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課堂抓課改,理性借鑒謀發(fā)展
時間:2014/6/18
一、課題引領,理論支撐。學校于2001年開始實踐 “JIP”省級實驗課題,于2003年走上“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市級課題實驗道路。全校師生將兩個課題的精髓理念相融合,“主體自主”為特征的課堂教學不斷得以創(chuàng)新。學校于2006年和2008年先后參加了省級“搭建學生自主發(fā)展平臺行動研究”和縣級“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經驗應用研究”兩項課題研究,就二者的共同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理論進行深入的行動研究,采取“骨干帶動、周六研修”等方式,形成校本理論,更新理念,決戰(zhàn)課堂,深化了課題研究。
我校重新定位了“一節(jié)好課”的基本標準,即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發(fā)生轉變;重新定位了教師的角色地位,即教師是學生中 “平等的首席”,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服務者;重新定位了新的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即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方式為特征的教學模式。扎實的理論學習為教師開展課改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促進了他們對自己實際工作的有效性的反思,學校領導趁熱打鐵,專請有關領導專家就“如何聽課,如何評課,如何寫教學反思、教學案例、教育敘事等”進行講座指導,大家茅塞頓開、感悟良多。在這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下,我們通過幾輪的“聽課-同伴互助”活動的實踐,不僅教師課堂教學理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而且研訓活動的質量也大大提高。
二、課題深化,模式創(chuàng)新。2003年9月,學校成為陽泉市“校本培訓試點?!?,全體老師有幸親沐市級專家的指導;近年學校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內挖潛”的思路,將校外專家高屋建瓴的引導與校內骨干帶頭人的示范引領緊密結合起來,將專家的引領作用更加豐實,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在理性借鑒眾家之長的基礎上,學校創(chuàng)制了以“15+30”為結構特征的課堂教學“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復習檢查--問題導學--所得展示--點撥整合--基礎練習--提高拓展。學案教學、多媒體和教室四周黑板輔助教學,為“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注入了生機和活力,解放了教師,更解放了學生,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盡管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有變化、角色有創(chuàng)新,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學生自主發(fā)展、教學模式的形成、有效地整合和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各類學生充分發(fā)展等方面仍然存在著困惑。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大膽實踐省教育學會“搭建學生自主發(fā)展平臺行動研究”和“新課改下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兩項課題以及縣級“ 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經驗應用研究”科研課題。三項課題名稱不同,但理念是相同的,都要求進一步凸顯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讓課堂真正成為所有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
為了能盡快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根本轉變,我們派骨干教學領導先后去翼城五中、清徐二中、杜郎口中學等名校觀摩學習,多次聆聽省教育學會專家的理論講座;派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多次參加省級課改培訓;派全體教師參加縣級、市級課改課題培訓,人人做到持證上崗。在周六校本研修活動中,能手主持二級培訓講座,骨干扮演課改專家點評,使教師進入了“主動課改”的良好狀態(tài)。值得一提的是杜郎口中學的考察學習讓大家震撼,清徐二中的考察學習使大家緊迫,在全員的震撼和緊迫中,我校的實驗課題在老師們的思想和行動中內化。
教師從感性學習入手,用理論學習深化,以實踐學習檢驗。在實踐中,人人以“15+30”模式結構課堂,嚴格控制集中講解的時間,堅決杜絕教師獨霸課堂的現(xiàn)象,為學生自主學習騰出充分的時空。開放所有課堂,實行推門聽課,將改革模式初步引進課堂;骨干能手先走一步,將展示方式多樣化,將學科課堂教學改革與信息技術手段相整合,力爭在原學案教學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起好典型引路的作用;調整學生座位,落實“1:2:3”小組合作學習,促進生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使優(yōu)者更優(yōu)、差者進步,人人挖掘內潛,個個自信發(fā)展。學校以硬件建設促進。為教室四周裝備了黑板,要求教師將課堂練習和強化訓練讓更多的學生展示出來,成為大家共享的資源,特別要鼓勵和敦促“弱勢群體”上板展示。通過教師最大限度地使用硬件設施來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真正落實。最后,由全員參與推廣。通過每學期每組至少一次的“聽課——同伴互助”活動,教師百家爭鳴、推陳出新,課堂教學模式、方法及其效果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變化,每位教師身上都正在形成一套既適合自己學科特點又能推動各類型學生主動學習的模式雛形。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摸索之后,我們又結合本校課堂教學的實際,創(chuàng)新了課堂教學“六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復習檢查——問題導學——所得展示——點撥整合——基礎練習——提高拓展。
