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定教”的提出,真正將課堂從“教”中心真正轉到了“學”中心,從而使“以生為本”成為了可能。它將學生從被動式的接收中解放出來,促使他們能夠主動去學。
但同時我們不得不注意,一些“以學定教”的課堂看起來熱熱鬧鬧,但實效性不足。究其原因,是在“以學定教”中,教師忽視了自身的引導作用,從而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因而,在“以學定教”中如果學生的“學”出現(xiàn)了偏差,教師也得隨時注意引導。
筆者教《凡卡》一文時,曾出現(xiàn)過“學”偏差的現(xiàn)象。
在課堂上,我引導孩子們劃出最讓自己同情凡卡的那部分課文讀讀。大多數(shù)孩子都畫出了第八自然段。原因很簡單:九歲的凡卡,居然會受到如此非人的待遇,給他們的震撼太大了?,F(xiàn)在的孩子,哪有受過這份罪的啊!
讀著讀著,有學生眼圈紅了,凡卡的經(jīng)歷,讓他們產(chǎn)生了深深的同情。小琴更是叫了起來:“這老板、老板娘太狠毒了!”我問孩子們,為什么說老板、老板娘太狠毒了?
璐璐站起來說:“一個九歲的孩子,他們舍得揪、拖、揍!這三個詞表達出打得有多重!”她關注到了動詞所表達的程度。
楚楚哽咽著說:“我們每餐都吃得飽飽的,如果肚子餓了,家里有好多的零食??煞部?,每餐都只能吃到那么點東西?!彼龔淖陨斫嵌瘸霭l(fā)去體會小凡卡的饑餓。
嘉惠也站了起來,激動地說:“如果是凡卡的爸爸媽媽,他們肯定每天都讓凡卡睡得香香的。我最喜歡睡覺,就是現(xiàn)在,每天爸爸媽媽也都早早讓我睡下。自己干事時也是輕手輕腳的,生怕驚醒了我。而老板他們竟然讓一個孩子去照顧他們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看得那么寶貝,卻將凡卡根本不當人?!彼P注的是凡卡的疲勞。
凱雨表現(xiàn)得最為氣憤,他站起來大聲地嚷嚷:“老師,凡卡收拾魚并沒有錯!”
一下子,我沒反應過來,不知道他說的是什么意思,便下意識地“嗯”了一聲。
見我不明白,他邊說邊比劃:“我們家過年時收拾魚,大一點的,媽媽和奶奶都是從尾巴那兒開始收拾起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好多孩子也紛紛說道:“對,我家收拾魚也是這樣的?!?
在這樣的一片嚷嚷聲中,邦祥卻有著不同的看法:“老師,我媽媽是從頭開始收拾起的。她一般是先將魚頭切下來,然后再去鱗、去內臟的?!?
同樣,也有幾個孩子附和著他,而更多的孩子則表示反對。
如果不進行引導,課堂就要從探討凡卡遭受折磨,轉變成魚該從哪兒開始收拾之爭了。那么,課堂就偏離了原先討論的軌跡。
于是,我問了一句:“孩子們,你們認為魚該從哪兒開始收拾,真的那么重要嗎?”
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下來。過了一會兒,一只只小手陸陸續(xù)續(xù)地舉了起來。
還是凱雨先說:“我認為不管怎么去收拾魚,只要是收拾干凈了,都是可以的。”
邦祥也站了起來,他說:“我都十三歲了,從來沒有自己收拾過魚呢。因為媽媽怕我弄傷了自己。而凡卡只有九歲。老板娘卻讓他干這么多事。”
我緩緩地說:“孩子們,真的是因為凡卡收拾魚的步驟錯了,老板娘才拿魚戳他的臉嗎?這說明的是什么?”
有孩子說:“這說明不管凡卡做得好不好、對不對,那些人想揍他,就會揍他的。”有孩子說:“那些人想揍他,是不會講任何道理的,也無需任何理由的?!?
我接著說道:“是的,正如同學們所說的那樣。課文中有好幾處這樣的例子,同學們再去找出來,并體會一下?!?
…………
一個意外,讓孩子們更深地感受到了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課文。
當時,由這個意外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放飛孩子們的思維,讓他們能更自由地去思考、去表達,讓他們在思考、表達的同時,理解課文,鍛煉思維。但同時,孩子們的注意力有時會因為話題的轉移而悄悄地發(fā)生轉移。這時,就需要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用適當?shù)姆椒ɑ蛘Z言,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回到課文中來。這樣,才能在發(fā)散他們的思維、給予他們思考的自由與權利的同時,不會影響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在“以學定教”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因為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地位,而忽略了教師應有的主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