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huán)日記本一般會在學生寫作的第二天下午返回到學生手中。該生會按照老師的點評或者當面交流的情況,利用其他同學寫作的時間,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在不斷修改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當然,學生的這種自我評價和修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兩天能提高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當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時,教師就要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評價和修改作文的習慣,讓學生從不會、不愿修改作文到最后有意識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學生的考場作文大多四平八穩(wěn),內容枯燥,缺乏活力?!把h(huán)日記”中,學生所寫內容貼近自己的生活,文字真實可感。教師在點評學生的日記之時,不必拘泥于平時那些八股式的點評語言,要更多地融入學生的生活,想他們之所想,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對日記中存在的亮點要多加鼓勵。這種激勵性評價能滿足學生對自我肯定的渴望,幫助他們體驗寫作成功的樂趣,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因此,教師要“蹲下來”看學生,以欣賞的目光看他們的習作。在充當讀者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孩子的朋友和知音,熱情而又富有同情心地細讀孩子的作品,尊重他們的勞動,照顧他們的感受,及時發(fā)現習作中的亮點。無論思想、取材、布局、表達、情感還是態(tài)度,只要有一處值得肯定的地方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以達到激勵的目的。
作文互評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評價方式。在小組合作管理中,每個小組剛好四個人,每周小組內循環(huán)日記的題材也大致相同,這樣更有助于小組成員之間進行相互點評,取長補短。完成循環(huán)日記之后,可讓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圍坐在一起,由作者朗讀作文,其他三位同學認真傾聽,然后提出自己的見解。學生互評時,往往能站在同一高度看問題,這樣更容易被同伴接受。學生在評價別人的同時,自身也會加深認識,對問題的理解會上升一個層次,從而提高他們的比較分析能力。在對同學進行評價時,學生自身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新課標強調以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主要目的的過程性評價。教師對作文的評價不只是為了給學生的習作寫評語,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習作存在的問題,給學生反饋信息,使他們在修改中提高,并養(yǎng)成認真修改的良好習慣。我們要改變過去一次性評定的做法,讓學生在獲得第一次習作評定后可以通過一次或幾次的修改獲得進一步成功。經過認真修改,得到更高的評價,特別是對寫作態(tài)度的高度評價,培養(yǎng)了學生追求成功的心理和良好的修改習慣。
過去學生的作文一直只由教師評價,很少有學生本人或同學參與到作文評價當中來?,F在我們將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改為多元化評價,既讓學生參與對自己文章的評價,也讓他們參與同學作文的評價。我們通常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擬定評價標準,在每次作文訓練中都進行自評和互評訓練。在學生的日記本中可設置“我的設想”、“同學互評”、“家長參與”、“老師點評”、“我的反思”等小的評語框,每次不一定完成這么多項目,可以根據作文情況設置相應評語框。學生在完成習作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激勵和更多的建議,大大增強了他們完成習作的信心和動力,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體驗,使他們更多地與他人分享寫作的樂趣。這樣堅持下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