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應對學生的犯錯行為
時間:2014/6/6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教師當樹立“人人皆可為堯舜”的育人思想,深入領(lǐng)會“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若不讓錯誤出生,便不會有真理降世”所蘊含的道理,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應做到更寬容、更理性。
學生犯錯誤是一面鏡子,它能反射出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道德素質(zhì)、學習習慣、生活態(tài)度,同時,也能折射出教師的思想理念、教育藝術(shù)、人格魅力、心理素質(zhì)。所以說,學生犯錯誤只是一個表面的、顯性的外在,一個展示“可開發(fā)資源”的平臺。其深層次的內(nèi)涵則是:學生有哪些習慣還要進一步培養(yǎng)?有哪些潛力還要挖掘?教師有哪些思想工作還沒到位?有哪些教育方法亟需改進?可見,學生犯錯誤的現(xiàn)象中蘊藏著可以使人格更完美、使才華更出眾、使智慧更超群的良好契機!學生犯錯誤原本就是一個造就人才、英才的“大金礦”!
既然學生犯錯誤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教育契機和巨大的教育資源,既然一個人的一生都是在“犯錯——改錯”中度過的,既然一個人成熟懂事都是在“不斷犯錯——不斷改錯”中煉就的,那么我們就可以認為:學生就是在不斷犯錯誤中成長,但它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那么,學生犯了錯誤,我們教師該怎么辦呢?我們要“用愛喚愛,以心換心”,在措施上想點子,在策略上動腦子,把如何幫助學生有效糾錯當成一門科學去研究,當成一門藝術(shù)去琢磨,那么該如何對待孩子們的這些錯誤呢?
一、不要抹殺好奇心驅(qū)動下的錯誤行為
在英國亞丹博物館中,有兩幅特別引人注目的藏畫。一幅是人體骨骼圖,一幅是人體血液循環(huán)圖。這是當年一個名叫約翰?詹姆士?麥克勞德的小學生時的作品。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他突然想親眼看看狗的內(nèi)臟是什么樣的。于是和幾個男孩偷偷地套住了一只狗,并宰殺了,把內(nèi)臟一件件地割開。這只狗不是別人家的,是校長家的,而且是校長最喜愛的狗。校長很生氣,心想,這真是無法無天了。再說,被狗咬了怎么辦?不加以懲罰絕對不行!很快校長的處罰決定出來了:罰麥克勞德畫一幅人體骨骼圖和一幅血液循環(huán)圖。麥克勞德知道自己錯了,接受了處罰,決心改正錯誤,他認真地畫好了兩幅圖,校長和老師們看后都覺得很好,對錯誤的認識也比較誠懇,殺狗的事件就這樣了結(jié)了。麥克勞德后來成了著名的解剖學家。他和醫(yī)學家班廷一起研究并發(fā)現(xiàn)了以前人們認為無藥可救的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方法。1923年他倆同時榮獲諾貝爾醫(yī)學生理學獎。
麥克勞德殺掉了校長家的狗,校長卻從他的錯誤中看到了積極因素,這是好奇心驅(qū)使下的錯誤行為。而好奇心是一種探索的動力。學生犯了錯誤給予批評、處理是應當?shù)?。在對待學生的錯誤上,我們不能過于嚴厲,更不能在批評處罰學生時,把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探索欲、好奇心一同砍殺。對學生的成長來說,是一筆損失;對教育來說,是一種失敗。
二、多給予因“宣泄”而犯錯誤的學生一點溫暖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個別學生他們不是是非不分,而是明知故犯。分析這些孩子的方方面面,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溫暖。不是父母離異,就是家庭管教過嚴,要不就是產(chǎn)生逆反心理,與家長、老師對著干,他們甚至沒有知心朋友。他們犯錯誤的目的是為了引起老師、家長的關(guān)注。作為班主任老師只是簡單地使用批評、懲罰的方式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面對他們孤獨的心理,我們應該用語言、行動溫暖他們,和他們交朋友,讓他們敞開心扉傾訴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其實他們非??释玫綔嘏?,得到周圍人的關(guān)心。我們改變不了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消除他們心理上的障礙 。經(jīng)??犊赜梦覀兊氖謸崦@些孩子的頭,并不是偉大的壯舉,但卻讓孩子感受到了老師的寬容和溫暖。在班級里,多表揚他們,多給他們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鼓勵他們和同學們交朋友。
三、對不由自主犯下錯誤的孩子要進行適當?shù)呐u、教育
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有些錯誤是無意識的、不由自主的。比如:踢一下、打一下同學,往地上隨手扔紙屑等。學生放紙飛機、煽卡片,我認為只要他們在安全的地方玩是可以的,因為在玩中學生無形中會學到很多知識,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玩,不能因為怕影響環(huán)境而抹殺了學生的天性。遏制住了亂扔紙屑隨之而來的就是爬高上低,進游戲廳、網(wǎng)吧……這種惡性循環(huán)造成不斷出現(xiàn)的錯誤,搞的班主任老師措手不及。如果我們只是用簡單的罰款、學校大會上點名批評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相反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負擔。我們應該從學生的行為習慣入手,發(fā)現(xiàn)問題要進行耐心的教育,指出錯誤造成的危害。更不能因為學生一點點錯誤就火冒三丈。有一天一個同學罵了人,一個老師這樣批評他:下次你再罵人,我就讓你在全校大會上站到前面去,將你罵人的話在全校同學的面前說一遍,看你丟不丟人。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真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知道了在什么場合罵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個、兩個老師就可以教育出來的。它需要日積月累,從一點一滴做起;它需要老師、家長、學校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對待孩子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小心呵護。荷葉上的露珠晶瑩透亮,非??蓯?,但它卻非常脆弱,稍不小心露珠就會滾落、破碎,不復存在。我們無法杜絕學生不犯錯誤,但我們可以使他們少犯錯誤。我們也無法改變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但我們可以正視孩子們的錯誤,給他們以溫暖,糾正他們扭曲的心靈。法國哲學家薩特說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每一次出現(xiàn)的錯誤都有它存在的某一個時間,某一個地點,甚至是某一個人。我們不要怕學生犯錯誤,如果錯誤沒有給人生留下遺憾,留下悔恨,更多的時候某些看起來的錯誤鑄就了生命中的光輝,難道這種錯誤不是一種美麗嗎?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孔子說。
任何改正都是進步,列寧也說。
人,也許就是這樣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