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小課題
小課題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學方法或合理手段對細微的教育問題進行觀測、分析和了解,從而發(fā)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教育現象之間本質聯系與規(guī)律的認識活動。小課題研究是一種研究范圍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過程簡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小課題是課題研究的一種類型。
小課題研究產生于中小學,源自于一線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反思以及對教育實踐困惑的追問。小課題研究的起點,首先始于教師對“不明”情況的探究。也就是教師因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進行的研究。比如一種有普遍意義的反常傾向、學生中比較固定的落后行為、課堂中的意外、教學的無效等一時無法解釋的現象,都可以成為一項研究的起點。其次始于教師對教育現象的追問。也就是教師把對教育現象的追問作為支點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深度介入的態(tài)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當中去。這是因為:“自己的問題”自己更為熟悉,因此就最有發(fā)言權,最容易把握。而且從感情上來說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三是始于教學即研究。即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有計劃地去解決一些問題,在解讀研究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日常備課、教學過程、教育策略、相關活動的內容,與自己提出的研究問題緊密結合起。研究就是一種教學方式。小課題研究在有些地區(qū)已經由教師的個人自發(fā)行為變成群體行為、集體行為或組織行為,并實踐了好多年,深受廣大中小學教師和教科研人員的歡迎。小課題是一種新型的課題研究方式。是廣大一線教師和教科研人員對學校教科研工作總結、反思、探究的結果,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實踐智慧的結晶。盡管小課題研究還不成熟,有待規(guī)范和完善,有待組織化、制度化,但它不失為一種貼近學校、貼近教師、貼近教育教學實際的教育科研方式。
但目前人們對小課題研究的認識還比較粗淺,大家只是對小課題研究的實踐過程及其特征作了一些零星的概述,而對它的內涵和外延并沒有界定清楚。另外,人們對小課題研究的提法還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小課題的提法不確恰當,不如用“微型課題”或“個人課題”更能說明問題。還有的人認為,小課題研究的切口小,過程簡單,操作缺乏科學性,不是一種科學研究,最多是一種工作研究或經驗總結。
二、“小課題”與“規(guī)劃課題”在屬性上有什么區(qū)別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科研“課題”主要是指國家、省、市、縣(區(qū))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四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一定時期的教育科學規(guī)劃立項的課題。俗稱“規(guī)劃課題”。有人把規(guī)劃課題研究稱為“專業(yè)研究”,“正規(guī)、正式研究”。“小課題”與“規(guī)劃課題”的主要區(qū)別在:
1、“規(guī)劃課題研究”的組織過程是政府行政行為,“小課題研究”的過程是群眾性的自發(fā)行為。目前,教育行政部們已經高度關注“小課題研究”,有些地區(qū)把“小課題”已作為教育科研課題的規(guī)劃項目。但“小課題研究”還完全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組織化、制度化和專業(yè)化程度不及“規(guī)劃課題研究”。
2、“規(guī)劃課題研究”具有全局性。所謂全局性一是研究的范圍涵蓋各級各類教育。二是研究的內容涵蓋教育科學的各個學科。三是研究的問題不是局部的而是整體的,不是一般的問題,而是事關教育改革發(fā)展全局的重大問題。
“小課題研究”往往“以校為本、圍繞學科、立足課堂”解決本校、本班、本學科內具體而微的問題。關注的是一般的、局部的、細小的問題。
3、“規(guī)劃課題研究”具有戰(zhàn)略性,即所選取的問題事關長遠,影響深遠。選題較為宏觀,研究視野較為寬廣,站在全局的高度,高屋建瓴,從教育策略和行動計劃選擇的角度來研究影響教育全局的問題?!靶≌n題研究”關注的是戰(zhàn)術、策略、技術、方法層面的問題。選題微觀,研究視野在教師熟悉的工作范圍之內,站在減負增效、提高質量的角度來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4、“規(guī)劃課題研究”具有前瞻性。用發(fā)展的思想,發(fā)展的眼光,對教育發(fā)展的未來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做適度超前的預測性研究?!靶≌n題研究”也具有前瞻性,但更具有現實性,它著眼于解決眼前的具體問題。
5、“規(guī)劃課題研究”具有綜合性。研究體現多角度,多學科相互交叉融合,研究的問題不是就事論事,不是單一的,而是把它融入到教育的大環(huán)境大背景來思考、來研究?!靶≌n題研究”具有單一性,研究的問題就事論事,背景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