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主任本色”與“管理之道”
時間:2014/6/19
一、班主任的淪陷:管理的缺位
班主任是難當?shù)?,這是每個班主任深有體會的事。在學校管理者眼中,與學生有關(guān)的任何事情,班主任都是應該負責任的;由于學校幾乎沒有什么事和學生無關(guān),因此班主任應該對學生任何事情負責任;與此相應,教師對學校任何事情負責任都是應該的,而學校任何事情除了意外,都是班主任的責任沒有承擔起來。這就難怪班主任從來不聞表揚味,每天只聽批評語了。在學科教師眼中,班級是班主任的,因此學生上課不認真,學生不愛學習,學生與教師頂嘴等等事情,自然是班主任管教不嚴的結(jié)果;如果說學生在學科上還有點成績,由于班主任不懂學科教學,自然與班主任是無緣的。在家長眼中,班主任是班級的父母官,孩子交到你手上,他就放心了,當然放心就意味著有什么事情就得找你。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班主任已經(jīng)淪陷為一個消防隊員,而且還是一個總是有過無功的消防隊員。
班主任是有苦衷的,這也是每個班主任深有體會的事。在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眼中,班主任總是過于保守,因為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做好,可班主任總是鞍前馬后的“照顧”;班主任總是過于傳統(tǒng),自己新穎的學習方式總是被班主任當作異類而槍斃。在后進生的眼中,班主任尤如一位暴君,天天將自己挑剔的眼光投給自己,一旦自己有點小過小錯,總是被班主任當作大事處理;在中等生的眼中,班主任更不合格,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班主任要么偏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要么縱容后進生,對自己總是不聞不問。
班主任是難當?shù)模绻斜匾脑?,還有更多的例子可以證明這個判斷,只是對問題的陳述與證明并不能解決問題。面對班主任的淪陷,我們已經(jīng)不再需要簡單的陳述,也不再需要無力的抱怨;班主任走到今天這種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必須重新思考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問題了:何為班主任?班主任何為?
二、班主任的回歸:主任本色
班級是由誰組成的?在我們慣常的思維中,班級自然是由學生組成的;也正因為這樣,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人員,班主任就成為學生管理人員??墒聦嵣希嗉売蓛刹糠秩私M成:一部分是班級學生,他們是班級中負責學習責任的群體;另一部分是班級教師,他們是班級中負責教學責任的群體。如果班級中沒有了學生,自然不成其為班級;但是,如果班級中沒有了教師,這個班級也是沒有價值的。沒有了教師,學生還到這個班級來干什么呢;沒有了教師,這個班級還叫做“班級”嗎?所以,班級中的學生與教師,是互為前提的,缺少了任何一方班級都將不復存在。是故,既然班級由班級學生與班級教師兩部分人組成,那作為班級管理者的班主任,他不但應該管理班級學生,還需要管理班級教師了。如果班主任只管班級學生,那就在放縱班級教師;如果班主任只管班級教師,那就在縱容班級學生;這樣的班級永遠都將處于多事之秋。
班主任是應該管理班級學生的,這似乎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但是,班主任應該管理學生的什么呢?此處需要明確的是,班主任是應該管理“班級學生”,而不是管理“學生個體”,更不是管理學生個體的“一切”。班主任管理“班級學生”,是指班主任要將班級中的學生個體,當作班級組織中的一員來予以管理;也就是說,班主任主要是協(xié)調(diào)班級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關(guān)系與生活關(guān)系,通過學生個體間的互相幫助與和諧共處,來提高學生個體的學習效率,來營造班級整體的學習風氣。令人沮喪的是,今天班主任并不是在管“班級學生”,而是在管“學生個體”。班主任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應付學生個體帶來的事情,比如學生個體沒有學習積極性,學生個體穿著打扮不合學校要求,學生個體行為習慣與學校要求不符等等。其實,學生個體是具有獨立性的,班主任對學生個體的管理也是有權(quán)限的,只有學生個體與班級群體有關(guān)系的部分,才是班主任權(quán)限范圍之內(nèi)的事。如果班主任跨越自己權(quán)限管理學生,雖然班主任是善意為之,但結(jié)果卻是班主任侵權(quán)之作。
班主任是應該管理班級教師的,這似乎是違背天經(jīng)地義的事。班主任怎么可以管理班級教師呢?道理很簡單,一個班級的優(yōu)秀與否,既要靠班級學生的努力與否,還要靠班級教師的努力與否;既要靠班級學生間的合作與否,更要靠班級教師間的合作與否。在班級中,如果班級學生不夠勤奮,而班級教師非常勤奮,這就使得班級形成教師管制學生的局面;如果班級學生非常勤奮,而班級教師不夠勤奮,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進程上耗費許多的時間與精力;所以班級的學習與教學效率,不但來自于學生的勤奮,還要來自于教師的勤奮。對于學生是否勤奮,自然班主任是需要管理的;那對于教師是否勤奮,班主任有權(quán)利管理嗎?如果班主任沒有管理教師是否勤奮的權(quán)利,這個班級很有可能成為單腳走的巨人。
