情體驗,變成學生的需求和行動。當師生在感情產(chǎn)生共鳴形成遵師愛生的氛圍時,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我在平時與學生的接觸中,遇事盡量以商量的口氣,不用命令的口氣或責備的語氣說話。盡量在學生中間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氣氛與情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自尊心,學生犯一些錯誤應該是正常的,需要正確引導,不要大驚小怪、小題大做,更不要為此去處罰他們。平時對學生多一分關懷少一分訓斥;多一點鼓勵少一些批評。學生李小明以前常常和學生打架甚至還和英語老師打過幾次架。平時在家刁橫不講理,學生對他都怕,老師對他無奈。我接初三班主任后,對他一改平時的教育,我從建立和培養(yǎng)感情入手,親近他、關心他、了解他,努力發(fā)現(xiàn)他身上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處和優(yōu)點馬上表揚,李小明不但改掉了自身的毛病,學習成績也顯著提高。慢慢地學生對老師有了好感,老師就會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周圍,師生和諧、優(yōu)化教學。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班級組織。班集體有利于學生群體意識的形成和良好個性的發(fā)展。通過班集體活動和學生群體間的交往,學生不僅積累集體生活的經(jīng)驗,發(fā)展自己的志趣和愛好,而且學會合作、學會交往、學會做人之道,從而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個性品質的形成。班集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體是學生自己的集體,有它的組織機構,每個學生在所歸屬的班級中都能找到適合于自己的活動、工作和角色。在班級集體中,有共同的目標,明確的職責分工,有統(tǒng)一的規(guī)章制度、權利和義務。要求班級中的每一個成員學會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地制定集體活動計劃,積極地開展各項工作和活動,鍛煉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全班同學有共同的奮斗目標,班集體的目標由班長和全班同學一起討論確立,可分為短目標、長目標。目標的提出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讓班集體這列充滿希望的火車帶著學生奔向理想的境界。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除了個人主觀努力,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幫助也是重要因素。當代中學生思維活躍,接觸社會的途徑多、知識面廣,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一個學生的知識變成全體學生的知識,既能讓學生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激發(fā)全體學生相互切磋、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鼓勵、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互幫互學,除了課堂上相互切磋外,課余時間要提倡彼此為師、相互激勵、互幫互學。為了搞好學習上的合作,根據(jù)自愿結合的原則,成立課余“學習互助小組”,相互質疑問難、答疑解惑、共同探討,使班內形成濃厚學習氣氛,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優(yōu)生和后進生之間開展“一幫一”活動,發(fā)揮優(yōu)生的傳、幫、帶作用,促進后進生學習上的轉化。
不體罰與變相體罰。如有的學生上課不守紀律,或沒有按要求完成作業(yè),不能讓學生站半天,或者趕出教室。而是分別找這些學生談心,幫他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更不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和精神上的懲罰。比如,有的教師說學生“傻得像一頭豬……”這種話侮辱了學生的人格,刺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傷害了他們的情感,損傷了他們做人的尊嚴。大家想想,學生真的遇上這樣的班主任日子該多難過。所以,我們應愛護學生,維護其自尊心,盡量避免對學生造成傷害。有關對教師以及教師職業(yè)的贊美之詞確實不勝枚舉,但我們應常常進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們的行為是否與那些贊美之詞相符。實際中班主任往往喜歡好學生易,愛差學生難。班主任應該采取學生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對待學生,即嚴愛結合。首先,要善于在尊重關愛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其次,善于在嚴格要求的過程中去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友愛,努力創(chuàng)條件,使他們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