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學習階段開始了。作為學生,他在期待什么?他原先對這門課興趣不足,先前教這門課的老師非但缺乏魅力,而且不夠專業(yè),一個學期不到,就把學生學習熱情掃蕩一空;學生聽那位老師的課,幾乎“熬”了三年;考上高中,到了這所學校,他仍然沒有選擇權,如果不幸又遇上個索然無味的,又得熬三年,從此這門課就成了他的心病。這種可能性不但存在,而且機率不低。
起始課怎么上,從無定規(guī)。能不能進一步開拓學生對本學科的認識,能不能調(diào)動一下學生參與討論的興致,能不能介紹一些學長的學習心得,還有,能不能稍微說點教訓,等等,都在考慮范圍內(nèi)。起始課不能一味強調(diào)自己教學的嚴格。我發(fā)現(xiàn),相比而言,新生更崇敬的是聰明人,而未必是考高分的學生,也不是“嚴師”。經(jīng)過了一些考試和“選拔”,他可能已有這樣的經(jīng)驗:分數(shù)未必能說明一切;一個善于學習的聰明人站在講臺前,則令人興奮。
無論如何,不要在起始課上向學生提過高要求,因為還沒開始上課,你提的任何要求,他不會有感性認識;你不停地強調(diào)自己的教學如何嚴格,唯一作用無非是嚇唬他,讓他對你感到恐懼。如果你試圖用這樣的“下馬威”作為見面禮,讓他從此乖乖地跟你學,那你作為教師已經(jīng)沒落了:你只有權力而沒有魅力。第一面印象不佳,以后想要挽回,則要付極大的代價。
常有這樣的事,新生入學十多天,情緒一落千丈:數(shù)理化三門課,總會有一兩門的“檢測”考得一塌糊涂,讓他第一次領教不及格的滋味兒。有些班均分不及格,物理化學只有三四十分。學生都是經(jīng)過中考招進來的,感覺再差,也不至于如此。原來,有些學??吹綄W生熬過中考,進校興奮,就尋思警告學生不能松懈,立個名目整整學生,比如“摸底檢測”“學力測試”等等,辦法也簡單:出份難度大的試卷,不給足夠時間,要讓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不及格,非此不足以震住學生。我不止一次地看到,高一新生在第二周就神情沮喪,哭哭啼啼,十有八九是吃了數(shù)理化老師的“下馬威”、“煞威棒”。一個班,“摸底考試”,動不動均分只有三四十分,教師以為目的達到了,但這種無聊的考試,恰恰暴露了教師的素養(yǎng)低下,這種職業(yè)趣味以學生為敵人,建立在對專業(yè)教學的無知之上,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