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教學階段習題教學的目標應不同,新課的習題教學應側(cè)重于對本課所學知識目標的正確理解, 習題課中重點要講易錯、易漏、易混的題目,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解題技巧
關鍵詞:弊端、習題教學目標、交流、 發(fā)散性思維、解題技巧一、課題的由來
自從08年我校申報了《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實踐研究》這個課題后,全校老師都要反思過去的教學行為,找出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在09年高一第一學期物理期中考,大部分同學成績不理想,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習題課上老師講的滿頭大汗,各種題型都講到,考試時,即使考原題,大多數(shù)同學仍然不會做。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是出在老師的教,還是出在學生的學?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高一物理備課組經(jīng)過商議,決定來研究如何提高習題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二、習題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 、習題講解采取“以量制勝”的策略,大量講解各式各樣的題目,玩“瞎貓抓老鼠”游戲,寄希望于押中各類考題。2 、教師講解名目繁多的解題“方法”和各種類型題目的結(jié)論,學生死記這些“方法”和結(jié)論,用這些“方法”和結(jié)論來套出題目的答案
3 、忽視了習題教學目的的層次性。把新課、階段性復習、高考復習等不同層次的習題教學,都定位在“高考水平”這個層次上,新課教學的練習題“一步到位”,各個不同階段的習題教學任務實際上在循環(huán)重復,依靠多次重復達到“會”的目的。不少老師反思:高考前兩個月做的都是無用功,反映了習題教學目的無序所帶來的后果。
三、新課程下習題課堂教學的思考
1 、教學目標
l 1.1 不同教學階段習題教學的目標應不同
目的有序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只有分步側(cè)重才能達到能力的“全面”和“深化”。高一、高二的習題教學應注重審題、表達、審視答案等基本能力,對某知識有個較全面、抽象理解;不贊同用多知識點綜合解決問題。高三的習題教學在全面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應加強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訓練。
l 1.2 新課的習題教學應側(cè)重于對本課所學知識目標的正確理解新課后的練習,其目的應側(cè)重于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正確理解,以突出本課內(nèi)容為主,應避免不適當?shù)木C合,避免對高考要求的“一步到位”。這是因為:(1)正確理解是靈活運用、綜合應用、深化拓展的基礎。(2)達到高考的應試水平,需要各方面的積累,不可能立即到位, 如果把過難的物理問題“一次到位”地擺在學生的面前,這些問題不僅不可能“到位”,反而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喪失學習物理的自信心(3)“一步到位”將會妨礙新課練習目標的落實。
2 、 教學過程
l 2.1 注重交流
教學的一個中心任務是產(chǎn)生新知識,新技能以及概念性框架,師生之間的交流被看作是影響教師有效性的一個關鍵因素。良好的教學效果取決于師生之間良好的交流與溝通。交流與溝通永遠都是教學的核心。所以應大力提倡一種健康的、富有創(chuàng)建性的、既能體現(xiàn)教師權威與紀律,又能體現(xiàn)平等的師生關系。課堂上不僅要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更要重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交流中好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把自己所知道的充分表達出來,研究表明,一個知識點給別人講一遍,他的記住率是93%。好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復習、鞏固和提高,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又能輔導差生,把差生帶動起來,實踐證明,這樣的課比滿堂灌更有效。l 2.2 三講三不講
習題課中重點講易錯、易漏、易混的題目,例如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概念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shù)發(fā)生衰變,還是原子核里的核子有半數(shù)發(fā)生衰變學生容易混淆出錯,因此教師要把平時學生的作業(yè)和練習中出現(xiàn)的易錯、易漏、易混的題目整理出來,習題課中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甚至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由學生講出對本題的理解,講不完整由其他同學補充,最后由老師引導同學作總結(jié),此法比老師講效果更佳。課堂中針對易錯、易漏、易混的題目還要設計幾個變式訓練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通過變式訓練,歸納、整理出這一類題目解題的方法和思路,明確此類題目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有哪些,如何避免。習題課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能掌握的題目不講;在高一、高二時綜合性強的題目不講(放在高三講),避免“一步到位”;既花時間學生又聽不懂的難題怪題不講,目的在于保護自信心和學習興趣。l 2.3 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技巧
學生在解題時常見的態(tài)度是搜索腦海中老師講過的例題類型,看本題和那種類型的例題吻合,套用解答這種例題的公式,或者直接用這例題的結(jié)論進行解答。——其思維方式是“回憶”。而我們老師要教給學生的是根據(jù)題目的文字敘述建立模型,把它轉(zhuǎn)化為具體的物理情景,并進一步轉(zhuǎn)化為具體的物理條件或數(shù)學條件,明辨題目情景所體現(xiàn)的物理變化特征,思考物理條件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選擇恰當?shù)奈锢硪?guī)律,運用合適的數(shù)學方法解決問題。 例如太陽光垂直射到地面上時,1m2地面接收的太陽光的功率為1.4KW,其中可見光部分約占45%。假如認為可見光的波長約為0.55m,日、地間距離R=1.5×1011m,普朗克常量h=6.6×10-34J.S,估算太陽每秒輻射出的可見光光子為多少?解此類題的基本思路是:根據(jù)題意建立模型,從能的轉(zhuǎn)化與守恒的角度思考和求解問題??梢越⑦@樣一個模型:設想一個以太陽為球心,以日、地距離為半徑的大球面包圍著太陽。大球面接受的光子數(shù)即等于太陽輻射的全部光子數(shù)。則所求可見光光子數(shù):N=n.4R2=1.75×1021×4×3.14×(1.5×1011)2=4.9×1044(個)。而教師在習題課上應該把物理問題分成一些類型,讓學生感悟和概括某一類問題的解題思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但是,把方法當成知識來灌輸,讓學生記住某一類問題的解題套路來套出問題的答案,這并不是好的教學方法,因為這些“方法”是教師解答大量題目后“悟”出來的,而不是學生的體會。
l 2.4 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思維的發(fā)散性是指同一個問題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維方向,引發(fā)不同的思維結(jié)果,答案不是唯一的,或同一個問題沿不同的思維角度能找到不同的解決策略,即一題多解,并且這些結(jié)果和策略都具有合理性。它與問題的彈性、問題的開放是緊密聯(lián)系的,例如高中物理相遇問題有這樣一道題:列車以72km/s的速度行駛,司機突然發(fā)現(xiàn)同一平直鐵路上前方500m處,一貨車以36km/s的速度同向行駛,為避免撞車,列車立即剎車,求列車剎車時加速度的最小值。這道題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思考:①相遇時臨界條件是什么;②兩車相遇時必處在同一位置,從兩物體間位移的關系入手如何列式求解;③以貨車為參考系如何求解;④用數(shù)學的判別式方法如何求解⑤能否用速度—時間圖像求解。習題課上多講一些一題多解的題目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是很有好處的。而現(xiàn)代教育是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創(chuàng)新是最需要發(fā)散性思維,要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人才,課堂上就必須設計好問題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去解決,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經(jīng)過3年的不斷探索和研究,初步掌握了提高習題課堂高效教學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我們這年級的物理成績平均分和及格率明顯上升,當然要提高物理習題課堂高效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反思和總結(jié)經(jīng)驗才能正確的把握其規(guī)律,才有可能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我們也只有先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最終走向高質(zhì)高效的課堂,這樣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會變得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