1. 復習檢查環(huán)節(jié)。教師組織學生對上節(jié)學習內容中的基礎知識進行檢查性復習,再現(xiàn)知識,以利于全體學生特別是中下等生鞏固。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盡可能讓中下等生“爬黑板”展示,并要堅持始終形成習慣。
2. 問題導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明確本節(jié)學習任務,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要出示基于課本知識的基本問題,引導學生進入預習狀態(tài);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在書上勾畫、圈點、批注、筆記等閱讀習慣;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瀏覽、速讀、精讀等各種閱讀方式,理解教材基本知識,將教材知識問題化,知識結構系統(tǒng)化。
3. 所得展示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展示、交流預習所得,提倡生生糾錯互補,將理解掌握情況及時反饋于老師,以便老師隨時調整教學方法,進行針對性地指導。結合我校學生實際,學生展示中要有老師的問題導引、系統(tǒng)化基礎習題導引、知識結構圖導引或展示方式的提醒性設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切忌“放羊式”、“群言堂”、無目的地討論交流,這樣會耗時低效,甚至連基本教學任務都完成不了。這一環(huán)節(jié)組織駕馭得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
4. 點撥整合環(huán)節(jié)。主要由教師基于學生展示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點撥性講解,并與學生一起整合構建起知識系統(tǒng)網絡結構圖,以利于學生整體把握知識。
5. 基礎練習環(huán)節(jié)。主要實施“主體參與”策略,對基礎知識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個性化需求選擇口答、筆試、習題訓練等各種方式,做到讓所有學生全部掌握,這是照顧中下等生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盡量讓中下等生“爬黑板”,突出小組生生互動,“兵教兵”、“兵抽兵”、“兵強兵”,爭取所有學生人人過關。
6. 提高拓展環(huán)節(jié)。主要實施“分層優(yōu)化”策略,加大練習量和難度,將競爭機制引入此環(huán)節(jié),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吃好、吃飽”,使他們對知識進一步理解、靈活運用,形成自我技能。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有不同層次的學生“爬黑板”,以利于學生競爭和教師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
學校推行“六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模式,并不是要每位教師每節(jié)課照搬,而是在吃透這種模式精髓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靈活運用,可以全流程運用、也可以側重于某幾個環(huán)節(jié)來達成課時目標。其關鍵是要“一節(jié)咬緊一節(jié)”,堅持始終運用下來,夯實自己的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今,老師們在理性借鑒各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更為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豐富和滋潤著我校的“六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模式,他們根據課時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或者使用“學案教學”,或者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或者使用教室四周的黑板,基本上能夠以“15+30”的時間分配來結構課堂,“課堂上解放了教師,課下解放了學生”成為我校課題實驗、課堂改革的突破性表現(xiàn)。隨著課堂教學模式方法的轉變,我校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每年新入學的學生有四分之一屬于擇校生??傊倚5恼n堂正在“因課改而精彩”,我校正在“因課改而發(fā)展”。
三、管理保證,成果激勵。學校實行制度管理和自主管理相結合的辦法,實行教研出勤單行考核制度,理順教研運行機制,保證教師人人參與課改、個個樂于課改,其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校實行成果激勵制度,讓教師在成功中爭取更大成功。課改以來,領導教師有近20篇課改論文、案例發(fā)表;80多篇課改論文、案例獲省級獎。各級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脫穎而出,省級3人,市級10人,縣級13人。2007年,學校被評為陽泉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yōu)秀學?!保唤衲陮W校又加入到“山西省校際聯(lián)合體”之列。
總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系統(tǒng)的工程,經過十幾年的艱苦探索,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和兄弟學校相比,模式方法還比較粗淺,愿與大家交流共享,以求賜教。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課堂為本,“著眼課堂抓課改,理性借鑒謀發(fā)展”將是我們城中人永恒的主題,“教科研行動研究是教師體驗職業(yè)幸福的源頭活水”已成為大家所認同的職業(yè)追求,我們期盼“校際聯(lián)合體”能給我校這塊沃土帶來更多的滋潤和給養(yǎng),讓更艷美的花兒在這里開放,讓更茁壯的樹苗在這里成長,讓更優(yōu)秀的人才在這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