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高效課堂中教師的“導”與“評”
時間:2014/7/24
“導”的內涵
這里所說的“導”,既是高效課堂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更是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促使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動力,它包含了導入、導學、導思等多項內容。概括起來大體可以歸納為三方面:
第一項內容是指課題的導入,包括新課導入和新課中各知識環(huán)節(jié)間的科學過渡。這要求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導入,引導學生實現(xiàn)對新舊知識和關聯(lián)知識的有效連接,最大限度地消除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陌生感,進而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注意和學習動機,為學好新的知識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提供動力支持。
第二項內容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習目標、文本的知識內容、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整個課堂流程,適時、恰當?shù)貙W生進行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指導,使學生能迅速地進入學習情境,有效地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體驗自我、感受自我,享受學習、交流、成長帶來的快樂。
第三項內容是教師依據(jù)所教學科特點和學習目標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方法的把握,學會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完成學科教學所賦予的價值與功能。高效課堂中,“導”的基本內容雖然是教師精心設計好的,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求每個教師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把握其精髓,靈活調整,使課堂效益最大化。
“評”的內涵
高效課堂中的“評”,既是高效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必不可缺的一項內容,又是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的一種目標導向和保障新課改理念落到實處的手段。“評”按其內容可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表層)是教師依據(jù)學習目標要求,根據(jù)本課所學知識內容進行的當堂檢測活動,是教師對教學效果與學情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種反饋形式,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評價。這種評價教師一般采用三種方式來完成:一是對重點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解決;二是對難點問題,啟發(fā)學生合作解決;三是對爭議問題,激發(fā)爭論,幫助學生探究解決。
第二層面(中層)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進行有效指導、規(guī)范、評價,其中也涵蓋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小組合作精神、問題解決方式與效果的及時引導和評價。教師通過這種及時有效的指導評價,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形成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第三層面(內層)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依據(jù)學科知識特點和學習目標要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與評價。教師通過科學合理、有情有序的指導評價,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統(tǒng)一。
“評”的三個層面的關系既層層遞進又相互融合,既科學有序又彼此交叉,各層面間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變化的核心是適合學生發(fā)展,切忌把各層面簡單模式化、公式化。
“導”與“評”的關系
高效課堂中教師的“導”與“評”是保證課堂流程有序進行的兩條主線:一方面,“導”是教師外顯的課堂助推器,“評”是教師內在的課堂導航儀,二者相互交融、彼此促進;另一方面,“導”是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活動的基礎和平臺,“評”是促使學生運用正確學習方式并形成能力的引領與核心,“導”是“評”的前提與基礎,“評”是“導”的目的與提升。因而,在整個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科學地把握好二者的內在關聯(lián),才能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中心”、“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育的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