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構“陽光課堂”的理論
(一)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學生先學是解決現(xiàn)有發(fā)展區(qū)的問題,教師后教是解決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只有針對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學才是真正高效的教學。學生一看就會的不教,學生能查資料自行解決的不教,學生能互學解決的不教。要真正教其難,解其惑,釋其疑,正其辨。唾手而得的桃子他們自己可以摘下,跳一跳可以摘到的讓學生互相幫助得到它,教師要幫助他跳起來摘到更高處的鮮亮的桃子。
(二)建構主義理論知識不僅僅是傳授獲得,更多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形成自己對學科、學期知識的樹狀體系。知識、專題是條狀、塊狀的,而能力、素養(yǎng)則成線型、樹狀。引導學生建構學科知識樹。
(三)傳統(tǒng)的啟發(fā)式教學思想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孟子: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四)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學生為主體,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學、互學的能力;教師為主導,教師要善于引導、啟發(fā)、組織。成為課堂的參與者。訓練為主線 ,加強練習,用練促教,以練帶學。學不會的教會,教不會的練會。
二、“陽光課堂”升級計劃規(guī)范課堂——高效課堂——學科魅力課堂。
(一)“陽光課堂”教學要求我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是:自學、互學——質疑、展示——當堂訓練——拓展延伸(自主預習——師生上課——課后訓練)。具體做法是:
1.以教研中心的一課三練為依托,以學部的校本教材為輔助,以基礎年級為對象,以輕質高效為目的,實現(xiàn)兩增兩減目標:增加學生課前預習時間,增加學生課內自主學習、質疑、討論時間;減少學生課后作業(yè)時間,減少教師課上講解時間。2.改變我們只是注重學生作答而忽視學生“學問”的狀況,準確定位教師的形象:傳統(tǒng)的教師形象是“師道尊嚴”,教師的功能定位于“傳道,授業(yè),解惑。今天教師板起面孔未必有“師道尊嚴”,我們應該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和激勵者。師生是學習的伙伴,倡導課堂中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3.推進“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課堂。更新教學觀念并且落到實處,激發(fā)教師用心用情立德樹人。有什么樣的課堂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課堂就有什么樣的學校。只有課堂改變,學校才會改變;只有課堂高效,教育才會高效;只有課堂優(yōu)秀,學生才會卓越。只有課堂創(chuàng)新,學生才會創(chuàng)造;只有課堂進步,教師才會成長。高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二)重點打造三種課型
前有引導,中有活動,后又總結 ,當堂訓練的新授課。
舊知回顧,新知復習,舉三反一,中考鏈接的復習課。錯題淘金,精講多練,面向全體,適度拓展的點評課。
(三)課堂的具體環(huán)節(jié)要求自學、互學環(huán)節(jié)就是在教師教授之前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先讀、先寫、先練、先研究。并將學習狀況匯報教師掌握,真正提高教學針對性、提高課堂效率。
質疑、展示環(huán)節(jié)包括學生的問題反饋、互動研討通過學生質疑、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從而達到暴露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效果。課堂體現(xiàn)教師主導,彰顯教師個性與教學智慧,考研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同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合作能力,改變學生只聽不說,只說不練,只接受不思考的被動性依賴型學習的習慣。當堂訓練主要是檢測和鞏固學生當堂的學習狀況是否達到了目標,強化新知實踐,強化知識轉化為能力,強化學生的高效作業(yè)習慣。
拓展延伸主要是學生知識的進一步鞏固與升華,體現(xiàn)學以致用,重在知識點的舉三反一。三、我們的課堂目標
自主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主動參與,互學互幫,靜思樂學。能力課堂:建構適應中考的課堂,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能力和思維訓練為主旨,讓課堂成為活力課堂、智慧課堂。
發(fā)展課堂:構建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的課堂,在進行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著眼于學生的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溝通、組織等能力。人文與科學課堂:構建充滿人文色彩的課堂,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思想,讓正義、善良、關愛等核心價值在課堂上閃光,并植入學生的心靈。體現(xiàn)學科的科學性,關注學生的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
四、同步配套工程校本教材作引導。一課三練包括學生的先學先行的預習練、當堂檢測和訓練、課后拓展提升的開拓練。我們的課堂是在應試和素質教育結合的背景下,以練促教,以練促學的高效課堂。
思想動員來強化。強化教師隊伍尤其是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大力宣傳課改理念,重視思想引導和行動結合。通過教師大會、學生大會、科組會、級組會等會議宣傳市教育局的高效教學的要求,不斷加強課改相關培訓落實;通過“青藍工程”來發(fā)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通過“青藍大講堂”來快速提升新教師的能力;通過“課程小組”來發(fā)現(xiàn)先進的對象和榜樣;借助教研中心來定位、培養(yǎng)、宣傳;通過基本功比賽、說課比賽、教學開放日來深化。學習小組來促進。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是教學改革的重要配套。建立前后桌四人學習小組。建立小組管理評價機制。各組設立小組長學科長,在班級開展小組學科競賽,在課上開展小組學習效果評比。年級開展優(yōu)秀小組,優(yōu)秀小組長的評選制度。
完善制度來評價。制定課改配套的領導負責辦法、建立完善評價體系。例如:成立課程推進小組,以校長掛帥,教導主任為主導,骨干教師為主體。落實科組建設、教研活動的管理和激勵機制(開展公開課常態(tài)化制、作業(yè)跟蹤制、教案使用前檢查制);完善評價體系(以學生課堂表現(xiàn)為主體的課堂評價制度、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統(tǒng)一的教學、學習成績評價制度、考試質量跟蹤分析制度)。總之,我校通過一系列的組合拳動作,用榜樣的力量來帶動和深化,讓“滿堂灌”“滿堂練”成為歷史,讓傳統(tǒng)課堂煥發(fā)生機,讓人文思想在課堂閃光,讓科學思維在課堂閃現(xiàn),真正走出一條屬于我校的“輕質高效”之路。