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世界各國教育制度有異,但教育無國界,尤其是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今天,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了,我們迎來了一個更加開放與資訊非常發(fā)達的時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隨著我國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教育國際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將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改革的經(jīng)驗與我國本土化的教育實踐嫁接與融合,如何做到洋為中用,為我所用,是我們需要思考與解決的課題。為此,對于中小學校長來說,教育國際視野理應成為其“必修課”。教育的國際視野究竟從哪里來呢?筆者以為至少有以下四條基本路徑。
一、從研讀著作、瀏覽期刊和網(wǎng)上“沖浪”中吸取養(yǎng)料
閱讀是拓展我們教育國際視野的主渠道之一。我國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等主編的《國際教育新理念》、陶西平先生主編的《基礎(chǔ)教育國際化叢書》、鐘啟泉教授等主編的《現(xiàn)代日本教育課程改革》、馮增俊教授主編的一套《新世紀國際基礎(chǔ)教育叢書》、范國睿教授主譯的《教育管理學———理論·研究·實踐》等都是提升我們教育國際化眼光的必備書目。
近年來,海外的華人學者在推介國外教育方面也非?;钴S,旅居美國的學者薛涌著有《美國是如何培養(yǎng)精英的》等著作,在國內(nèi)曾任中學教師后又赴美從事中學教育的王文女士著有《零距離美國課堂》,旅居日本的唐辛子女士在《羊城晚報》開辟有專門介紹日本基礎(chǔ)教育的專欄,這些海外華人學者的書籍與博文為我們提供了他們觀察國外教育的視角,值得我們?nèi)パ凶x。
瀏覽比較教育類的期刊,為我們走近國外教育打開了另一扇門?!侗容^教育研究》《外國教育研究》《外國中小學教育》《世界教育信息》《上海教育·環(huán)球時訊》《中國教育報》的“環(huán)球周刊”等報刊無疑拉近了我們了解國外教育的距離,這些報刊各具特色,大都涉及外國教育思想、理論與思潮、改革前沿動態(tài)等,開卷有益。
瀏覽國際組織和發(fā)達國家教育部官方網(wǎng)站及世界主流媒體網(wǎng)站中的教育專欄,是我們瞭望國外教育的主要窗口。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世界經(jīng)合組織(OECD)等官方網(wǎng)站時常發(fā)布一些世界教育政策走向文件、公告一些發(fā)達國家教育發(fā)展權(quán)威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報告,這些都值得我們?nèi)リP(guān)注,它們?yōu)槲覀兯伎甲陨淼慕逃ぷ魈峁┝丝少Y借鑒的參照。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的教育部官方網(wǎng)站,是我們了解這些國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信息源。
這里要特別推介部分世界主要媒體有關(guān)教育類的網(wǎng)站,它們值得我們每天花點時間上去逛逛,主要有美國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教育周刊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英國的衛(wèi)報、獨立報和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日本的朝日新聞、讀賣新聞和世界日報;澳大利亞的悉尼晨報;加拿大的環(huán)球郵報等。
二、從短期考察、短期培訓中獲得國外教育第一手資料
如今,我國每年都派出不少各級教育行政官員、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中小學骨干教師赴先進發(fā)達國家做短期考察或參加短期培訓。雖然考察與培訓時間短暫,也許只能走馬觀花式地了解到這些國家教育的皮毛,但我們還是要邊行邊思,不能只滿足于眼看耳聽,還需要及時地把觀察到的國外教育的特色以考察報告、教育隨筆等形式記錄下來,經(jīng)過整理后與同行分享。
朱永新教授因工作關(guān)系到過不少國家考察教育,在考察過程中他把所看到的點滴都做了分門別類的記載,出版了《外國教育觀察》一書。北京師范大學郭華教授帶領(lǐng)教育家書院首批兼職研究員曾對美國教育進行考察,回國后出版了《差異,差距———中國校長美國考察筆記》。
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廣州市南武中學陳祥春校長在考察中做有心人,他們在考察完美國教育后分別出版了《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和《中美基礎(chǔ)教育名校行思錄》,這兩本書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美國教育并做出了他們自己對美國教育的思考。
2010 年底唐彩斌、張穎等老師有幸參加了我國教育部組織的首期14 名中小學和高校骨干教師赴英國里丁大學教育學院接受培訓,受訓之余,他們深入英格蘭中小學進行觀察、學習、交流,收集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出版了《零距離英國教育》一書,作者基于對英國基礎(chǔ)教育細致入微的觀察,全方位地解讀了英國基礎(chǔ)教育。
1997 至1999 年,筆者有幸被教育部公派留日研修,近些年來又數(shù)次赴日本中小學考察交流,把在日學習與考察日本中小學所聞所感,編寫成了《親歷日本教育:一位留日教師的點墨走筆》一書,即將出版。此書將為那些意欲了解當下日本基礎(chǔ)教育改革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提供別樣的視角。
三、在扮演“影子校長”角色中體驗與感悟國外教育
近些年,我國一些教育行政部門為培養(yǎng)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面向未來的中小學校長“領(lǐng)軍人物”,分批選派部分骨干中小學校長至發(fā)達國家進行“跟崗”交流學習。
2008 年5 至6 月,上海市教委推出了“上海———加利福尼亞影子校長項目”,派出了以上海建平中學前校長程紅兵領(lǐng)銜的一行10 人,赴加州不同的中小學及幼兒園當“影子校長”,歷時35 天。
這十位校長、園長沉浸加州期間,眼觀美國校長高超的管理藝術(shù),目睹美國學生絢麗多彩的校園生活,飽覽令人眩暈的課程設(shè)置,加之他們與美國人同住同吃(HomeStay),這樣零距離地與美國教育接觸,加深了他們對美國教育的理解。程紅兵校長回國后發(fā)表了一系列探討美國教育的文章,展現(xiàn)了他眼中真實的美國教育圖景。一同扮演“影子校長”的上??亟袑W張群校長出版了《美國高中教育掠影》,全面呈現(xiàn)了他對美國教育的體驗與感悟。
四、在聆聽國外教師演講中與國外教育零距離
為讓我國教育工作者與美國國家年度教師面對面,近5年來,我國相關(guān)教育組織機構(gòu)或民間教育培訓機構(gòu),陸續(xù)分別邀請美國國家年度教師雷夫·艾斯奎斯、麗貝卡·米沃奇等來華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與我國中小學管理者及教師面對面,講述他們的教育理念、教師生涯、課堂改革、專業(yè)發(fā)展等,讓聆聽者享受了跨越國界的教育教學交流思想盛宴。通過聆聽他們的演講和與他們的問答互動,加之閱讀我國出版的諸如《第56 號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師中國演講錄》《與美國國家年度教師面對面》等書籍,讓教師零距離地與美國教師進行交流,加深了他們對美國基礎(chǔ)教育的了解與把握,捅開了眼觀美國教育的窗戶紙,拓寬了他們教育國際視野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