更有必要的是,一個班級的優(yōu)秀與否,不但需要班級學生間的協(xié)作,更需要班級教師間的協(xié)作。班級學生間的協(xié)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頭戲,這在前文已有論述;班級教師間的協(xié)作,也應該成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面。對于班級的優(yōu)秀與否,不僅依靠單獨學科的優(yōu)秀,更依靠班級學科整體的優(yōu)化與提升。假設(shè)一個班上有三位同學,他們只學習數(shù)學、語文與英語三門功課,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皆以百分制來描述:同學A數(shù)學為一百分,同學B語文為一百分,同學C英語為一百分,但它們除了自己強勢學科之外,每位學科的成績均為七十分。但在另外一個班上,同樣有三位同學,他們也只是學習數(shù)學、語文與英語三門功課,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是所有同學每門功課的成績均為八十五分。假設(shè)現(xiàn)在兩個班的同學參加高考,而高考的招生分數(shù)線為二百五十分,如此一來第一個班的三位同學盡管有一百分的學科高分,但在總分上全都落榜;第二個班的三位同學盡管沒有出彩的學科高分,但卻以總分上線而上榜。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并不是去管理班級教師的學科教學,而是協(xié)調(diào)班級教師的學科教學,通過班級教師間的協(xié)作與融合,來提高班級學生整體的教學效率。
三、班主任當政:管理之道
對于班主任的班級管理之道,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lǐng),而且還樂于向別人學習新的招術(shù)。但是,如果只是為班級問題尋找應對策略,盡管我們開發(fā)出來的策略會越來越高明,但與層出不窮的班級問題相比,總會稍遜一籌。要真正解決班級問題,不但需要掌握這些具體的策略,更需要掌握策略背后管理原理。在筆者看來,我們更需要從管理原理中來推導出管理策略,而不是無窮無盡地追逐管理策略上的新潮。
班主任需要管理班級學生,其目的不是讓班級學生都聽從于班主任,而是讓班級學生共同團結(jié)起來,去完成個人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wù)或者達到個人無法達到的學習效率。對班級學習來說,只是靠學生個體的努力,既受制于學生個體有限的學習能力,又缺乏群體學習氛圍的支持。當把學生組織到同一個班級時,如果我們讓這個班級學生表現(xiàn)出“所有人是所有人的朋友”,而不是“所有人是所有人的敵人”;那么學生就可以在學習與生活上相互支持,還會因為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激勵個體的努力。
可是,今天的班級管理卻讓班級學生表現(xiàn)為“所有人是所有人的敵人”,通過班級排名讓所有學生成為其他同學的敵人;通過同學們的相互舉報讓所有學生都成為特定學生的敵人;通過對學生事件中對與錯的判定讓學生成為彼此的敵人。要讓班級學生從“所有人是所有人的敵人”轉(zhuǎn)變?yōu)椤八腥耸撬腥说呐笥选?,就有必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要讓同學間的互相幫助成為一種責任而不僅僅是一種榮譽。如果互相幫助是一種榮譽,那就意味著這件事可做可不做;如果互相幫助是一種責任,那就意味著這件事必須做。為此,可以通過小組管理或者小組學習,并通過小組群體評價的方法,來強化學生在群體中的責任意識。第二,要讓同學對自己負責任而不是對他人負責任。表面上看起來,讓學生對自己負責任,是鼓勵學生表現(xiàn)得更加的自私;可事實上對自己負責任的學生,不但會履行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還會去做有益于自己聲譽的事;對群體負責任的學生,他往往只需要履行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就可以了。第三,班主任定位為“教育”學生而不是“判定”或者“指控”學生。班主任并不是法官,所以他沒有必要為學生間的爭端做一個看似公正的判定,因為有了判定就會產(chǎn)生原告與被告,兩者就成了對立的敵人;班主任不是檢察官,所以他沒有必要將學生所有的缺點予以指控,因為有了指控班主任與學生就成了對立的敵人;班主任是教師,因此他總是從“教育”的角度來理解學生,班主任總是以學生的過錯來引導學生,總是以寬容來教育學生,而不是急于判定對與錯,也不會急于指控學生以往的過錯。
班主任還需要管理班級教師,這是因為學科教師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存在著自己的教學盲點;同時,對于班級整體成長來看,當所有學科教師協(xié)作起來時,才可以降低班級學生的“無效分”(學生考出了學科成績,但卻因總分不足而無法達到教育目的,從而令學科成績成為無效分),提高班級學生的“有效分”(學生的學科成績成為學生達到教育目的的有效成份)。班主任要讓班級教師協(xié)作起來,既需要學校改變現(xiàn)有的教師評價制度,也需要教師改變自己現(xiàn)有的班級管理之道。
第一:學校要授予班主任對班級教師進行評價的權(quán)利,當然這種評價權(quán)利僅限于班級教師的合作能力與程度,而不包括班級教師的學科教學水平與能力。這既可以通過直接的表格式評價來達成,也可以通過間接的談話式來完成。
第二:班主任要經(jīng)常召集班級教師進行班級工作研討,就班級中發(fā)生的問題以及班級中的問題學生進行分析與研究。通過問題的呈現(xiàn)與研討,既可以強化班級教師的班級管理責任與班級歸屬感,還可以吸收班級教師對班級管理所擁有的信息與智慧
第三:要將班級教師的評價標準與班級整體表現(xiàn)融合起來,讓班級教師將班級管理當作一種責任,而不僅僅是一種榮譽。在當前的情況下,班級教師如果參與班級管理,那是對班主任的一種幫忙,是他的友誼表現(xiàn);如果將班級管理當作他們的一種責任,這就會從“可以做的事”轉(zhuǎn)變?yōu)椤氨仨氉龅氖隆?,班級自然會更加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