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也是一個社會組織,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質(zhì)文化。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縮影和具體體現(xiàn),屬于校園亞文化和隱性文化(指隱含在學生意識中共有的心理傾向或情緒反應方式)的性質(zhì),在建設校園文化的同時也應該關(guān)注班級的文化建設。在抓好物質(zhì)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的前提下,更應突出班級的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是一種觀念文化,包括價值取向、思想觀念、行為規(guī)范、倫理道德、審美情趣等多種文化內(nèi)容。教育實踐中,引發(fā)筆者深深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目前的高中生,隨著個性的不斷發(fā)展和升學競爭壓力的日益加劇,在他們的班級群體里普遍存在著一種“惟我中心”、自私自利和相互妒嫉、冷漠排斥的心態(tài),缺少班集體應有的溫暖和相互“包容”的情懷,既無法為學生的愉悅學習生活構(gòu)筑起安全的心理屏障,也難以正確處理好集體情感和個性發(fā)展之間的關(guān)系。為解決這個問題,在班級建設中,我著重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突出班級的精神文化建設,效果很好。
第一,通過制定“班歌”,形成班級的主流精神導向,使學生產(chǎn)生對班級文化價值的認同和歸屬感。現(xiàn)在,學校很少有自己的“校歌”,即便制定了“校歌”,也是學校整體文化的象征。相比之下,“班歌”的精神指向更具體、更有針對性。開學初,通過公開征集,我班同學集體創(chuàng)作了“班歌”——《SunShine》,并自行譜曲,在每次大型集會(如班會、學校文化藝術(shù)節(jié)、體育節(jié)等)時演唱,伴隨那激昂歌詞的飛揚——“當我孤單失落無助徘徊的時候,總會有那四十四雙溫暖的手支撐著我一起走……我將你的心與我的心串成一個圓,就算身處黑暗間勇氣還在身邊……我們共同邁進理想的世界,體驗漫步云端的感覺……”。學生們體驗到了精神家園的溫暖,他們的愛班情結(jié)在不知不覺中孕育、發(fā)展和升騰起來,友愛互助、和諧競爭逐漸成為共同的信仰和價值追求,并逐步內(nèi)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班歌”使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變得親切而不親昵,和諧而不曖昧,奮進而不卑劣;“班歌”為學生們快速、順利地度過初、高中的“精神銜接期”搭建了一個穩(wěn)健的平臺;“班歌”是一種無聲的力量,她在時時地浸潤、感染著每位學生;“班歌”筑就了班級特有的精神氛圍和濃郁的文化底蘊……我們對學生的教育要善于適時捕捉可轉(zhuǎn)化的契機,從教育的“盲區(qū)”和“癥結(jié)”入手,充分挖掘、利用學生的“興奮點”,實施“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轉(zhuǎn)化,這樣的教育效果要較那些簡單生硬的“外灌”和“空喊”式的說教好得多。
第二,借助彰顯個性文化的契機,形成了班級獨特的“寬容”性精神氛圍。“包容”是班級精神文化的重要品質(zhì),是醫(yī)治學生間排斥、對立的良藥。為此,我利用班級學生多才多藝和思想活躍的特點,舉辦了“才藝展示”和“自由論壇”兩項活動,借以濡化學生的“寬容”品質(zhì)?!安潘囌故緳凇倍ㄆ谡钩鐾瑢W們各自的才藝成就(每人機會均等);“自由講壇”利用每周三下午一個小時的時間,讓學生們自由發(fā)揮、暢談自己不同的觀點。同學們參與的熱情非常高,現(xiàn)在這兩項活動都已成為了班級約定俗成的必修課,成為了學生們心靈溝通的驛站。在自由的融通中,學生們“寬容他人”的心態(tài)和品質(zhì)逐漸得以萌生……班級不僅是獲取知識的場所,也是學生們釋放心情的場所,一個充滿溫情、沒有拘束和戒備感的班級是學生們學習、休憩的優(yōu)良港灣。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尊重多種不同的學生文化,不要輕易地改變學生的特有文化;要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在認同班集體精神文化的基礎上努力實現(xiàn)學生個性文化的自由張揚,并使所有學生都能從中形成“接納”、“寬容”其他不同思想和人格的胸襟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