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教育公平 讓學生更有尊嚴
時間:2014/6/6
以人為對象的教育,更應該傳播對人的尊重。由此浮想著我們學校的教育工作,我們怎樣才能真真切切地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們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了嗎,教師把學生當作真正的“人”看待了嗎,我們尊重學生的權利了嗎……讓我們汗顏的是,我們做得很不到位。
1、讓民主建構新型師生關系
民主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教學民主是教育進步的標志。在當今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只有從神圣的講壇上微笑地走下來,融在學生之中,傾聽學生的心聲;只有平等參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只有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幫助學生經歷知識探索的過程;只有推動學生多方面和諧發(fā)展,才是真正體現良好的民主師生關系。為此,我認為我們廣大教師應著重致力于建立和諧的課堂,彰顯師生關系的民主。建立務實的課堂,彰顯基礎扎實的功底。建立活力的課堂,彰顯探索思維的碰撞。建立創(chuàng)造的課堂,彰顯教育智慧的挑戰(zhàn)。建立發(fā)展的課堂,彰顯快樂成功的體驗。
2、以尊重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學生是具有鮮活生命的個體,我們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個性,尊重鮮活的生命。尊重何以體現,一是因材施教,為不同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方式。教師必須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為他們量身裁衣,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適合不同學生的教育。二是情知教學,從學生感興趣、有疑惑的地方切入教學。我提倡我們大連教育應該深入研究冷冉老先生的“情?知教學”,并將其理論和實踐操作發(fā)揚光大,打造我們大連教育的整體特色和品牌。因為情知教學本身就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充分尊重。三是改革評價,多幾把尺子就能衡量出一批好學生,它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四是關注弱勢,給弱者以更多的關懷。
3、讓有差異的學生都獲得發(fā)展
學生是有差異的,但主要的差異來自于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我們俗稱學困生。教師對學困生的關注程度,可以說直接體現著教師對學生尊重的尺度。我認為,教師只有對學困生傾注滿心的愛,給與更多細心的指導,賦與更多精神的鼓勵,才可謂是公平。為此,校長要注重引導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學困生的指導上,科學研究學困生,進一步提高轉變學困生的能力,如,掌握發(fā)現學生問題的技能,診斷學生問題根源的技能,設計解決學生問題方法、途徑的技能,與學生溝通的技能,幫助學生把認知轉化為行為的能力,評價學生的進展技能等……顯然,對這些技能技巧的研究和掌握,我們顯得還很蒼白,這是作為校長思考、重視并在今后引導教師付諸行動的。
4、讓每個學生的權利都得以享受
“教育都具有控制的成分,控制是第二位的,自由才是第一位的。教育決不僅僅是一種‘約束之事’,自律才是自由”,王嘯老師擲地有聲地話語,讓我深深地思考:要想讓學生建立自律之上的自由,就必須讓學生的權力在我們創(chuàng)設的教育環(huán)境中得以充分的保障。如,自主學習的權利—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是否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習慣;自主選擇的權利—我們怎樣才能把指令性的要求、規(guī)范、制度變?yōu)閷W生自律基礎上的選擇性;發(fā)問的權利—課堂上我們能否激勵學生大膽質疑,保護他們的好奇心,敢讓他們胡思亂想,善待提問題的學生;犯錯誤的權利—沒有不犯錯誤的學生,我們能否對犯了錯的學生做到寬容、和諧、呵護;發(fā)表不同觀點的權利—教師善于引導學生議論、爭論、辯論嗎,學生的求異思維是否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研究的權利—教師是否舍得給學生提供時間、空間的保證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動手操作;藝術享受的權利—能不能精心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似藝術享受,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輕負高效。我覺得,只有我們充分尊重并賦予了孩子們的權力,我們的教育也就實現了公平。
教育公平—我們夢寐以求的教育理想。只有公平的教育,學生才活得有尊嚴。堅信在我們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探索之路上,一定會為促進教育公平增添絢麗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