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缺乏生活實際經(jīng)驗,父母包辦代替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孩子只要學習,其他事情都可以由父母來做,教師要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要讓學生在似懂非懂,似通非通處及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深思,然后共同解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倒如,在《大氣壓強》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弄清氣壓低沸點低,氣壓高佛點高。通過演示實驗,將燒瓶內(nèi)裝入適量的水,用酒精燈加熱,使水沸騰,然后用單口塞塞住瓶口,倒過來水停止了沸騰,這時如果要向燒瓶的底部澆涼水,問學生:你們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學生經(jīng)?;卮穑簾康撞空眩恳驗槭軣岵痪?,這時教師會給予學生肯定。如果燒瓶不炸裂,我們還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呢?學生觀察到停止沸騰的水重新沸騰,學生感到非常驚訝,思維出現(xiàn)了疑問,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和求知欲望。
二、 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體驗性有效提問
在平時教學中,大多數(shù)老師都用教輔資料給學生講解習題,這樣省時省力,課時容量大,但是學生感覺枯燥無味,缺乏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沉悶。為了解決這種低效的教學模式,我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體驗性有效提問。例如,在《我們怎樣聽到聲音》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弄清固體傳聲效果比氣體傳聲效果好。我用數(shù)碼像機,把某一位同學現(xiàn)場唱的歌錄制下來,讓其他所有同學評價聲音有無變化,學生答:不變化。而唱歌的同學自己評價:有變化。這時教師追問:為什么自己聽自己的聲音與別人聽的聲音效果不一樣呢?學生會利用所學的骨傳導知識解釋此現(xiàn)象。然后又讓學生撓頭皮,問同桌是否能聽到撓頭皮的聲音,同桌回答:不能。那么教師又問:自己能聽到嗎?學生答:自己能聽到。這時教師又問:為什么自己能聽到,而其他的同學聽不到呢?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體驗性有效提問。自然的把學生帶入積極思考,討論等生機盎然的學習情境中,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所得,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三、 創(chuàng)設以舊啟新情境,培養(yǎng)學生鋪墊性有效提問
在講授新知識前,教師總要提問與本課有聯(lián)系的舊知識,為傳授新知識鋪平道路,以達到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目的,在《壓強》教學時,提問學生:密度的定義和公式,而現(xiàn)在不同面積上受到不同的壓力,那么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呢?學生很快會取相同的受力面積,比較壓力大小。自然答出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減小提問的臺階,把一個大問題分成若干小問題,層層遞進,以問題導練的方式吸引學生,輕松的完成教學任務。四、 創(chuàng)設探究性情境,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有效提問
課改前,教師給學生提供器材,學生按照教師的步驟做實驗,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思維,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課改后,我轉變了觀念,學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實驗自己做提供給學生多種器材,讓學生從中選器材,設計出多種實驗方案。充分相信每一位學生,發(fā)揮最大潛力,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彈性勢能大小因素實驗時,提供了橡皮筋,紙、橡皮、學生尺等常用器材,創(chuàng)設探究性情境,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有效提問,讓學生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
學生自主設計了四種實驗方案:第一組同學用橡皮筋和紙做實驗,用拉長的橡皮筋擊打繃緊的紙,觀察紙的破壞程度;第二組同學也用橡皮筋和紙做實驗,用橡皮筋把紙條彈出,觀察紙條飛出的距離;第三組同學用橡皮筋和學生尺做實驗,用學生尺擊打橡皮,觀察橡皮彈開的距離;第四組也用學生尺和橡皮做實驗,把尺一端伸出桌面,放上橡皮,用一只手,把尺另一端壓住,用另一只手向下壓尺,觀察橡皮彈出的距離,學生能用不同的器材,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探究相同的問題。也能用相同的器材,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探究共同的問題,開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